諸暨市位于浙江省中部,區域面積2311平方公里,素有“七山一水二分田”之稱。諸暨歷史悠久,人文薈萃,是越國故都,西施故里。
近年來,諸暨市經濟建設、環境建設和社會各項事業取得巨大成就,連續躋身“全國綜合實力百強縣(市)”、全國縣域經濟基本競爭力第13位、中國優秀旅游城市、國家衛生城市、國家園林城市和浙江省首批生態縣(市)、環境保護模范城市等稱號。諸暨曾是毛澤東同志批示的“楓橋經驗”所在地。
諸暨市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為統領,牢牢把握經濟形勢全面向好,社會環境持續改善的良好機遇,腳踏實地抓環保、創新轉型促發展,各項工作取得了新進展。2010年,全市實現國內生產總值621.52億元,經濟、社會和環境保護工作圓滿完成“十一五”規劃確定的主要目標任務。區域環境質量的改善,為諸暨經濟、社會的持續發展提供了良好的環境條件,提升了人民群眾的生活幸福指數。
創模成效之一
政府主導,提升理念,推進全民參與
通過幾年來的持續創模,諸暨市牢固樹立了生態文明意識,并逐步將生態文明理念貫穿到經濟社會發展全過程中。
諸暨市創模工作歷時8年,年年都有新目標、新要求,始終堅持從城市定位上突出環境保護模范城市創建,在指導思想上堅持重實踐,讓人民群眾得實惠;堅持重過程,從整體上提升城市品位;堅持重結果,推動區域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促進生態環境和城鄉環境的大改觀。
諸暨市借創模契機,環境保護融入經濟社會發展綜合決算。在制定其他規劃、審批建設項目時,始終把環境保護作為優先要素予以考慮,堅守環境法律法規“紅線”,筑牢產業政策準入“防火墻”,實行5個不能逾越標準,即總量指標不能逾越、主要污染物排放標準不能逾越、建設項目環!叭瑫r”不能逾越、污染減排和淘汰落后產能的總要求不能逾越、重大功能區規劃不能逾越。近年來共否決“兩高一資”和不符合環保要求的項目44個,總投資達10多億元。
諸暨市各級領導高度重視創模工作。市委、市政府把創模工作作為環境工作的“主線”,市委書記、市長指揮部署,分管市領導一線督戰,部門領導是創模的干將,鄉鎮(街道)領導一線抓落實,實行全民動員,全方位推進,并建立一系列創模工作考核機制,將創模的各項環?己私Y果與政績考核、項目審批、保證金掛鉤、在企業評優、資格認證和有關創建中,實行“環保一票否決”,倒逼各級各部門、企業落實好各項環保要求,增進了上下、左右、部門鄉鎮聯動創模的良好氛圍。
創模成效之二
舍得投入,狠抓基礎,加快設施建設
環境基礎設施建設是創模的關鍵,諸暨市把建設環境基礎設施作為“十一五”環境保護工作的重點,納入“十一五”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目標。創模8年是諸暨環境設施建設大投入的8年,大建設的8年。近4年就投入資金16.9億元。
為了推進環境基礎設施建設,諸暨市政府先后出臺《關于加強環境保護推進生態市建設的若干政策意見》、《關于城區污水管網三年建設計劃》等文件,為諸暨市的環境基礎設施建設提供了政策保障。
諸暨市按照城鄉統籌的原則,結合生態示范區建設和改善農村環境面貌的要求,扎實開展全方位的環境基礎設施建設。2007年3月,日處理6萬噸的城市污水處理廠二期投入運行,目前日處理能力已達10萬噸,同時制定和實施城市污水處理廠運行管理考核辦法。2010年共處理污水2792萬噸,并做到穩定達標排放。近年來,諸暨城區累計投入1.79億元新建污水管網16.9公里,投資2.5億元建成店口、楓橋、牌頭3個鎮級污水處理廠,投資2.5億元的城區第二污水處理廠(一期)按計劃推進,9個鄉鎮建成集中式污水處理設施。諸暨興綠油脂公司研發地溝油回收利用生產線,與全市80%的大中型餐飲單位、單位食堂簽訂回收合同,主要收購廚房下水道的地溝油和煎炸過后的老油。這些廢棄油脂經加工后,廣泛用于日用化工品原料、化工助劑、橡膠合成用的乳化劑等方面,年回收餐飲廢油700噸以上。累計建成27座垃圾中轉站,設置垃圾站房(桶)22852只。城西垃圾焚燒場、店口垃圾焚燒處理中心和豐泉浬浦垃圾無害化處理中心運行正常。全市農村生活垃圾處理能力已達800噸/天。
