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尼產的大部分紙制品的原料都源自相思樹,人們隨手拿起的A4打印紙都是張張“相思紙”。
相思樹生長速度快,適應性強,尤其在土壤條件差的環境中也能正常生長。相思樹的根部有根瘤,有固氮作用,會把空氣中的氮固定下來,增加土壤肥力。經印尼政府的批準,把土壤條件欠佳的、待商業開發的土地開墾為成片的相思樹林,既為周圍民眾創造就業機會,又為造紙廠提供原料,可謂是對環境保護的最大貢獻。
應該說,造紙業具有循環經濟和可持續發展的特點,觀念到位,措施得力,輔以一定的資金和設備,可以實現資源的高效利用、循環利用及污染物的低排放。在大力發展低碳經濟的背景下,發展綠色紙業也是紙業生存和發展的需要。
APP公司留給記者深刻印象的是,生產過程中產生的不合格產品隨后就會進入化漿池,進入新的循環過程。而公司約有一半的原料來源于廢紙。想想看,如果我們身邊的每一張廢紙都能做到回收,那將對社會產生多大的經濟效益。
如何兼顧紙張需求,同時實現對森林資源的可持續利用,以及實現人與自然環境的和諧共存,包括造紙業在內的許多行業都承擔著越來越重要的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