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費品漲價“靜悄悄”
“豆你玩”、“蒜你狠”讓大蒜、綠豆、玉米、蔬菜等農產品因短期內價格漲幅過高備受關注,其實不止這些農產品,近期也有不少日用消費品,包括生活用紙、奶粉、棉布、茶葉等都出現程度不一的漲幅,并對相關產業和公司帶來了不同的影響。
與綠豆、大蒜等農產品漲價鬧得沸沸揚揚不同,近期生活用品的漲價則顯得有些“悄無聲息”,為了找到其中的原因,本報記者特別選擇幾個產業進行了深入采訪。
棉價瘋狂 服裝出口企業承壓
李溯婉
棉價連連走高,受沖擊最大的不是棉紡廠,反而是下游的服裝企業,因海外采購商不能接受漲價,目前的成本壓力均由國內服裝企業承擔。
“棉價瘋掉了!辨偨S科棉紡有限公司負責人許艷軍昨日告訴《第一財經日報》,目前部分棉花價格已逼近1.8萬元/噸,比起年初時漲了將近20%。
中國棉花價格指數顯示,標準棉的價格已從今年2月的不到1.5萬元/噸上漲至5月的17289元/噸,而去年年初標準棉的價格僅為10966元/噸,從去年年初至今,累計漲幅已經逼近60%。
當棉價漲到每噸1.4萬多元時,已有不少棉紡企業聲稱難撐下去!安贿^,情況沒預期那么糟糕,這幾個月來,我們根據棉花上漲的幅度不斷提高棉紗的報價,今年來也上漲了將近20%。國內外的客戶也基本能接受,加上我們有部分棉花是去年采購貯備的,目前還可以保持一定的利潤!痹S艷軍說。
今年來,紗線、面料等都跟著棉花的價格一路上漲。華美線業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周曉南談到,不僅是棉花價格往上漲,滌綸化纖等原材料的價格今年來也大約上漲了10%,該企業的紗線目前已按原材料上升幅度來漲價,除了對歐洲出口難以提價外,對其他市場情況基本還可以。
寧波杉杉股份有限公司(600884.SH,下稱“杉杉”)總裁助理朱素君昨日向記者表示,現階段正進入生產高峰期,一些面料商甚至出現供不應求的情況,這并非出口市場強勢反彈,而是內外銷服裝現都進入秋冬季訂單生產的高峰期,不少國內原創服裝品牌都在與外銷訂單爭奪原材料渠道以及生產線等。
“相對而言,目前內銷比出口更樂觀,不少國內品牌服裝今年來都有不同程度的漲價,而外銷訂單漲價則較難,目前服裝出口企業在成本上壓力很大,基本上是一個月與客戶洽談一次價格,很難一下提價到位!敝焖鼐f。
4月份,國內服裝零售額同比增長14.6%。據本報了解,目前國內商場里的服裝品牌今年價格普遍上漲10%~15%,而不少出口服裝企業只是將訂單價格微調3%~5%,遠遠低于原材料成本上漲的幅度。
雖然國內外紡織服裝市場都在復蘇中,但與內銷市場的平穩增長相比,出口市場依然存在許多不確定因素。據美國統計局5月公布的零售數據,今年4月美國服裝零售業較3月略有下降。4月,美國服裝服飾專賣店銷售額為182.6億美元,環比下降1%,同比增長5.7%。慕尼黑伊福經濟研究所日前公布的德國5月份商業景氣指數也從上月的101.6點小幅降至101.5點。
在歐美等消費市場還沒有完全恢復的情況下提價,海外客戶很可能將訂單往其他國家或地區轉移。多家牛仔褲廠商向本報記者反映,原棉是生產牛仔布的主要原料,近幾個月來牛仔面料價格上漲幅度已超過10%,因面料漲價,平均下來一條牛仔褲的成本增加了幾元,而上漲的成本主要還是靠自身消化,采購商是不會輕易接受漲價的。
廣東省紡織品進出口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助理鐘浩森解釋個中原因,國外許多中低品牌常年來有部分款式服裝的終端零售價是固定的,金融危機發生后甚至還打折促銷,在目前歐美終端消費市場還沒有明顯好轉的情況下,采購商肯定還會緊緊控制訂單成本,除非有一些新款的設計或面料能吸引他們的眼球。