創模成效之三
鐵腕治污,突出重點,開展綜合治理
諸暨市的電鍍企業、漿紗行業、汽車修理行業、機動車排氣、城區水環境5項環境污染整治被列入2010年政府十大惠民實事之一。在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視和相關部門共同努力下,5項環境專項整治全面實施,并于2010年底全部完成。
諸暨市結合浙江省“811”環境污染整治任務,突出整治重點流域,明確了25項專項整治任務,出臺了《五泄江流域水污染整治規劃》和《楓橋江流域水污染整治規劃》,促進源頭水環境保護,推動浦陽江水環境質量的提高?偼顿Y2500萬元的白塔湖流域生態恢復工程基本完成,山下湖珍珠加工園區、諸暨市經濟開發區環境污染整治通過省級驗收。深入實施飲用水安全計劃,開展陳蔡、石壁、幸福、青山等飲用水水源地環境保護規劃、定期監測、專項督察、日常巡查,并制作飲用水水源標志和警示牌73塊,確保飲用水水源安全。諸暨市還針對創模工作的要求,大力開展重點行業環境專項整治行動,取得良好成效。
為了改善大氣環境質量,諸暨市開展了防治揚塵污染,禁止秸稈焚燒專項行動,制訂了《建筑工地防治揚塵污染規定》,開展了文明施工、凈車出場、鞏固煙控區創建成果活動等,完善空氣質量日報制度,定期公布諸暨市環境質量狀況,接受群眾監督。
創模成效之四
創新機制,轉型升級,推進污染減排
近年來,諸暨市以環境保護模范城市考核指標為主線,市委、市政府制定出臺保增長促轉型的若干經濟政策,明確全市經濟發展方向,確立了“六大產業集群和二大產業體系”,實施構建“五個大平臺”的產業培育機制,努力促進產業的轉型升級,走循環經濟產業發展的新路子。
諸暨市著力推進轉型升級,促進重點特色產業做大做強,成功創建了國家火炬計劃諸暨環保裝備產業基地,占地2800畝的環保產業園。浙江省環保裝備科技新服務平臺也初具規模。2010年實現新產品產值120億元,占全省的30%左右。連續12年因資源綜合利用享受國家減免稅超億元。
諸暨全面推動農業生態經濟發展,以有機、綠色農產品開發與休閑觀光農業為主要內容。通過有機、綠色農產品、無公害農產品認證總數達39個,建成57個生態農業休閑觀光旅游點。2010年,諸暨市第三產業實現增加值217.88
億元,高于當年GDP增幅3.4個百分點,促進了產業結構的進一步優化。
諸暨市還積極引導企業通過機制、技術、管理“三創新”,源頭、過程、末端“三控制”,達到節能、降耗、減排、增效的目標,制定出臺了《關于發展循環經濟的實施意見》。幾年來,先后有20個項目列為省發展循環經濟“4121示范工程、“991行動計劃和紹興市“850”工程項目。山下湖珍珠加工園區、大唐襪業產業區等深入開展省級循環經濟與生態化改造。諸暨市大唐鎮的有關企業應用襪業廢料再生技術,變廢為寶,年創增值3.5億元,培育出了綠色企業簇群。2007年以來,有150多家企業通過ISO14000認證,49家企業通過省、紹興市綠色企業考核。
為了推進總量控制和污染減排工作的有效開展,2007年下半年諸暨市在全國首創提出排污總量指標有償使用,而后又提出了排污權抵押貸款,先后對全市600余家企業進行了全面數據核查,出臺了《關于印發諸暨市污染物排放總量指標有償使用暫行規定》和《諸暨市污染物排放總量指標有償使用暫行規定實施細則》,規定今后所有排放化學需氧量、二氧化硫兩項主要污染物的新建、擴建或改建企業,必須向環保部門申購污染物排放總量。截止目前,全市共有908家企業申購總量指標,申購資金達1591.58萬元,17家企業取得排污權抵押貸款3380萬元。
