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紙行業門戶網站
 首頁 > 新聞中心 > > 正文 搜索關鍵字       
高科技包裝紙:將目光投向更綠色的未來
 
http://www.hnckzkzs.com  2010-07-23 中華工商時報

包裝,是工業生產和日常生活中再常見不過的東西?赡闶欠裰溃核究找姂T的塑料包裝,卻對環境和氣候有著不可逆的影響,而且也未必能讓其內容物保持最好的狀態――這,不但是值得普通消費者關注的問題,更是包裝生產商理應去攻關、突破的窠臼。

跟塑料比起來,紙這一材質成本更低、形象更環保、可塑性更強。甚至,紙可以讓包裝設計師作出更自由的發揮,傳遞給消費者自然的、非工業化的品牌概念。

如果,紙能夠代替塑料……這一大膽的構想能成為現實嗎?

日前,在國內規模最大的包裝及加工技術展會ProPak上,記者看到了由瑞典Billerud公司開發生產的紙質包裝材料――FibreForm。它的奧妙之處就在于高彈性,這使得它能夠獲得更廣泛的應用:利用這種紙,可以開發出外形自然亮麗并帶有深壓花紋的獨特包裝解決方案。FibreForm在某些領域甚至能跟塑料媲美,這在從前是不可能實現的。另外,這種紙還具有極大的環保價值,由100%原纖維制成,可與食品直接接觸。無怪乎能一舉奪得此次展會的“包裝工業技術創新獎”。

用高科技紙包裝取代塑料,這項在歐洲備受矚目的創新是如何改寫上下游產業鏈,如何取得技術與藝術的均衡,又能否在中國順利“移植”?Billerud公司總裁兼首席執行官PerLindberg偕同包裝及特種紙業務總監JohanNellbeck接受了本報記者的獨家專訪。

環保紙包裝 歐風東漸

記者:在歐洲,紙質包裝市場份額和消費者的反饋怎么樣?

PerLindberg:雖然不清楚紙質包裝的總體市場份額,但在食品包裝領域,我們知道目前85%的包裝是塑料,只有15%是紙質包裝。

但消費者的傾向正好相反,調查顯示,有87%的消費者更加傾向于紙質包裝。問題是,如今市面上大部分紙質材料的性能和功能沒法替代塑料。

記者:“中國式包裝”給您留下怎樣的印象?

PerLindberg:我來中國已有10次了。我感覺,中國人將包裝視為傳達信息的途徑,因此比較喜歡奪人眼球的外觀,并且對印刷的質量要求比較高。

我們于上世紀80年代就開始在中國開展業務,之所以對在中國的發展越來越感興趣,是因為發現中國的包裝市場發展勢頭非常好,消費者變得越來越成熟,政府對包裝的綠色環保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現在,中國市場對高端包裝解決方案的需求和歐洲市場一樣的大,這和我們的興趣點是一致的:我們關注的不是低成本的業務,而是希望走高端路線。

記者:Billerud的發展史和斯堪的納維亞幾百年來的木材制漿造紙史密不可分。請談談瑞典如何對森林進行可持續管理,這對林木資源匱乏的中國來說很值得借鑒。

PerLindberg:的的確確我們在可持續發展方面是有優勢的。在過去的200多年里,瑞典對于森林資源的態度是“砍一補三”,砍掉一棵樹的話就要補種3棵樹。

JohanNellbeck:瑞典所謂的保護森林不僅僅保護樹木本身,包括對森林里棲息的鳥類等等也是要保護的。通過保護整個森林生態系統來確保物種多樣性得以延續。

記者:造紙在中國尚屬高污染行業,能否介紹你們摒棄石油提煉、減少二氧化碳排放的經驗?

PerLindberg:現在,我們在生產過程中石油的消耗已經減少了95%,這個比例將來還會逐漸降低,直到100%不再依賴礦物能源為止。因為我們采用生物燃料,而生物燃料是怎么來的呢?當一棵樹木被砍伐后,下半部分的主干是作為木材,上半部分用做紙漿,但還會剩下比較零碎的樹枝、樹葉等等,這些都可以用來做生物燃料。

生產過程中會伴隨著一些副產品,這些副產品其實又可以進一步加以利用,重新生產出能源。比如說生產過程中的蒸氣就可以用來發電,所以目前在能源消耗方面,Billerud公司有65%是自給自足的。

再比如生產過程中水的消耗也非常大。我們讓處理后的工業用水重新回歸河流,水質可以和本來的河水一樣好,所以等于是借用水資源,而不是在消耗水資源。

造紙產業 多元化革新之路

記者:英國設計議會主席邁克・比切曾說:“如果覺得好設計太貴,那你真該去試試那些壞的設計會浪費多少錢。”Billerud的包裝解決方案是否也有這方面的例子?

