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紙行業門戶網站
 首頁 > 新聞中心 > > 正文 搜索關鍵字       
回眸金融危機 中國造紙業的冬去春來
 
http://www.hnckzkzs.com  2010-06-30 《中華紙業》

1 曲折前行:中國造紙業在金融危機前的改革與發展

從改革的層面上看,打破計劃經濟的國企壟斷、引入民營資本的國退民進是我國競爭性行業的改革主線。造紙行業的發展也是如此。

上世紀七十年代末開始,改革開放拉開了帷幕。經受了文革重創的造紙工業隨著輕工業部造紙工業局的重新成立而迎來了一個發展的黃金時期。在隨后一段時間,“承包制”唱響神州大地。農民承包土地,工人承包企業,造紙行業也迎來了“承包”的熱潮。一些有能為、有魄力的造紙人,承包了部分出現困境的造紙企業。而這之后的發展,也出現了兩種不同的道路。大的國有企業憑借資金、原材料、人力資源尤其是政策的優勢,一路高歌猛進,靠上馬新設備、兼并小企業不斷擴張實力。而與此同時,一些民營小企業也在國營大企業的夾縫中艱難地發展著。

九十年代初期,隨著“雙軌制”的終結,造紙企業完全走向了市場。與此同時,國內部分紙種出現嚴重供不應求,國家加大了對紙品的進口力度,但由于缺乏調控經驗,未能很好地控制規模,加上國外企業的傾銷,使國內紙企一下子暴露在了國際市場的競爭中。一大批計劃經濟時代光彩輝煌的國有大型造紙企業,缺乏國際競爭力且市場競爭意識淡薄,再加上“三角債”拖累等因素,很快地垮掉了。

在成功抵御了1998年亞洲金融危機之后,我國經濟迎來了一個黃金的發展時期,GDP保持了年均10%以上的增長速度,這也給紙張的需求帶來了強勁的動力。據統計,2000~2007年,我國紙及紙板產量年均增長13.39%,消費量年均增長10.72%。雖然期間經歷了2001、2002年國外傾銷以及短暫經濟回調帶來的周期性調整,但隨著國家幾項反傾銷措施的出臺以及經濟的重新復蘇,我國造紙業始終保持了高速的增長。

從發展的層面上看,我國造紙工業不僅實現了跨越式發展,由進口國轉變為出口國,而且規模從分散走向集中,形成了一批市場化的行業領袖。但是,30年的造紙工業發展,雖然造紙企業普遍經歷過從低谷到過熱,又從高溫到寒冬的完整發展周期,但無論是傳統的國企還是后起的民企,還都缺少國際競爭的地位和過冬重組的能力。

從2005年開始,伴隨著全球紙業的擴張,尤其是中國、東南亞以及拉美國家和地區的飛躍式發展,與造紙相關的能源、原材料價格也加速上揚。國內主要造紙企業紛紛通過資本市場進行融資,部分造紙企業通過上市,獲得了有力的資金支持,進而購買新裝備、投產新項目、建設原料林。但這一切都是建立在過于樂觀的市場分析上,都處在價值與價格背離的狀況。在奧運效應的帶動下,產業的泡沫越吹越大。

然而,當宏偉的紙業藍圖繪制到關鍵時刻時,2008年第三季度,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機突然爆發。

2 高處不勝寒:全球金融危機是中國造紙業產業整合、企業優選的良機

談到中國造紙業的現狀,首先還是要從中國目前的經濟形勢分析。從2007年下半年到2008年初,受人民幣升值預期和國內高利率的刺激推動,國際資本通過各種渠道源源不斷流入中國國內,謀利益、搶資源。國外熱錢一度將中國股市和房地產市場的價格推至失去理性的高位,同時也輪番推動能源及原材料價格不斷飛升,導致了嚴重的通貨膨脹和流動性泛濫。中國持有的巨額外匯儲備也在人民幣升值過程中嚴重縮水,政府為了社會穩定,巨額補貼石油、糧食等基礎能源和食品的價格,政府財政背負了沉重的負擔,一時間,中國經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戰。

從2008年9月開始,美國次貸危機引發了全球金融危機,使全球經濟受到重創,世界經濟格局發生了戲劇性的突變,全球“圍剿”中國之勢突然變成了全球經濟全部崩潰。國際游資自顧不暇,紛紛撤出中國市場,各國政府也轉向尋求中國的幫助。隨著金融危機的逐步加劇,中國經濟面臨的通脹等問題迎刃而解,渡過了一次全球經濟接軌中的巨大難關。

