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9日—30日,由中國造紙協會主辦的“2010中國紙業可持續發展論壇”在寧舉行。這是國內造紙行業自此次世界金融危機以來的首次轉型升級峰會。記者發現,發展綠色紙業,成為全體與會者的共識。
中國造紙協會秘書長趙偉引經據典,首先為參會人員進行了一個傳統概念的“重讀”:公眾意識中,造紙與污染一直是畫等號的,“一個紙廠污染一條河”。其實,造紙業同樣可以實現經濟與環境雙贏。與10年前相比,目前造紙廠的用水量已大幅降低30%~35%。另外,一些廣泛使用的造紙化學品因對環境存在風險而被替代。
造紙行業治污,最大問題不再是技術,而是成本。國家發改委能源研究所副所長李俊峰暢談自己的觀點,企業上了規模,環保投入才有回報。所以,低碳之路最需要大紙企勇于承擔責任。
據統計,世界造紙行業每年要消耗7-8億立方米用材,很多國家已把木材作為重要戰略性物資限制出口。而到2015年,國內紙和紙板的需求量將達1億噸。造紙原料從何而來?與會專家一致認為,“林漿紙一體化”應成為中國紙業可持續發展和綠色轉型的趨勢。
“自己種樹,每噸漿成本300元。從外面買,每噸起碼500元。種6棵用1棵,還改善了生態。”陜西科技大學副校長張美云介紹,制漿造紙也可以成為綠色產業、環保大戶。截至目前,國家與省市批準建設的林紙一體化項目已有20多個,今年規劃建設造紙林基地500萬公頃、新增木漿產能645萬噸。
據介紹,在造紙過程中,一噸漿需要配99噸水,水的消耗量可謂驚人。研究造紙工業節能減排技術,我省金東紙業為業內同行提供了一個具有借鑒意義的范本。
7月30日上午,與會代表參觀了這家中國最大紙企。走進工廠,就像走進一個繁花似錦的公園。造紙設備全都配備白水回收機,90%以上的水循環利用。廢水引入池塘養魚,數千條錦鯉歡快嬉水。有關部門做過測算,金東節約的排水量,大概是每年6個西湖。此外,廢堿回收率達99%,而國內廠家普遍僅為60-80%。即使剩下的1%廢堿也不會成為“漏網之魚”,生化處理用細菌把它們吃掉,成為植樹造林的好肥料。該公司總經理室協理孫炳健自豪地告訴記者,“以前我們總是出國學人家的環保技術,現在都是國外企業跑來學習我們的經驗!保檪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