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線07月12日訊 紙,與我們的工作、學習、生活息息相關。1989年,衢州機制紙制造業和紙制品加工業產品就有20多種:鐵筆蠟紙、衛生紙、復寫紙、陶瓷印花原紙、光電謄印紙、特白打字紙、書寫紙、牛皮紙、宣紙、紙制包裝箱、紙袋……讓人數不勝數。
如今,在衢江經濟開發區,這薄薄一“紙”已經撐起了園區產業大格局——7月7日,記者獲悉,今年上半年,這里的造紙及紙制品22家企業,實現產值8.79億元,占園區總產值28.6%,同比增長63.1%;實現銷售收入8.42億元,占園區總銷售收入28.7%,同比增長58%,在分行業排列中均獨占鰲頭。
從土法造紙到高檔原紙
民國《衢縣志》載:“今衢地所造之紙系竹料為多,每年不下30萬金,為出口第一大宗!1938年,衢州地區產紙2.25萬噸,產值182.5萬元,其中衢縣產1.07萬噸,產值120萬元,分別占全地區的48%和65%!爸窳稀痹旒埦褪怯檬、燒堿腌毛竹制漿,屬土法造紙,腌塘在洗漿、清池和企業在打漿造紙過程中產生的廢水排放量大、色度深、濃度高,污染嚴重,每生產一噸土紙排放量達600多噸,往往出現一家小造紙廠污染一條小山溪的情景。
從2003年10月開始,我市歷時2年關停所有竹料腌塘和土法造紙企業,共平毀竹料腌塘1.24萬只,關閉土法造紙企業41家、農戶半機械家庭造紙土作坊200多個。其中衢江區占了很大比重,2005年,省環保局一位負責人在現場檢查后,不無動情地說,為了一江清水,衢江區做出了自己的貢獻。
2009年金融危機影響全球,衢江經濟開發區造紙及紙制品行業,仍然風景這邊獨好——18家企業實現工業產值12.32億元,占開發區總產值25.1%,同比增長8.8%;實現銷售收入12.45億元,占開發區總銷售額26.4%,產銷率達101%。曾是園區主導產業的化工行業排位第八位,產值僅占園區總產值的0.5%。
“最重要的是園區造紙企業產品高檔、品種多。”衢江經濟開發區有關負責人介紹,上世紀90年代,園區主產水松原紙,如今產量最大的是裝飾原紙,另有高檔酒標紙、圣經紙、字典紙等。
從僅有一個百萬元項目到動輒上億
1991年開發區創建之初,園區僅有一家年產值277萬元的工業企業,工業基礎十分薄弱。
如今,入園造紙及紙制品企業時常有“大手筆”。開發區經貿部介紹:今年正在實施的“夏王”三期項目年產4.5萬噸高檔紙,投資2億元,到6月已累計投入8000萬元;“仙鶴”第十條生產線、投資2億元的新開發項目年產3萬噸,主產品為酒標紙,累計投入7400萬元!跋耐酢、“仙鶴”位居園區工業投入榜前兩位,排第四位的仍然是造紙及紙制品企業——浙江晶鑫新技改擴建項目投資1.5億元項目,主產育果袋紙。
龍頭企業“仙鶴”1998年落戶園區,4年后,產值突破億元大關,達1.2億元;今年上半年,產值再次“奪冠”,達到3.22億元,同比增長117.4%。2005年入園的“夏王”,今年上半年以2.997億元的產值躋身“榜眼”,同比增長191.9%。去年剛剛開工的“五洲特種紙”表現不俗,產值達到6642萬元,同比增長100%。
從建平臺到重服務
1993年經省政府批準為省級經濟開發區,衢江經濟開發區有了品位效應,為下一步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而1996年至2003年,經過區劃調整,撤縣建區,衢江結束了有縣無城的格局,全面關停49家化工企業,生態型園區吸引了造紙及紙制品企業紛紛落戶。
“造紙及紙制品企業用水量大,水質要求高,采用商品干木漿為原料,沒有化學蒸煮制漿過程,廢水回收利用率高。所以,做好了平臺建設和服務兩篇文章,衢江經濟開發區的造紙和紙制品企業得到了快速發展!眻@區有關負責人介紹,去年園區投入資金9028萬元,配套建設了南山四期的水、電、管網、道路等市政工程;加快了綠化、亮化等功能性配套,其中綠化面積16246平方米。同時抓好要素保障,收回重新出讓8家企閑置土地廠房,面積239.99畝,促成企業間轉讓8家,土地面積172.84畝。
“去年我們通過企業幫辦員等制度,解決了‘仙鶴’10名員工子女入學難,‘夏王’施工場地受限,‘馳星’排水不暢等61個問題,涉及54家企業!遍_發區有關負責人介紹,強化服務措施今年仍然圍繞項目和企業兩個重點開展,3月份以來,管委會領導利用雙休日走訪企業解決具體問題堅持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