在中國整體經濟安然過關之后,各行業卻面臨了改革開放以來最嚴峻的考驗,造紙行業尤為如此。過去我國造紙業一直處在成長期,一個突出特征就是國內紙制品的生產量低于消費量,每年的對外貿易都是逆差。但隨著近幾年的高速發展,這一局面在2007年發生了轉變,當年我國紙及紙板產量達到7350萬噸,首次超過消費量(7290萬噸);同時紙張出口476萬噸,進口402萬噸,也首次出現貿易順差。2008年,我國紙制品生產量突破了8000萬噸(國家統計局數字),超過美國成為世界第一紙品生產國。

然而,走到頂峰的中國造紙業,卻又面臨了產能過剩的危機,尤其是在2008年6月以后,受全球金融危機等因素的影響,國內各造紙企也普遍出現銷量銳減、庫存積壓的情況,隨著2009~2011年一批新產能的陸續達產,可以預計我國造紙行業供大于求的狀況還將持續下去,并且程度有可能加劇。面對嚴峻的形勢,中國造紙行業切身體會到了身處高峰的“寒冷”。

在經濟過熱期,中國經濟矛盾被掩蓋,經濟結構、發展模式和發展速度都難以進行適度調整,以造紙企業為例,2008年上半年,企業無論規模大小都在盈利,產業整合、淘汰落后產能只能依靠簡單的行政手段來推進,步伐緩慢。而且造紙行業又是金融泡沫下扭曲較大的行業,在投機資本的推動下,原材料紙漿和紙品的價格都達到了前所未有的高點。如此一來,一方面產業整體實力提升的速度不明顯,企業過多導致了市場的無序和惡意競爭;另一方面,大企業難以在景氣期取得更快的發展。

雖然國家頒布了嚴格的行業準入和淘汰制度以及日益趨緊的環保要求,不斷通過行政手段來促進產業整合,但是收效并不明顯。中國造紙學會秘書長曹振雷就曾說過:“《輕工業調整與振興規劃》提出,在取消650萬噸落后產能的基礎上,再增加200萬噸,落實起來很難。光靠行政手段是不行的,還需要市場手段。”而要發揮市場手段的一個重要的因素就是經濟環境的調整,全球金融危機就是機遇。金融危機導致紙品和紙漿價格大幅下挫,造紙企業融資難度加大,虧損面不斷擴大,大量沒有規模實力的中小企業難以為繼,將會自動退出市場,產業得以升級優化,更具規模。因而,金融危機將是我國造紙行業改革與發展的巨大福音。

同時,根據國務院十大產業振興規劃的設計,中國經濟結構將做出更大規模的戰略調整:一是區域結構調整,制造業由東部沿海向西部內陸轉移;二是內外結構調整,需求拉動由外向型需求走向刺激國內需求;三是產業結構調整,企業的自主創新和全面升級將大大加速;四是組織結構調整,低谷期促進企業分化,有能力的企業通過收購兼并做強做大,沒能力的企業退出市場,產業集中度逐漸提高。

從歷史上看,每次產業低谷期都會導致產業重新洗牌,有實力的企業在低谷整合中脫穎而出成為產業領袖,F在無論從國家宏觀調控還是市場優勝劣汰來講,金融危機都為造紙行業產業整合、企業優選提供了機遇。對于有實力的中國造紙企業來說,應做好內部管理提升,拓寬各種融資渠道,合理完善企業發展布局,大膽地實施包括重組、兼并甚至海外抄底在內的擴張性戰略,重塑產業領袖。

3 飛得更高:創新與對外發展是“后危機”時代中國造紙業的必經之路

金融危機還要持續多久以及中國紙業是否已經徹底走出低谷,是當前業內普遍關心的問題。

紙制品根據紙種不同,受經濟形勢的影響也截然不同。其中包裝紙受影響最為嚴重,其次是新聞紙、文化紙等。但同時,由于紙漿的大宗商品性質以及遠期市場的存在,紙漿和紙制品價格又與金融信用有密切關系。隨著中國一系列刺激政策作用的顯現,中國先于世界其他國家走出了衰退,造紙行業也在2009年取得了意想不到的大發展。但鑒于全球經濟形勢的低迷以及金融行業的反復,因此,紙業過冬之戰還應做2~3年的持久準備。
關于中國造紙行業未來發展的道路,包括節能減排、林漿紙一體化、淘汰落后產能等觀點已經被行業內不止一次地提出并得到了證實,這些觀點也在《造紙產業發展政策》中明確刊出,低碳經濟等概念也在近期被廣泛提及,今后的主要工作還是貫徹與落實。在此,筆者僅從整個宏觀經濟形勢以及行業近來發生的一些新的變化中,提出幾點看法。

