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門號”建設文化名市的“航向”已定,加大力度發展文化產業的“風帆”正在揚起。那么,駛往開滿鮮花彼岸的征程,如何才能事半功倍?“誰”又能帶動我市文化產業增加值年均增長12%以上,成為百億元產業?古希臘物理學家阿基米德曾說,“給我一個支點,我將撬起整個地球”,這個支點,應當是有一個富有內生力的文化產業集群,從目前看,印刷業可擔當此任。
為什么是印刷業?
傳統深厚 歷史悠久
江門鶴山有著深厚的印刷業發展傳統,“有印刷的地方就有鶴山人”是港澳業界廣為流傳的一種說法,從某種意義上說,不是江門選擇了印刷業,而是印刷業選擇了江門。翻開近年來印刷業發展史,作為世界印刷業中心的香港,從印刷企業老板到技術骨干絕大多數祖籍鶴山。
隨著鶴山雅圖仕印刷有限公司和鴻興印刷(鶴山)有限公司等印刷巨頭聚集鶴山,極大地提高了江門印刷產業的集聚能力。在鶴山市印刷業的帶動下,相鄰的蓬江區、新會區民營印刷企業蓬勃發展。
據初步統計,近幾年來江門印刷業以每年新增約100家的速度增長,呈現出“大雁帶小雁,群雁比翼飛”的產業格局。去年,該行業產值超60億元,在我市文化產業發展格局中起到了“龍頭”作用。
各地印刷業發展的成功經驗表明,他們往往離不開政府的大力扶持和周到、貼心的服務。如果說我市印刷業是正揚帆出海的“艦隊”,那么各級政府、印刷業主管部門正是推動“艦隊”破浪前行的“好風”。
從政策層面看,市委、市政府歷來重視印刷業的發展,把印刷業作為工業強市戰略中的重要產業進行定位,大力推進印刷特色產業集群建設。
從行業層面看,在市文廣新局的大力支持下,我市在全省率先組建了江門市印刷業商會,一方面有利于整合資源、團結共進,另一方面能夠充分發揮政府與企業間的橋梁作用,加強印刷行業之間的團結與合作。
從企業層面看,江門已擁有一批設備和技術先進的上規模印刷企業。據統計,截止到2009年末,全市有印刷企業1200多家,其中鶴山雅圖仕印刷有限公司是我國規模最大的印刷企業,年產值達22億元。
有什么特色?
企業集聚 協會引領
江門印刷業的快速發展離不開自身的優越區位優勢和僑鄉背景。鶴山市在改革開放中迎來了新的機遇,聚集起了一批以雅圖仕為代表的港資企業。經過多年的發展,鶴山市印刷企業的產量、產值和出口額、印刷技術水平均已居全國縣級市領先地位,形成了較大的產業集群。2006年10月,鶴山市被中國輕工業聯合會等授予中國印刷產業基地,成為我國首個被授予該稱號的縣級市。
在外商投資印刷企業蓬勃發展的同時,江門民營印刷企業也如雨后春筍般茁壯成長。特別是蓬江區,主動承接中山、珠海、東莞等地的產業轉移,憑借優越的地理位置和良好的服務,吸引了不少設備先進、總體實力較為均衡、發展后勁強大的民營印刷企業前來落戶,形成了民營印刷企業集聚發展的良好局面。
以蓬江區慶藝印刷有限公司等為代表的民營印刷企業,已從成立之初的小打小鬧迅速發展到現在擁有單價超千萬元的先進印刷設備,帶動了區域性民營印刷企業的發展。據統計,2006年以來,新進入蓬江區的印刷企業超過50家,去年該區印刷業總產值超過13億元,約占該區工業總產值7%。
近年來,我市積極協助江門市印刷業商會等行業協會組織會員外出參觀或參加專業展覽,不斷開闊會員視野,形成了印刷行業較強的發展理念,企業紛紛增資擴產,引進先進設備,改造落后工藝,提高技術水平。
蓬江區華圖印刷有限公司投資2000多萬元引進海德堡四色對開印刷機等先進設備,在擴大企業生產規模的同時,大大提高了企業的競爭力,使該企業在技術方面處于領先位置。
我市現有印刷企業不斷引進先進設備和進行技術改造,大大提升了印刷業的整體實力和市場競爭力。新辦的企業也不乏佼佼者,展示了強大的發展后勁。
能否擔當重任?
政策扶持
前景無限
市委十一屆八次全會提出,力爭文化產業增加值年均增長12%以上,以及到2020年文化產業增加值占GDP的比重達12%以上的目標,那么,作為文化產業“龍頭”的印刷業,是否能夠擔當起“龍頭”舞起帶動全身的作用呢?
從宏觀層面分析,我市目前擁有15個國家級產業基地和一批特色產業,相比金屬制品產業、紡織產業、電子信息產業等逾300億元的產業集群,還是造紙等產值接近100億元的產業集群,印刷業年產值仍總體偏低,總量仍然不夠大。
從微觀層面分析,印刷業是一個投入大、獲利小的行業。除了少部分大型企業外,大部分印刷企業是私營和個體經營者合伙或者自行投資。由于這些企業存在舍不得投入或者融資難,造成設備陳舊、技術工藝落后、專業技術人才緊缺等情況。加上經營者良莠不齊,不注重提高管理水平,發展后勁和核心競爭力明顯不足,大大影響了企業以及行業的進一步發展。
那么,印刷業又該如何扛起帶動文化產業增加值年均增長12%的重任呢?
對比我市發展最為成熟、最具影響力的摩托車產業發展歷程,我們發現這離不開江門市各級政府通過政策的扶持和創造良好的產業環境,來使得地區的群體力量朝著相同的方向匯聚。
近期出爐的《江門市“十二五”文化產業發展研究報告》提出,把印刷業作為文化名市和工業強市戰略中的重要產業鏈進行定位,在政策、金融環境、科技創新等方面加大改革創新力度,力爭把江門打造成為廣東省乃至全國重要的印刷品生產基地,具體舉措有:進行產業總量結構布局宏觀調控規劃,以結構調整為主線,優化產業結構,改變低水平印刷能力過剩,高水平印刷能力不足的局面,使企業由經營、數量擴張向質量、效益型轉變;以科技進步、文化推動印刷制作產業升級,以雅圖仕、鴻興等龍頭企業為帶動,以信息化、數字化、網絡化等高新技術改造傳統印刷工藝,提升印刷產品的文化含量;加大政策優惠力度,主動承接香港、深圳、東莞等地區產業轉移,進一步做大做強我市印刷產業規模;積極鼓勵和吸引民營資本參與印刷行業,大力扶持民營印刷業做大做強;重視區域合作,加強與珠三角、國內外印刷企業間的聯動,強化宣傳,提升江門印刷業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