諸暨市政府每年從財政拿出2000萬元,專項支持節能減排工作,有力地推進減排的有效開展。2010年諸暨市挖掘潛力,連出新招,增加1700萬元獎勵污水廠建設,繼續深化污染整治等,較好地完成了新增污染物減排任務。諸暨市污染排放提前兩年完成“十一五”削減任務,化學需氧量削減35.04%,二氧化硫削減15.15%,被浙江省人民政府授予污染減排工作先進單位榮譽稱號。
創模成效之五
重視生態,狠抓落實,促進生態文明建設
諸暨市委、市政府始終牢固樹立生態優先、保護優先的理念,堅持把生態建設作為惠民工程來抓。他們制訂和出臺了生態市建設規劃和實施意見,在浙江省14個試點縣(市)中第一個完成生態環境功能區規劃編制,成立了生態市創建辦公室,實行部門聯動,目標責任化。制訂實施了生態補償機制和政策意見,設立每年500萬元的生態保護補償基金,加大對諸暨市陳璜等生態功能區的建設和保護,使生態建設穩步扎實地推進。
諸暨市把發展生態經濟、培育生態文化作為生態市建設和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舉措。堅持“優布局,調結構,轉方式”,加快生態型產業的發展。目前,白塔湖流域生態恢復取得良好成效,生態經濟和環保產業出現良好發展勢頭。
圍繞國家生態市建設目標,諸暨市以創促建,以創促管,以創促改,扎實推進生態諸暨建設。截止2010年底,累計建成163個全國、省、紹興市等生態鎮鄉(村)和165個綠色社區、綠色學校;建成1個省級“保護母親河”生態監護站,兩個“保護母親河號”環保志愿者示范點。
生態環境是生存之本,發展之基,諸暨把建設綠色宜居的生態家園作為核心價值來追求,努力讓老百姓喝上干凈的水、呼吸到清新的空氣,有一個良好的生產生活環境。以建設“規劃科學布局美,村容整潔環境美,創業增收生活美,鄉風文明素質美”的美麗鄉村為導向,緊緊圍繞“打造富裕農村、建設美麗鄉村”目標,不斷推進東白湖鎮等一批“美麗鄉村”示范區建設。近年來,累計投入6億多元,整治規模化畜禽養殖場106家,78家存欄豬在200頭以上的養殖場環境整治通過紹興市級驗收。有254個行政村建設農村生活污水處理設施5683個,著力抓好農村生活污水處理。農村生活垃圾實行“一把掃帚掃天下”,實行“戶集,村收,鎮運,市處理”的城鄉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模式。全市城鎮建成區生活污水集中處理率達到80%以上,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達95%以上。
為了加強生態修復,抓好廢棄礦山生態恢復,諸暨市積極開展“千里清水河道”建設和“青山白化”專項治理,累計完成廢棄礦山復綠38座,白塔湖生態濕地成為國家級濕地公園試點,國家香榧森林公園正積極申報世界文化遺產。
創模成效之六
突出重點,保護水質,實施鄉鎮斷面水質考核
諸暨市的“七山一水二分田”的地理結構,激發了諸暨人保護水環境的熱情。為了使境內河流、溪道的水環境和生態得到有效保護,2010年1月,諸暨市人民政府出臺了《諸暨市鎮鄉(街道)河流交界斷面水質保護管理考核辦法(試行)》,實行對鎮鄉(街道)水環境保護的考核措施。
為使鄉鎮(街道)交界斷面水質考核工作順利推進,諸暨市還制訂了《諸暨市鎮鄉(街道)河流交界斷面水質保護管理考核細則》,對交界斷面水質、企業污染防治、集鎮生活污水處理、農村生活污水處理、農業面源污染防治等進行了細化考核,并提出了詳細的考核分值,列入年度環境保護目標責任書內容,作為年度單位綜合考評依據和干部政績考評依據。
諸暨市鄉鎮(街道)河流交界斷面考核實施一年來,推動了鄉鎮(街道)的生態環保工作,促進了部門間的密切合作,水環境保護工作取得了明顯成效。
為了防止垃圾填埋場滲濾液對河流水質的影響,諸暨市對二十年前啟用的白毛尖垃圾填埋場進行綜合整治,投入資金1200萬元,對填埋場滲濾液處理設施進行升級改造,采用膜處理技術,使填埋場滲濾液處理后達標排放。