3.1 要始終把握國內外經濟形勢和國家宏觀政策

從最近來自全球的經濟數據看,世界主要國家仍然處在經濟復蘇的通道中,尤其是歐洲。但來自美國的數據卻喜憂參半,一方面,GDP、工業增加值、制造業產能利用率等指標都有所好轉;另一方面,失業率以及消費者信心指數卻在繼續惡化,尤其是傳統的西方兩節并沒有拉動消費如預期增長,也顯示了民眾對未來的悲觀情緒。有經濟學家分析,美國經濟恢復至少要到2015年。

而從中國數據看,2009年在出口嚴重下滑的情況下,依靠投資與擴大內需,成功完成了“保8”的任務,目前國內經濟形勢整體處在緩慢上升的通道中。2009年大規模的投資將支撐經濟在未來2至3年內保持較穩定的增長。
國家的宏觀經濟政策也是影響未來發展的重要因素。在2009年底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中,國務院對今后的經濟發展提出了6項任務,其中一個明顯的不同是將2009年的“保增長”轉變為2010年的“調結構”。在不久前結束的全國“兩會”上,調整產業結構又再一次被作為今后發展的關鍵而提及。雖然溫家寶總理透露不會過早的退出經濟刺激政策,但在通貨膨脹預期的壓力下,2010年初,中國人民銀行自2008年6月以來第一次上調了存款準備金率,釋放了新一輪加息行情的信號。今年2月25日、5月10日,央行又兩次上調了存款準備金率?梢灶A計,2010年國家將不會像2009年一樣,“花錢如流水”去刺激經濟增長,更多地將是“好鋼用在刀刃上”。這對于造紙企業來說,2010年的投資要緊緊把握國家政策的導向,一方面抓住調結構的機會搶市場,另一方面謹慎看待世博會和亞運會等事件的效應,避免再出現2008奧運預期過熱帶來的盲目生產。

3.2 造紙行業結構調整的方向

2009年,中國造紙工業產量已經躍居世界第一,但行業存在的問題依然非常嚴重。尤其是高污染、高能耗已經成為今后威脅造紙行業在中國發展地位與生存環境的重要因素,而解決這一瓶頸的主要途徑就是結構調整:包括原料結構、產品結構、企業組織結構、產業布局以及跨行業融合等。而在這一過程中,一方面政府要從環保標準、行業門檻、退出機制等法律與政策上嚴格執行,另一方面企業要夯實自身,不斷從技術、管理、人員、文化以及公司體制上入手,完成企業在硬實力壯大中的軟實力提升。

在此,不得不提的是“國進民退”和“央進地退”。2009年,這兩個過程成為推動各行業結構調整、產業升級的重要手段,尤其是鋼鐵、煤炭、水泥、食品等基礎工業行業。造紙行業作為市場化程度已經很高的行業,也進入了兩家央企——中冶集團和中國誠通。這兩家央企的強勢進入,較好地整合了地方的幾家大型國有企業,組成了實力較強的紙業集團,無論在科技創新、資金保障、資源共享、產業鏈擴大以及吸引人才等方面都顯具優勢。但同時,如何避免這兩個過程帶來的外部性也是今后造紙行業要關注的問題。如集團內部的企業間整合,外部的“國”與“民”在資源控制、政策傾向、產品銷售等方面的競爭等。公平、透明將是造紙業有序發展的保證。

3.3 創新將成為發展的主要動力

造紙行業作為傳統的基礎工業,無論在產品、裝備、工藝等方面,已基本達到了成熟產業的標準。然而從產業生命周期發展來看,成熟產業的明天往往就是夕陽產業;從當今世界發展趨勢來看,造紙行業的前景也確實不容樂觀。這就迫切需要造紙行業找到一個能夠重新煥發行業活力的途徑——即依靠創新來引領行業的新飛躍,這對本來就處于技術水平中低端的中國造紙行業更是如此。2008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保羅克魯格曼就曾預言,創新將成為各行業未來發展的主要動力。

創新的關鍵就是技術創新,對中國造紙行業來說,包括節能減排、林紙一體化、國產裝備化、新產品開發以及低碳產業建設等等,無一不需要用技術的進步來完成。而要實現技術的創新,則需要企業從管理、體制、金融乃至思想上的全面創新。沒有創新,中國造紙行業的未來只能是產量上的緩慢爬升,而不會有實質上的飛躍。

