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華泰集團董事長李建華
兩會期間,全國人大代表、華泰集團董事長李建華在接受齊魯網與和訊網的聯合訪問時建議,國家應出臺政策措施鼓勵利廢企業的發展和規模經營。就造紙行業而言,鼓勵和支持廢紙的循環利用,加大廢紙資源利用,有利于保護自然環境。
李建華舉例,僅以我國年產新聞紙300萬噸為例,如果能把報紙全部回收,就可造出240萬噸好紙,相當于少砍5100萬棵大樹,節省了90萬立方米的垃圾填埋場空間,少用純堿72萬噸,降低造紙的污染排放75%,節約造紙能源消耗40%-50%。
以下為采訪實錄:
問:您在今年兩會的議案和建議主要涉及哪些方面?
李建華:第一是建議以人為本,提高"幸福生產力"。
提高員工的幸福指數就是提升企業的生產力,而讓員工幸福的關鍵就在于以人為本,從方方面面善待員工。追求幸福是人的本能,也是員工工作的原始動力。正是基于這樣的認識,華泰集團在30多年的發展過程中,始終堅持"依靠職工辦企業,辦好企業為職工"的發展思路,從物質待遇、人本關懷等多方面入手,不斷提高員工的幸福指數!
第二是建議加大廢紙利用稅收扶持政策。
建議國家應出臺政策措施鼓勵利廢企業的發展和規模經營。就造紙行業而言,鼓勵和支持廢紙的循環利用,加大廢紙資源利用,有利于保護自然環境。僅以我國年產新聞紙300萬噸為例,如果能把報紙全部回收,就可造出240萬噸好紙,相當于少砍5100萬棵大樹,節省了90萬立方米的垃圾填埋場空間,少用純堿72萬噸,降低造紙的污染排放75%,節約造紙能源消耗40%-50%。
第三是關于"藍黃戰略"實施要突出生態高效的建議。黃河三角洲高效生態經濟區和山東半島藍色經濟區相繼上升為國家戰略,兩大經濟區建設,共同的著眼點就是可持續發展。因此,實施黃藍兩大戰略,必須要突出生態、高效,發展新興、低碳產業。在發展模式上采取節約、集約經濟發展模式;在產業類型上,形成由清潔生產企業組成的循環經濟產業體系;在產業布局上,形成由若干生態工業園區組成的生態產業群;在生產工藝上,做到無廢或少廢,實現生產過程再循環、再利用,最終實現經濟、社會、生態協調發展!
問:今年是"十二五"的開局之年,華泰集團"十二五"期間的發展規劃是什么?企業的發展目標是什么?
李建華:我們牢記胡總書記視察華泰時的囑托和鼓勵,全面落實"十二五"發展戰略,繼續轉方式調結構,向低碳高效生態方向發展,借黃河三角洲高效生態經濟區、山東半島藍色經濟帶上升為國家發展戰略的重大機遇,再投資100多億元,為黃藍兩大戰略的建設做貢獻!
一是穩定改造提升造紙主業,實施走出去戰略,大力發展林漿項目,解決原料瓶頸。在俄羅斯伊爾庫茨克州、馬來西亞建立原料基地,同時依靠日照港(600017,股吧)和安徽安慶長江的航運優勢,建設木漿基地,為公司投產的70萬噸高檔銅版紙提供原料!
二是充分利用東營的資源優勢,大力發展以鹽化工、精細化工,在東營港、東營開發區全面建設雙百萬噸化工基地!
完成習近平副主席出席簽約儀式,與比利時蘇威集團合作的食品級、電子級高端雙氧水項目,產品填補國內空白,真正實現低碳高效循環產業鏈!
三是發展新能源和生物替代能源。實施國家批復的多晶硅項目,已與美國的VRT公司簽訂技術合同,各項環保指標都達到世界先進水平,打造環保節能的光伏產業鏈!
充分利用東營的土地優勢,與美國、香港合資,建設海藻煉油的項目,實現生物替代能源。
2011年是收獲的一年,所有項目投產后,預計銷售收入將達到300億元,力爭到十二五末突破500億,為打造國際化綜合型千億元大企業集團奠定基礎,為黃河三角洲高效生態經濟區和山東半島藍色經濟區的建設繼續做出貢獻。
問:在今后國家發展戰略中,您有什么具體的建議嗎?
李建華:首先,建議加大節能減排關停力度,實現和諧穩定社會。
十一五期間,山東省委省政府認真落實科學發展觀,超前加大對"兩高"企業的關停力度,萬元生產總值能耗下降22%;拆除700萬千瓦的落后火電機組,關閉7600萬噸立窯水泥產能,超額完成了節能減排任務。但對小化工、小造紙關停力度不夠,個別小企業偷排現象嚴重,應當加大關停力度。建議國家環保部出臺統一的排放標準!
建議國家發改委從項目審批上嚴格控制"兩高"項目,由備案制恢復到審核制,提高準入門檻,防止盲目投資、重復建設,過度浪費資源、消耗能源。
其次,建議加快水利設施建設,加大利用黃河水和達標廢水。
總理報告中提出,重點加強農田水利建設、中小河流治理。東營、勝利油田的工農業生產、生活用水92%利用黃河水,枯水期嚴重影響工農業生產。建議在東營南部利用古河道強引強儲流入大海的黃河水,解決8%的深井區用水,提高水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