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手工撈紙
說起造紙技術,曾經是中華民族的驕傲,然而對于現代人來說,古老傳統的手工造紙技術似乎已變得很是遙遠。不過在我市千洪鄉的小山村里,至今還保存著傳統的手工造紙技術。
日前,記者前往千洪采訪,難以想象,已經充滿很多現代元素的山村曾經是造紙技術盛行的地方。記者在鄉工辦主任毛小榮的陪同下,來到杭州千佛紙業有限公司,參觀了手工紙的制造全過程。
大凡現代人開辦工廠,無論是廠房還是車間,都離不開機械設備?墒,當我們走進千佛紙業有限公司的造紙作坊里,除了僅開的幾盞電燈,沒有一臺現代化機器!拔覀円恢倍际亲鍪止ぜ埖模粫斐晌廴,所以非常低碳環保!痹谄髽I總經理陳曉東的帶領下,記者參觀了手工紙的制作過程。
在作坊里記者最先看到的是一袋袋半成品原料,“這些原材料都是從江西、廣西等地運過來的,由于已經過初加工,只要挑去雜質,然后切碎就可以用于造紙了!标悤詵|說,他們企業里做手工紙,其實是從攪碎紙漿開始的。
在陳曉東的解說下,我們看到,幾十平方米的作坊內,幾個中年男子站在池邊,手里都拿著一個木框竹篩似的工具,嫻熟地在一池渾水中倒騰著,然后提起放在旁邊,有技巧地一掀,一張濕漉漉的黃色薄膜似的東西便落了下來,就這樣逐步堆成了一垛。陳總說,這項工序勞動強度最大,全憑雙手感覺,眼睛關注,才能撈出高質量的紙張,每人一天可以撈1000張左右。因此,撈紙是整個手工造紙中難度最大的工序,也是最辛苦的工序。
撈出的一垛垛紙,要壓干后才能烘干!昂婕埖姆椒ㄊ前呀涍^壓干的濕紙一張一張地分開,再將其刷貼在烘壁外面,利用壁內燒火的熱量,傳遞到外壁蒸發紙內的水分,使紙頁變干。焙紙時烘壁表面溫度不可過高,不然紙頁易起皺和發脆。”陳總說,烘紙工人最怕的是夏天。烘干的紙張經過裁齊和包裝,整個手工造紙過程工序才能完成。
千洪手工紙生產歷史悠久,可追溯上千年的歷史。手工紙主要就是宣紙和皮紙兩種,宣紙用于寫字、作畫,皮紙用于做雨傘、扇子、燈籠等手工藝品。
“千洪手工造紙也曾經繁榮過,當時的造紙廠的場面比現在大多了,上百人在做手工紙!标悤詵|說,由于機械工業、化工工業的迅速發展,純手工造紙逐步被機械造紙所代替。“傳統手工造紙技術所生產的紙張具有紙質勻細、潔白、堅韌、輕盈柔軟的特點,這是機械造紙所不能達到的!标悤詵|認為,純手工造紙有其獨特性。
“手工做紙非常辛苦,現在的年輕人都不愿干這個活,我們現在主要做的是出口,不怕接不到訂單,關鍵是招不到工人。”經過十多年的發展,千佛紙業的產值已經達到了800萬元,但由于招不到工人,每年有近三分之一訂單都是放在外地加工的。
令陳曉東非常擔心的是,這項古老的手藝還能延續多久?“我們希望政府和有關部門能夠引起重視,能夠把讓這項古老的手藝保護好,讓它永久流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