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紙行業門戶網站
 首頁 > 新聞中心 > > 正文 搜索關鍵字       
張家界老棚峪:探訪“香紙”的古法造紙技藝
 
http://www.hnckzkzs.com  2010-12-13 中國網

湖南省張家界市慈利縣五雷山西側有一條小溪,潺潺流水淌過竹海,蜿蜒而下。在綠竹清水間隱約可見的小屋,是造紙作坊。這里出產的紙仍按古法工序生產,帶有淡淡竹香,深受五雷山香客的青睞。

這是老棚峪,位于48寨風景區的邊緣,由上、下老棚村組成。上屬張家界市慈利縣,下屬常德市桃源縣。老棚峪水源充足、楠竹資源豐富,造紙工藝代代相傳,據說可以追溯到初唐時期。這里的村民們大多會造紙,目前仍有60余戶家庭辦有造紙作坊。

古法造紙的工藝比較復雜。嫩竹子砍回來,要經過剝開、腌制、漂洗、發酵、碾碎、抄紙、壓紙、揭紙、曬紙等多道工序。村民謝迪清今年62歲,繼承祖業從事造紙已有10多年。他說腌制好的竹子叫“麻”。最講技巧的工序是“抄紙”,用竹簾子探入溶有竹漿的水中,平穩端起,輕輕篩下,一層竹漿均勻地粘在一起。系列動作一定要非常嫻熟,否則紙張就會厚薄不均,甚至出現殘缺,進而影響最后成紙的質量。而最麻煩的工序則是揭紙,當地俗語“有女不嫁老棚村,揭紙揭到半夜間”。可見揭紙的辛苦。

老棚峪所產的紙張主要用做香紙。千百年來,五雷山上旺盛不斷的香火,使得香紙不愁銷路,成為村民們最重要的經濟收入之一。造紙專業戶的年收入在3萬元以上。但令人擔憂的是,所有的造紙作坊內幾乎沒有年輕人的身影。而不斷向老棚峪腹地延伸的水泥公路,也帶來新的技術,已經有不少造紙作坊放棄牛拉石碾,改用電機粉碎“麻”。如果當地政府不加強文化遺產保護意識,也許不久的將來,老棚峪里將再難見到完整的古法造紙工序了。

本網登載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
評論】【推薦】【打印】【關閉
用戶
匿名發出
 ·造紙 ·印刷 ·銅版紙 ·牛皮紙 ·振興規劃 ·紙制品 ·包裝 ·出版 ·金融海嘯 ·環保 更多
·棕紅色造紙廢水使韋河閘下游變成了“紅河谷”最終流入淮河。.jpg
Copyright @ 2000-2009.Paper.com.cn,All Rights Reserved.
紙業網加入收藏夾
版權所有 恩佑科技 
010-60204993、18510100716
傳真:010-51662132 客服信箱:service@paper.com.cn
欧美一区二区三区香蕉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