今年1~4月,中國紡織品的出口增幅遠高于服裝的出口增幅,一些企業反映,這與周邊國家服裝訂單增多對中國原材料需求也有一定關系。
第一紡織網總裁、紡織業資深分析師汪前進分析,因國內上年度棉花減產、棉花需求加大以及印度限制棉花出口等多重原因,預計下半年棉花價格下跌空間有限。
原材料上漲施壓 中藥企業呼吁“價格聯動”
王蔚佳
實現石油產業那樣的價格聯動一直都是中藥生產企業的夢想。
“我們正在想辦法向上反映價格上漲情況,希望定價部門的管制能夠有所松動。”昨日,廣藥集團廣州白云山(000522.SZ)和記黃埔中藥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方廣宏告訴《第一財經日報》。
由于主要原材料三七、板藍根等價格飆升,方廣宏坦言,白云山現在已經逼近了“死扛”邊緣。而傳言已久的發改委價格聯動政策,仍未有任何明朗化跡象。
從去年開始,西南地區持續的干旱對三七的影響開始顯現,今年3月,曾經每公斤不足百元的三七開始迅速攀升至單價500元,隨后,部分地區出現的囤積居奇甚至讓這一數字沖至每公斤700元。
盡管隨后國家發改委曾專門派調查組至廣東、云南等主產地調查,但從市場來看,三七價格目前仍整體維持在500元上下。這就意味著,相較去年初的批發價格,三七的價格已經漲了10倍。
不止如此,在這輪以三七為代表的中藥材漲價中,市場使用度高的金銀花、板藍根、桑葚,甚至高端渠道的冬蟲夏草等30余種中藥材,也都由于天氣、調控或游資助推等原因,出現了程度不同的價格飆升。
以白云山和黃的兩大主打產品復方丹參片和板藍根顆粒為例計算,兩個品種年銷售都在5億元以上,其中,漲價后,復方丹參片中僅三七一項,成本增加約1億元;而板藍根顆粒中,除去主要原材料板藍根上漲,增加口服舒適度的白糖也漲幅明顯,每噸單價甚至已經從原有的3000元升至6000元上下。
也因此,對中藥材高度依賴的中藥生產企業一致希望,曾經幾度提及的中藥材價格聯動能因此成行。
“前段時間,企業集中反映過原材料上漲帶來的成本壓力問題,”中國中藥協會秘書長王桂華昨日接受本報采訪時談道,很多中藥企業現在都面臨著巨大的成本壓力,“大企業的壓力尤其大!
她告訴記者,去年在部分中藥材開始波動前,就有企業聯名提出希望借鑒石油、民航等行業的價格管理思路,參考采取“價格聯動”的建議,但相關主管部門一直沒有回饋。
采訪中有企業表示:“發改委的最高零售限價是條高壓線,擅自提價是不可能的事情,現在就只有死扛,如果長時間沒有政策上的改變,企業承受不住成本壓力,可能就只有減產或者暫時不生產了!
“原材料上漲的壓力之下,基本藥物招標可以說雪上加霜!辈稍L中,有不愿透露姓名的中藥注射劑生產企業負責人告訴記者。
而該負責人更擔心的是,原本對于中藥注射劑就存在“爭議”的品種,經過前兩年連續的藥害事件,行業已經受到了很大打擊,如果成本持續上升,而企業在定價上不能獲得相應的調整,恐怕有些企業就要鋌而走險,到那時,后果就更加不堪設想。
國內某著名中藥企業的市場負責人也向記者談到,一直以來,中藥的療效很大程度上都是依賴原材料質量的,四川的貝母、云南的三七、杭州的白菊等,都是強調了“道地藥材”的品質最佳概念。
他同樣憂慮的是,在原材料上漲的情況下,有些企業恐怕難免會有投料不足,或者更危險的現象發生,這對行業和群眾的用藥安全都會造成很大的傷害。
此前,發改委價格司相關負責人曾在公開場合表示,由于天氣等因素影響逐漸加大,他們也正在考慮對中藥材實行浮動價格政策,但如何在定價比例中劃定這一比重,仍需要慎重考慮。
原料運輸等多環節漲價 奶粉再次漲價難免
劉瓊