在實施鄉鎮(街道)河流交界斷面考核機制中,諸暨市加大沿河兩岸環境污染整治,實施了陳蔡水庫面源污染防治和生態濕地工程,搬遷了石壁水庫區周圍的噴水織機,開展了軋石場、制砂場專項整治,關停了48家軋石制砂企業。
諸暨市推行鄉鎮(街道)河流交界斷面水質考核機制,增強了鄉鎮(街道)干部的環境工作責任制和轄區環境質量負責制,2010年諸暨市境內河流水質得到明顯提高,浦陽江出境水質優于入境水質。今年2月,諸暨市政府對山下湖鎮等5個重點河道鄉鎮和一般河道的5個鄉鎮進行了考核獎勵,獎勵資金達120萬元。
創模成效之七
依法行政,強化執法,嚴厲打擊環境違法行為
為了確保創模和環境保護工作的順利實施,諸暨市環保局加強環保執法和監督力度,推出了領導帶隊執法,邀請上級部門聯動執法等環境執法機制,有力地推進了環境監督和執法工作的開展。
近年來,諸暨市針對珍珠加工行業、小熔鑄行業、挖砂制砂行業等污染整治的要求,實施了階段性重點打擊環境違法專項行動,保障了專項整治工作的有效推進。結合國家開展的打擊環境違法行為,保障人民群眾身體健康行動,組織實施“保護母親河”和保護飲用水安全活動。對重點水源地和環境敏感區實行全天候監管,有力地打擊了一些環境違法行為。諸暨市投資2000萬元,建成水質和空氣自動監測站,監控中心和在線監測等,加強環境監管能力,促進了創模工作和生態環保工作順利實施。
諸暨市在環境執法監管工作中,還不斷推出新機制。為了促進重點排污企業的環境自律行為,諸暨市深入實施重點排污企業法人代表向社會公開承諾等制度。每年對市級規模企業、重點污染源企業開展環境行為信用等級評價。全市146家重點水污染源企業名稱、法人代表、污染物排放去向、廢水類型和年廢水排放量在《諸暨日報》上予以公告,接受群眾監督。
嚴格的環境執法和監督,有力地打擊了環境違法行為,取得了明顯成效。2007年至2010年,諸暨市共實施執法檢查18023家次,查處環境違法企業662家次,責令停產357家次,申請市政府強制斷電63家次。同時,堅持環境信訪與行政執法、專項整治相結合,使環境信訪數量呈下降勢頭,2010年比2007年減少404件。
創模成效之八
加強宣傳,信息公開,增強公眾環境意識
諸暨市十分重視環境宣傳教育工作,把環境宣傳教育工作作為環境工作的前哨。在創模過程中,用大量的環保科普知識和環境案例敲響環保警鐘,引起公眾對環境保護工作的高度重視。
每年結合“六·五”世界環境日主題,開展以“保護母親河,倡導綠色生活,發展低碳經濟”為主題的環境宣教活動,引導公眾關注水環境保護,積極參與環保綠色生活,低碳經濟工作。聯合諸暨“一報兩臺”,宣傳報道環境工作情況,曝光環境違法行為,激發公眾參與環保熱情。并聯合開展“環保杯”征文比賽,動員市民參與環保行動。近年來,每年都要散發各種環境宣傳資料5000余份,編印環境法律法規手冊6000余冊給廣大市民。每年在諸暨日報推出6期環境保護專版,在中國環境報刊稿20余篇。2010年結合國家環境保護模范城市建設,刊出40期環保新聞。
諸暨市還通過環境執法、公眾有獎舉報、環境教育、圖片巡展等,開展形式多樣的宣傳活動,使每個公民都成為環境保護宣傳者、實踐者和推動者。同時,結合綠色學校、綠色社區、綠色醫院、綠色企業、環境教育基地創建,開展環境教育培訓,學校環保課題開設,市民參觀環境教育基地等,并與教育局共同組織開展中小學校“低碳生活”小設計、小制作比賽活動。
諸暨市環保局積極利用網絡,擴大環保工作影響面,營造積極向上的網絡輿論環境,并建立了局機關、局屬單位兩級民意收集工作制度。針對網絡民意傳播速度快的特點,確保問題不出網,矛盾不激化,正確地跟帖引導,切實加強對網絡民意的處理。對反映屬實的環境問題,一般在1個工作日內將處理結果反饋到相關網絡或網友,并及時與網友交流、溝通,使環保工作得到網民的支持,贏得較好的口碑。
2010年1月,國家統計局浙江調查總隊對諸暨市400戶居民開展了2009年公眾對城市環境保護滿意率調查,公眾對城市環境保護的總滿意率為8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