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牛散戶”掩護,大股東安然撤退。
在目前的A股市場上能享受到這種待遇的,或許只有*ST金城的大股東錦州鑫天紙業有限公司.
在有“重組股獵手”等江湖名號的黃木秀家族鎮守之下,即便鑫天紙業屢次減持,但*ST金城的股價仍然堅挺。
3月28日,*ST金城收于6.13元,如果從1月25日的4.43元的盤中低點算起,兩個月來這家公司的二級市場漲幅高達38%。
在此期間,*ST金城不僅發布了兩次大股東減持公告,還數次發布股票可能被暫停上市的風險提示公告。
可相比較的是,同樣以造紙為主業的山鷹紙業(600567.SH),2010年的每股收益達到0.35元,但該公司目前的股價卻只有5.90元。
究竟是什么力量,讓一家已經走到懸崖邊緣的上市公司,還能在二級市場上屹立不倒?
重組無望?
三十六計走為上。
*ST金城3月24日再度發布大股東減持公告稱,控股股東鑫天紙業于3月22日通過大宗交易方式,以5.81元/股減持公司1000萬股股票,占公司總股本的3.47%。在經過多次減持后,鑫天紙業所持股份已只有4329萬股,占總股本的15.04%。
“這意味著,你要是不考慮其他因素,只要花2個多億就能做這家上市公司的大股東了。”上海某券商投行人士開了個玩笑。
然而,留給*ST金城的時間已不多。
2008、2009年公司已連續兩年虧損,只要2010年再度虧損,*ST金城將難逃暫停上市噩運。*ST金城將在4月22日公布年報,公司的命運也將在這一天被宣告。
“這些投資者就是賭這一個月的時間里,*ST金城的大股東能找到合適的重組方!鼻笆鏊侥既耸糠治觥
然而,在前述投行人士看來,這幾乎是件不可能完成的任務。“這家公司包袱太重了,沒有人能背得起!
據其分析,要解決*ST金城的重組問題,必須要克服兩大困難,一是資產處置,另外是人員安置。而“兩件事幾乎都無法解決”。
截止去年三季度,*ST金城的總資產為17.33億元,負債總額則高達19.85億元,凈資產為-2.52億元,但真實的情況卻要遠比上述數據更為嚴峻。
“他們原來的資產幾乎已經沒有任何價值,根本值不了那么多錢,也不可能賣得出去,所以真實的負債有可能是十幾個億!鼻笆鐾缎腥耸刻寡浴
本報記者從業內人士處了解到,*ST金城的前身為金城造紙廠,在侵華日軍攻占東北后,1939年由幾家日本企業投資建成。目前*ST金城最古老的生產線正是1939年建成的。
此外,*ST金城目前擁有的9條生產線,一共只有15萬噸產能,公司2009年實際生產量只有8.45萬噸。
“現在的新型生產線一條都有20萬噸,你說他們的生產線除了賣廢鐵還能賣給誰!鄙鲜鐾缎腥耸空J為。
與*ST金城相比,同行業的山鷹紙業、岳陽紙業等公司目前的總產能都已經高達近100萬噸,山鷹紙業2010年度僅依靠造紙業務取得的營業收入就達到了37億元。
更為嚴峻的無疑是人員安置問題。
據公司2009年報數據顯示,*ST金城目前在冊員工2936人,需要承擔費用的離退休員工3560人。與之相比,擁有近十倍產能的山鷹紙業目前的員工總數卻只有1538人。
沉重的人員包袱無疑將成為橫亙在公司重組之路之上最大的一塊攔路石。
“問題就在這里,債務還可以用錢來解決,這么多人誰敢貿然接手?市場上又不是找不到更好的殼,沒必要冒這個風險。”前述投行人士坦言。
盡管重組之路注定充滿坎坷,但從二級市場的走勢來看,*ST金城的投資者卻似乎不以為然。
最牛散戶的投資秘籍
針對鑫天紙業的減持行為,前述私募人士告訴記者,“大股東減持的確有時候會被市場認為是為重組做鋪墊,但也不排除就是為了套現。”
實際上,3月24日的公告已經是自2010年以來,*ST金城對外發布的第五次大股東減持公告了。
早在2010年初,鑫天紙業還持有*ST金城7127萬股,持股比例為24.76%,但在2011年3月22日的減持之后,這一數據已經降至4329萬股和15.04%。
上述減持大部分發生于2010年11月22日之后,鑫天紙業所持有的7134萬股*ST金城正是在這一天獲得流通權。在此之后,鑫天紙業便開始了瘋狂的減持之旅。
令人奇怪的是,盡管伴隨著大股東大肆減持,但*ST金城的股價卻并沒有出現大幅下跌,反而一路上揚。
該公司去年的三季報顯示,在A股市場上因押注ST瓊花重組而一戰成名的黃木秀家族,出現在了*ST金城的前十大股東名單之中。
黃木秀家族在A股市場上浮出水面,正是因為其大舉押注ST瓊花的重組。
2010年5月28日,因為在投資ST瓊花的過程中,持股比例突破5%的紅線,上市公司代為披露了黃氏家族的詳細信息。該家族來自廣東省,其中黃木秀與黃俊龍、黃俊虎二人為父子關系。
讓一般投資者避而遠之的退市概念股,在黃木秀看來顯然是屢試不爽的香餑餑。
除ST瓊花外,黃氏父子還同時出現在了*ST關鋁、*ST德棉等瀕臨退市上市公司的前十大股東名單中。有所不同是,*ST金城的前十大股東中僅出現了黃木秀和黃俊虎,此外還有一名黃姓股東為黃超。
“他們這種投資也沒什么技術含量,可以說就是一種傻瓜式的投資方式,或者叫守株待兔!鼻笆鏊侥既耸繎蜓,“這幾年幾乎沒有退市的公司,賭對的概率還是很大的。”
然而,縱觀黃木秀家族在重組股上的豪賭,其實也并非百發百中。
黃木秀曾于2010年二季度進入*ST德棉前十大股東,然而到2010年年底,該公司的重組受到國家房地產調控政策影響而意外擱淺。
頗具戲劇性的是,首輪重組的失敗并沒有影響到*ST德棉在二級市場上的表現。在新的重組預期之下,*ST德棉的股價非但沒有受到影響,反而不斷創出新高,黃氏家族的投資收益仍然頗為可觀。
“正因為他們做重組股做出了名氣,大家看到他們買就覺得公司肯定要重組,于是跟風一起買,形成羊群效應。”前述私募人士分析。
再牛的散戶也會有老馬失蹄的時候,黃木秀家族顯然也不例外。
就在去年年底*ST關鋁瀕臨暫停上市之際,基于對五礦集團出手保殼的強烈預期,黃木秀仍然果斷加倉1346.97萬股,*ST關鋁的股價得以沖上一年以來的高點10.02元。
但這一次的豪賭并沒有能夠換來公司的如期重組,隨著*ST關鋁2010年報的提前披露,連虧三年之下,公司的暫停上市幾成定局,而未來能否復牌還無定數。
在前述投行人士看來,企業情況不同于其他賣殼公司,又沒有大股東可供依賴的*ST金城,或許將結束黃氏家族在退市概念股上的不敗神話。
3月28日,本報記者就上述問題采訪*ST金城,但公司董秘呂立的電話始終無人接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