距上輪奶粉漲價時間不久,媽媽們又要為寶寶的“口糧”價格上漲而憂心。
來自商超的消息稱,已經收到雅培、多美滋奶粉漲價約一成的提價通知,但零售終端目前尚未調價。
昨日,多美滋產品顧問告訴《第一財經日報》,其奶粉原材料來自新西蘭和澳大利亞,在上海加工生產。由于全球原料價格上漲,多美滋產品最近會有上漲,其金盾系列在6月份左右會上調價格,各地可能會陸續接到通知。
雅培產品顧問也明確表示,由于原材料中DHA、大豆油、椰子油等原料價格上漲,雅培的奶粉近期也會有價格上漲,不過她也表示,各地經銷商拿貨價格不一樣,具體體現在商超終端的價格也會有不同。
但美贊臣對外事務部楊韻在接受采訪時明確表示,目前沒有調價計劃。她表示,去年下半年到年初的時候,原料奶全球價格上漲得很厲害。今年2月10日,產品價格已經做了相應的上調。
國內奶粉行業大多暫時尚無調價通知,但是企業紛紛表示感受到了成本上漲的壓力。
光明乳業公關部經理龔妍奇告訴記者,目前并未接到公司價格上調的通知,但是她表示,國內原材料價格確實在上漲,不僅是原材料,整個產業鏈的價格都在上漲,比如能源價格、運輸價格等。
伊利、三元等公司也表示近期沒有再漲價通知。
有分析人士將洋奶粉多次率先漲價,解讀為在國內市場的話語權越來越強大。根據相關的市場統計數據,從去年以來一些洋奶粉品牌提價或升級換代后,產品銷量并未受到明顯影響。加上三聚氰胺事件之后,消費者對國產奶粉的信心還未完全恢復,洋奶粉的消費群體更加鞏固,多少會增加漲價的底氣。
實際上,這已經是今年以來第三輪價格上漲。
今年2月份左右,內地銷售的中外品牌奶粉已發起過一輪漲價潮。包括美贊臣、雀巢、安怡、安滿等品牌奶粉均有上調價格,平均漲幅為10%左右。
4月,雅培在香港地區宣布,旗下1~4段嬰幼兒奶粉漲價5%~10%,但內地未有提價計劃。在4月中旬發出漲價通知的伊利,已經在5月中旬完成價格上調,漲幅5%~8%。今年5月,上調單品價格的還有國產奶粉雅士利和施恩,漲幅5%左右。
據商務部市場運行調節司3月底發布的監測報告,乳制品價格上漲的影響因素:一是原料奶供應緊張,二是奶粉消費增長較快,三是成本上漲,玉米、苜蓿等價格上漲,增加原料奶生產成本。據監測,3月中旬,玉米、豆粕市場價格同比分別增長21%和2.4%。
上述報告分析還指出,短期內乳制品價格將延續上漲走勢。報告認為,“進入五六月份,隨著原料奶產量增加,價格回落,乳制品價格有望企穩,但受奶牛養殖、乳制品包裝運輸等成本上漲及進口奶粉價格上漲的共同影響,國內乳制品價格大幅回落的可能性較小,特別是中高檔液態奶、保健酸奶和嬰幼兒奶粉價格仍有繼續上漲可能!
春茶產量同比降兩成均價同比升20%
胡軍華 黃世瑾
中國茶葉流通協會昨日公布的研究報告顯示,2010年全國春茶產量預計為60萬噸,比2009年下降約20%;受茶葉減產等因素的影響,國內春茶整體平均價格比2009年上升約20%。
普洱茶、茉莉花茶等茶葉種類都表現出強烈的上漲勢頭。云南茶葉行業的一位資深人士對《第一財經日報》表示,云南茶葉原料的價格漲幅約60%,經過加工后的一般普洱茶售價上漲了10%左右,高端茶葉上漲幅度更大。
太平猴魁是安徽高端茶葉的代表產品之一,安徽茶葉進出口有限公司的一位銷售經理告訴記者,今年普通太平猴魁的價格在每斤500元~800元,漲幅約20%。
茉莉花是茉莉花茶的主要原料,中國茶葉流通協會信息部主任梅宇說,由于茉莉花價格暴漲,茉莉花茶的價格預計也將上漲,他說廣西橫縣是全國最大的茉莉花生產基地,當地最新的茉莉花開秤價達到每斤9元,是往年平常價格的3~4倍,因此茉莉花茶價格上漲難以避免。
我國西南、東南等茶葉主產區茶葉減產嚴重是價格上漲的主要原因。
