遼河水質監測數據顯示,到2010年年底,全省6條主要河流干流斷面、遼河流域43條一級支流入河口斷面,流入遼河的28條支流和排干渠全部達到五類水質標準。這些喜人的變化,是遼寧人民長期努力的結果,也凝聚著遼寧省人大常委會數年來全力推進遼河水污染防治工作的辛勤汗水。
全面調研重點推進
遼河是我國七大江河之一,是遼寧人民賴以生存的“母親河”。而在20世紀90年代,遼河是全國江河污染最嚴重的河流之一。 1996年,國務院把遼河流域列為國家重點治理的“三河三湖”之一。到2007年底,遼河流域26個干流監測斷面,劣五類水質斷面還有8個,全流域監測的43條支流有27條為劣五類水質……遼河不治,遼寧不寧;遼河不清,遼寧難興。 2008年換屆以來,省人大常委會把推進遼河治理作為人大工作的重點,全程跟蹤遼河治理的重點工作進程,連續組織視察、檢查、聽取和審議專項工作報告,依法行使立法、監督和討論決定重大事項等職權,通過一系列的“組合拳”,全力推進遼河治理工作。
為全面掌握遼河水污染實際情況,2008年6月,省人大常委會由各位副主任帶隊,40多名常委會委員和人大代表參加,組成7個視察組,對9個市及部分縣區遼河流域水污染防治工作進行了大規模的集中視察。視察結束后,省人大常委會將視察報告交由省政府研究處理。提出要治理好遼河,必須堅決關停取締污染嚴重的、達不到環保要求的小造紙、小糠醛、小印染、小酒精、小味精等污染企業。在省人大常委會的支持和監督下,省政府以鐵的決心、鐵的手腕和鐵石心腸的“三鐵精神”,重拳頻出,多管齊下,以造紙企業整治為核心,強力推進工業點源治理,全面打響遼河治理攻堅戰。
創制性立法保障遼河治理
從根本上治理遼河,必須有法可依。早在十幾年前遼寧省人大常委會就制定了 《遼寧省遼河流域水污染防治條例》。但隨著水污染防治法等上位法的修改、新的環保法律的出臺,條例在城鎮污水處理、農業面源污染防治、飲用水安全等方面沒有明確規定,不能適應遼河治理和保護工作的需要,亟待修改。省人大常委會將其列為五年立法規劃,督促政府有關部門啟動修訂工作;今年1月,通過了《遼河流域水污染防治條例》。修訂后的條例依據水污染防治法等法律規定,擴展了治理保護的內容,增加了城鎮污水處理、農業面源污染防治等方面的具體規定,細化了監督管理規定,為遼河流域治理提供了堅強的法制保障。
2010年5月,省政府創新遼河管理體制,劃定了遼河保護區,成立了遼河保護區管理局,對遼河保護區實行統一管理。這一新的管理體制,迫切需要通過地方立法授予其行政執法權力。為保障新的遼河管理體制的實施,省人大常委會加快立法步伐,破例將制定《遼河保護區條例》納入當年常委會年度立法計劃。 2010年9月29日,省人大常委會審議通過了 《遼河保護區條例》,于當年12月1日起生效實施。實現了當年立項起草、當年審議通過、當年生效實施,開創了遼寧省地方立法史上的先河。
開展專項檢查加強跟蹤監督
流域治理工程建設,是遼河治理的重中之重。從2008年開始,全省投資約100億元,計劃兩年內新建99座污水處理廠,新增日處理能力315萬噸,實現縣縣都有污水處理廠的目標。為確保這些新建污水處理廠建成并運行,省人大常委會連續兩年對全省污水處理廠建設和運行情況進行了跟蹤檢查。
2009年8月,省人大常委會組織檢查組,對污水處理廠建設情況進行了檢查。檢查組多次召開座談會,聽取意見,督促解決污水處理廠的選址、征地、用電、籌資、環評和管網建設等具體問題,推動了新建99座污水處理廠快速建成。 2010年6月,省人大常委會再次對近兩年新建成的污水處理廠運行情況、流域治理工程和城市景觀化建設進行了檢查。針對污水處理廠運行中存在的問題,檢查組提出了確保污水處理廠運行資金足額到位、加強城市污水處理費的征收工作等8項有針對性的建議。
10月上旬,常委會責成環資城建委專程到新賓滿族自治縣,對洪災中受損的污水處理廠進行了調查,就如何修復水毀工程,盡快恢復污水處理廠運行問題,專門向省環保廳提出了意見和建議。截至去年底,全省共建成污水處理廠135座,日處理能力640萬噸。具備運行條件的124座污水處理廠已運行116座,運行率達93.5%。
聽取審議報告依法作出決議
為全面檢查三年來省政府遼河治理目標的完成情況,謀劃好“十二五”遼河流域治理規劃,2010年11月省人大常委會聽取和審議了省政府關于遼河流域水污染防治工作情況的專項報告。常委會責成環資城建委對遼河流域水污染治理工作情況進行了深入調研。根據委員會組成人員和環資城建委的建議,省人大常委會作出了 《關于進一步加強遼河流域水污染防治工作的決議》。決議充分肯定了“十一五”以來,特別是2008年以來,省政府和遼河流域各級政府治理遼河取得的成果,提出了今后五年治理保護遼河的總體目標。決議要求,各級政府要堅持保護和恢復生態優先、點源污染防治與面源污染防治并重、防治結合、綜合治理的原則,統籌規劃,全面、系統、科學地推進遼河流域水污染防治工作。
決議的出臺,對于謀劃好遼河流域水污染防治“十二五”規劃,動員全省各族人民樹立保護遼河生態環境人人有責的意識,積極參與遼河生態環境的保護和監督,共同保護遼寧的母親河起到了重要作用。
農村面源污染是遼河水污染的主要污染源。針對遼河流域農村面源污染加劇趨勢明顯的情況,省人大常委會連續三年以治理遼河、防治農村面源污染為重點,開展了遼寧環保世紀行宣傳活動,發揮人大監督與群眾監督、輿論監督相結合的優勢,重點推進農村面源污染問題的解決。采訪組深入省內20個縣(市)、區的40多個鄉鎮、村和企業,就解決農村面源污染、發展農村循環經濟、開展農村環境綜合整治、開發農村新能源等內容深入采訪報道,宣傳報道了大連生態養殖、營口農村面源治理、撫順后安鎮水庫保護項目等十多個農村環保典型,為舉全省之力治理遼河營造了良好的社會氛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