JohanNellbeck:現在包裝市場有這樣一種傾向,希望能夠盡可能降低成本。但我們認為在降低成本的同時,還要想辦法實現包裝對于內容物保護的最優化和最大化。以食品為例,全世界由于包裝不善而導致食品的浪費或者損失可以達到30%,而這樣的現象,其實完全可以通過更好的包裝解決方案來得到改善。成本進一步降低本身不是壞事,但與此同時,如果材質能變得更加綠色環保,對整個地球的積極作用無疑會更大。

記者:從原材料供應商、包裝生產商到包裝設計,怎樣循著整個供應鏈一步一步實現革新?

PerLindberg:雖然我們是一個造紙企業,但我們賣的不僅僅是紙,而是一個整體的包裝解決方案。

產業鏈上游,我們所采用的林木資源都必須得到相關的認證。

說到產業鏈下游的合作伙伴,比如說印刷商,還有最終把紙質材料做成包裝的生產商,這樣的合作伙伴要有遠見卓識,對于我們提出的新的設計方案能夠感興趣和理解,要有豐富的知識,這一點是非常重要的。在合作的過程當中我們還會對他們進行再培訓,讓Billerud的技術人員和他們一起進行技術的提升。而且新的包裝在一開始的時候要經過試運行,通過實驗性的項目,在技術層面得到驗證,覺得的確是可行之后才進行正式生產。

JohanNellbeck:我們也經常和終端客戶聊包裝的改進,例如我們設計出一些新的包裝樣品來,然后去和終端客戶談,這樣一種新的包裝可以為你帶來一些怎么樣的利益,讓終端客戶感興趣,從這里入手再一步步往回推,等于說是一個逆向銷售的過程。

現在,我們希望在中國也能找到兼具遠見卓識與專門知識經驗的合作伙伴。

記者:如何做到既確保品質又不犧牲外觀,讓傳統工業添上創意工業的色彩?

PerLindberg:造紙的確是一個歷史悠久的傳統行業,這也就更加堅定了我們要推陳出新、做得與眾不同的信念。大概在5年前我們就決定,不僅僅著眼于生產紙質材料,而且要和我們的客戶展開合作,來一起探討更好的包裝解決方案,包括怎么樣能夠讓包裝解決方案變得更加具有可持續性。所以我們開始在不同的方向上進行資源的投入和努力。

JohanNellbeck:我們發現,包裝材料生產商比較關注降低成本,但是在終端客戶――比如包裝盒生產商那里有很多新的想法和點子。這些終端客戶,還有作為終端用戶的消費者,成為讓我們不斷進行創意來推陳出新的一股推動力量。我們會從他們那里汲取好的創意性方案,再反饋給包裝材料生產商。

我們的創新就在于我們工作方法的改變。傳統的方式就是將我們生產的紙質材料賣給包裝材料廠,而現在我們是把包裝的整體方案賣給最終用戶,這是最基本的區別,也是我們不斷創新的源泉。

但是要去影響終端客戶也絕對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因為要改一個包裝的話,之前起碼要對新的包裝經過半年乃至一年的驗證,比如放在低溫環境下它最終的性能如何等等。

記者:如果要用最簡潔的語言說服客戶用紙來替代塑料,您會怎么說?

PerLindberg:我們絕不圍繞價格做文章,而是會更多地向他們宣傳,這樣一種新包裝在理念上、功能上的改進:節約成本、外觀創新和綠色環保是可以兼得的。

JohanNellbeck:紙張取之于大自然,擁有天然的質感,利用紙張你可以做出很多不同的設計來。

評論】【推薦】【打印】【關閉
用戶
匿名發出
 ·造紙 ·印刷 ·銅版紙 ·牛皮紙 ·振興規劃 ·紙制品 ·包裝 ·出版 ·金融海嘯 ·環保 更多
·金光集團APP下屬的金海漿綠色工廠
Copyright @ 2000-2009.Paper.com.cn,All Rights Reserved.
紙業網加入收藏夾
版權所有 恩佑科技 
010-60204993、18510100716
傳真:010-51662132 客服信箱:service@paper.com.cn
欧美一区二区三区香蕉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