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紙行業門戶網站
 首頁 > 新聞中心 > > 正文 搜索關鍵字       
古法造紙無人愿學 百年技藝傳承令人憂
 
http://www.hnckzkzs.com  2010-08-31 中國廣播網

在貴州荔波縣永康水族鄉堯古村有一個傳承上百年古法造紙作坊,其古樸、原始的純手工造紙技藝曾輝煌一時,世代居住在深山的少數民族群眾曾當作經濟收入的主要來源。但隨著時光的流逝,記者日前在堯古村發現,這一傳統工藝因受到外面市場的沖擊爭逐漸淡出市場,不少年輕人選擇了放棄,這種瀕臨失傳的非物質文化遺產處于了保護與傳承,堅守與放棄的尷尬境地,尤其是技藝的傳承讓人感到擔憂。

堯古村座落在茂蘭國家級自然保護區腹地,是一個純布依族的山寨。這里風景如畫,排列有序的吊腳樓成為一大建筑奇觀。據堯古村唯一造紙布依族老人覃自凡介紹,當地的造紙術是先把從山上砍下來的泡竹截成半米多長,捶爛,放進石灰池浸泡四五個月,撈出用清水漂一個月,再把泡好的竹材剁碎,用碾子磨細,入池加入切碎的糯葉,攪拌均勻,然后“舀”紙,壓榨、晾干、壓平,然后用刀在紙上刻上規則有序的花紋等十多道工序,最后進入市場當做祭神冥幣使用。

86歲覃自凡雖已高齡,但打起“紙錢”“錢孔”卻一點也不含糊,技法熟練,打出來的紙大小和“錢孔”的位置都很整齊。當地干部戲稱覃自凡是堯古寨最大的“銀行家”,管著堯古寨所有的紙錢。

對于“銀行家”這個稱呼,覃自凡顯得很無奈:“現在的年輕人都外出打工,不愿意學習了,我想在有生之年,把造紙技藝傳下去!

采訪后記:

古紙曾是文化傳播的“使者”,至今仍有很多中國的紙質文物,如繪畫和古籍被收藏于世界各地的博物館中。復旦大學文物與博物館學系副教授陳剛認為,手工造紙技術是經過千百年摸索出來的,目前還有許多尚未挖掘的內涵在里面。

作為傳承千年文明的獨特工藝,古法造紙術在經濟全球化的社會似乎已經遭到世人忽視,而被迫隱退“江湖”。和一些依靠土辦法傳承的物質文化遺產一樣,堯古村古法造紙的保護和傳承面臨尷尬:雖然存留著這樣的作坊,但是用心學習土法造紙工藝精髓并繼承下來的人卻寥寥無幾,荔波堯古古法造紙如果不加以保護,將面臨著消失的危險。

專家認為,現在各地對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都比較重視,但后續的保護措施卻難以跟上,一些地方的非物質文化遺產登上名錄后就處于“自生自滅”的狀態。目前,荔波正試圖以旅游帶動。增加群眾的收入,以期得到更好的傳承和保護。

希望這種傳承保護,能給古法造紙帶來福音。

評論】【推薦】【打印】【關閉
用戶
匿名發出
 ·造紙 ·印刷 ·銅版紙 ·牛皮紙 ·振興規劃 ·紙制品 ·包裝 ·出版 ·金融海嘯 ·環保 更多
·紙機
Copyright @ 2000-2009.Paper.com.cn,All Rights Reserved.
紙業網加入收藏夾
版權所有 恩佑科技 
010-60204993、18510100716
傳真:010-51662132 客服信箱:service@paper.com.cn
欧美一区二区三区香蕉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