3.4 “賣出去”與“邁出去”的選擇

從2007年開始,以中國紙及紙板出口量超過進口量為標志,中國造紙行業已經進入了局部產能過剩的局面,至于未來會不會出現類似鋼鐵、水泥行業的全面產能過剩,目前還難下定論。但從當前電子、IT行業的沖擊以及行業本身新增產能來分析,未來幾年行業中部分產品產能過剩的廣度和深度都將會加大。解決這一問題,淘汰落后產能是一個主要辦法,但未來執行的效果還有待政府和市場的共同努力。而對企業來說,自身解決這一問題并取得進一步發展有兩條路,一是“賣出去”,即通過出口產品來達到市場的供需平衡;另一條路則是“邁出去”,即將企業的實體發展到國外。

“賣出去”是當前多數造紙企業解決問題的選擇。但一方面,歐美國家紙張消費量緩慢下降的趨勢已不可避免,中國產品想要進入本已飽和的國外市場,難度很大;另一方面,針對中國紙制品的非關稅貿易壁壘正在愈演愈烈,美國和歐盟已經先后于2009年和2010年展開了對中國產銅版紙的反傾銷反補貼調查?梢灶A見,未來針對中國紙制品的相關貿易壁壘將會越來越多,出口難度只會不斷加大。而“賣出去”最大的阻力還來自國內,作為消耗大量木質資源的造紙行業,國家已經明確表示了不支持紙制品的直接出口,機制紙的出口退稅都已降到了零,盡管紙業界多方曾多次呼吁提高退稅,但國家始終未予理會。從中國造紙協會的數據看,自2008年開始,紙及紙板的出口量已經出現下滑,當年出口量比2007年下降了12.58%,而根據2009年前9個月的出口走勢情況分析,預計2009年全年紙及紙板出口量又將比2008年下降約6%?梢哉f,“賣出去”的路今后將越走越窄。

反觀“邁出去”,2009年,是中國企業進軍海外最多的一年,無論是實力雄厚的央企還是默默無聞的民營企業,屢屢上演跨國并購的大戲,而這正是經濟危機帶給中國企業的機遇。

對我國造紙企業來說,目前正是走出去的絕佳時機。一方面,全球經濟危機的影響還在繼續,國外仍不斷有紙廠停產或關閉;另一方面,中國企業經過多年發展,也有了跨國發展的資本與能力,只是在“邁出去”的選擇上還應慎重。

首先,企業應本著先搶資源再奪技術后占市場的原則。首先考慮的是搶占國外成熟的適宜造紙原料的林場,以保證企業未來擴大生產的需要;其次再選擇并購對象時,一定看準對方的優勢資產,尤其是核心技術,通過并購使企業自身的工藝技術水平實現飛躍;第三才是占市場,歐美國家紙業市場已多年處于衰退階段且市場規;潭群芨,以占市場為目的的發展前景并不樂觀。目前,我國造紙企業真正意義的“邁出去”只有山東太陽紙業在老撾興建的5萬公頃原料林。

我國造紙企業多為民營企業,相比國企需嚴格審查不同,民營企業“邁出去”的腳步可以走的更快更有力。2009年,溫州商人洽購“皮爾卡丹”、四川騰中重工并購“悍馬”以及吉利收購“沃爾沃”等等“蛇吞象”的案例都在說明,民營企業只要有足夠能力、有充分準備、有合適的方法,再加上好的機遇,“邁出去”并不難。

2009年,我國造紙業成功抵御了暴風驟雨般的經濟危機并繼續向前發展,但危機的余威和長期影響還沒有消退,因而謂之勝利還言之過早。中國造紙業由大到強,向現代化綠色紙業邁進的道路仍然漫長而曲折,但我們有理由相信,寒冷的冬天都已過去,春天將會激勵我們繼續奮進!

評論】【推薦】【打印】【關閉
用戶
匿名發出
 ·造紙 ·印刷 ·銅版紙 ·牛皮紙 ·振興規劃 ·紙制品 ·包裝 ·出版 ·金融海嘯 ·環保 更多
·王祝雄
Copyright @ 2000-2009.Paper.com.cn,All Rights Reserved.
紙業網加入收藏夾
版權所有 恩佑科技 
010-60204993、18510100716
傳真:010-51662132 客服信箱:service@paper.com.cn
欧美一区二区三区香蕉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