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我市創建省環境保護模范城市工作通過了驗收。這是市委、市政府樹立和落實科學發展觀,積極響應省委、省政府關于生態省建設的戰略部署,立足良好生態環境實際,帶領全市人民打造富裕的生態屏障取得的新成果。
我市在全省率先啟動了生態市建設,確立了“2005年達到國家級生態示范區目標,2010年完成環保模范城市創建,爭取在2015年基本建成生態市”的“三步走”生態市建設戰略。2005年,我市又將環保模范城市創建與中國優秀旅游城市、國家衛生城市、國家園林城市和全國文明先進城市創建一并納入“五城聯創”,予以全力推進。
切實加大源頭地區生態保護和環境整治力度,限低壓劣,促進區域產業結構轉型升級。全市累計關停淘汰落后和污染嚴重的造紙、水泥、味精、化工、電鍍、冶煉、煉油、灰鈣、活性炭企業和生產線2000多家(條)。同時,大力發展氟硅新材料、空氣動力裝備制造、光伏太陽能和傳統特色優勢產業,努力打造“四大千億產業板塊”。落后生產能力的淘汰,產業結構的調整優化,為我市工業經濟發展拓展了環境空間,既有效地推進了節能減排,又對保護和改善環境質量起到積極作用。
標本兼治,深入實施環境污染治理工程。我市以新、老兩輪“811”環保行動為載體,通過治舊控新,扎實推進重點區域、行業、企業的污染治理。2007年,關停了沈家化工園區全部49家化工企業,成為全省唯一整體關閉的省級重點環境監管區;2008年又關停了常山化工園區30多家條化工企業和生產線,整治工作按期通過省級驗收。通過限期治理(整改)和掛牌督辦,對全市各類排污企業實施重點整治,全市氨氮重點排放單位、化工、造紙、制革、食品加工行業廢水如期完成整治、實現達標。全面推進農村“五整治一提高”和各類自然生態保護工程建設,切實改善農村環境。
持續不斷地開展烏溪江庫區環境綜合整治,消除隱患,確保了水源水質安全。在全省率先建立了項目落地決策咨詢制度,共否決不符合產業政策和環保要求的項目1345個、涉及總投資93億元。
加大投入,不斷完善環保基礎設施建設。近幾年,我市共投資20多億元,建成了一大批城鎮污水處理、收集管網、垃圾處理、危廢和醫廢處置、集中供熱、環境監控等方面的環保設施。到2009年,建成投運了6座縣級城市污水處理廠及配套管網,其中衢州市區一期日處理5萬噸的生活污水處理廠已滿負荷運行,生活污水處理率達75%以上,出水水質全部達標。2005年以來,全市共投入0.5億元,建成了5座地表水自動監測站和11座大氣自動監測站,90多套重點企業在線監測裝置以及市縣兩級監控平臺,形成了省市縣三級聯網、全天候實時監控環境質量和重點污染源的在線監測監控系統。環保設施的配套和完善,環境監管能力的提升,大大增強了我市區域污染防治能力。
綜合整治,全面改善提升城市環境面貌。加大城市綠地建設,大幅度提升市區綠地數量和質量。到2009年,市建成區綠化覆蓋率為42.16%,綠地率為36.92%,人均公共綠地面積為13.04平方米。市區府山公園被評為國家重點公園,濱江北公園被評為浙江省優秀園林綠化工程金獎。市區各主要內河(湖)水質保持在Ⅳ以上,水體的自凈能力提高,沿河(湖)環境面貌得到明顯改善。集中開展“六類”行業整治,采取堵疏結合,大力整治非法占道經營和亂搭亂建、亂貼亂畫、亂停亂放、亂拉亂接、亂扔亂倒等現象,有效地改善了市容秩序。不斷鞏固和擴大煙控區面積,衢州市區及“一部三沿”煙控區覆蓋率達到100%。
嚴格執法,切實維護區域環境安全。先后開展了生態環保執法檢查、清理整治違法排污企業保障群眾健康環保專項行動、“錢江1號”、藍天碧水環保行動、綠劍行動、“飛行監測”等多層次、全方面的專項執法行動,加大日常檢查頻次,嚴厲打擊各類環境違法行為,幾年來共立案查處近千件環境違法案,有力地震懾了違法排污行為。加大環境信訪調處力度,每年各類環境信訪調處率達100%,滿意率保持在90%以上。
狠抓落實,全力推進節能減排目標完成。全面實施以節能、節水、節材、節地和減排為重點的《“十一五”工業循環經濟發展規劃》,大力推進清潔生產和節能技改,發展循環經濟,擴大集中供熱(氣),推行建筑、交通、商業、行政等社會節能,加大對重點用能單位監察,扶持發展太陽能和生物質能,到2009年全市累計投入節能降耗資金30多億元,實施項目130多個。全市已有129家企業完成了清潔生產審核,42家企業通過了ISO14000認證。大力推進全省循環經濟“991”行動和市工業循環經濟“5518”示范工程,全市共有54個項目列入省循環經濟“991”行動計劃,已累計完成投資約22.7億元,并在重點行業、產業園區、城市和農村培育一批循環經濟示范工程。到2009年全市累計投入污染減排資金50多億元,實施減排項目近400個。
我市探索走出了一條具有本地特色的“創模”之路,取得了明顯的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環境效益。全市地區生產總值從2005年的329.1億元增加到2009年的617.5億元,增速連續9年保持兩位數增長,幅度居全省前列。工業增速已連續6年增長30%以上,財政總收入、地方財政總收入年均分別增長18%和17.3%,城、鄉居民收入年均分別增長10.7%和10.9%,均高于全省平均水平,經濟增長動力更加穩固。2009年,我市民生發展水平居全省第6位,提升速度居全省第3位,社會發展進入全省中等水平。同時,區域環境質量保持穩定。2005年以來,全市區域水環境功能區水質達標率達到100%,衢江出境水水質全部達標;衢州市區每年空氣質量達到二級以上優良水平的天數都在350多天;全市各級集中式飲用水源水質達標率已連續多年達到100%;城市區域環境噪聲控制在55分貝以下,煙塵控制區覆蓋率達100%。衢州生態環境質量連續多年位居全省前三,實現了“生態建設為全省多作貢獻”的目標。先后獲得“中國特色魅力城市200強”、“國家級生態示范區”、“中國優秀旅游城市”、“國家園林城市”、“國家衛生城市”等榮譽稱號。公眾對生態環境質量滿意度、民生滿意度、安全感滿意度連年位居全省前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