中國茶葉流通協會的調查顯示,進入2~3月份,全國大部分茶區開始進入春茶采摘期。但突如其來的低溫、降雪、霜凍、干旱、大風等惡劣天氣,使全國茶產區近50%的茶園遭受打擊,采摘時間向后推遲,品質與以往同期略有下降,茶農遭遇損失。
中國茶葉流通協會認為,云南、貴州、廣西三省區春茶減產達50%左右,秋、冬、春三季連旱,出現茶樹芽頭長不出、部分茶園茶苗死亡率達80%以上、局部茶園出現絕采等狀況,雖然其間出現一定降雨量,但對緩解旱情力度不大。
生產武夷大紅袍的廣東國賓集團有限公司對記者表示,今年年初的霜凍和清明節前的冷空氣使許多高山茶樹被凍死,這導致該公司原材料成本上漲了60%。
遭受惡劣天氣影響的各茶葉產區采取了積極的補救措施,對受災茶園進行了修剪追肥,隨著春茶生產中后期天氣回暖,加上新增茶園的投產,在產量上可以彌補前期的部分損失,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春茶的供應。業內人士說,以云南為例,從今年4月開始,降雨逐漸增加,春茶產量有所增加。加上湖南、四川、山東、海南等春茶生產基本穩定,海南茶葉產量甚至有所增加,對西南地區和浙江、福建大幅減產形成一定緩沖,因此中國茶葉流通協會預計,2010年春茶的總產量比2009年下降20%,價格漲幅也在20%左右。
雖然大幅漲價此起彼伏,國賓集團并未貿然加入漲價大軍中,該集團一位姓鄭的辦公室主任說:“今年我們的價格幾乎沒有變化,只有5%的輕微上浮!彼f,市場競爭很激烈,為了保住銷量,只能犧牲利潤。
甘蔗渣價格一年翻三番 金紅葉紙業提價10%
王佑
近期,廣州、昆明、成都、長沙等地的卷筒紙、盒裝紙都有不同程度的提價,這與紙漿、甘蔗渣等原材料價格上漲有關。而紙商們除了提價之外,也在逐步使用環保型原材料、增加毛利率較高的產品線等來緩解成本壓力。
擁有“清風”、“唯潔雅”等品牌的金紅葉紙業有限公司(印尼金光紙業下屬企業,下稱“金紅葉”)向《第一財經日報》證實,最近他們將部分供應給超市的卷紙提價了。金紅葉占據國內市場15%的份額,其提價幅度為10%。
云南省某大型紙業有限公司的一位楊姓銷售經理也告訴本報:“5月初,我們這里的主要品牌維達、清風、潔柔等都已提了價。云南集體漲價的幅度在10%到20%,這也是金融危機以來的首次大漲價!
“有些品牌春節后的每個月會暗漲3%,累計到現在攀升了20%!睏钕壬硎,也有個別品牌沒漲。
多位人士認為,紙漿、甘蔗渣等原材料價格的普漲是終端紙品提價的主要推手。
“生活用紙分為兩種原材料:一是闊葉漿(即原木漿),另一種則為二類漿,可由甘蔗渣、木漿混合制成!睏钕壬榻B,如原木漿一般占成本比重的60%左右。
招商證券研究員王旭東表示,目前布闊、金魚兩種類型的闊葉漿售價是每噸6900元、5900元,同比去年漲幅為57%和77%,與去年年底相比,也上揚了35%和34%。
國內紙廠的大部分紙漿來自于海外。其中,占紙漿產量8%的智利今年發生了大地震,導致2家紙漿廠運轉不正常;芬蘭、北美等紙漿廠則遭遇了工人罷工、氣候惡劣等因素,都讓紙漿價格在近一年內迅速走強。
而甘蔗渣這一原料的漲幅也出乎意料。廣西甘蔗纖維(又名“甘蔗渣”)在云貴川等紙廠用得較普遍,但受廣西干旱影響,甘蔗渣產量下滑很厲害,“現在的售價達400多元/噸,我記得2008年年底時只有90元/噸!睏钕壬f道,一年來甘蔗渣的價格翻了三番。
事實上,不少企業都對于紙漿的這輪漲價有所準備。
恒安國際(01044.HK)在2008年和2009年上半年已開始增加木漿庫存,以降低木漿價對企業的影響。2009年年底,恒安集團有20萬噸庫存木漿(包括在途),足以使用到2010年6月底。這也是恒安國際為何沒有漲價的原因。
而不管是恒安國際,還是維達國際,都在把盒裝紙巾、手帕紙、濕紙巾等作為重點產品,因為這類產品的毛利率較高。據本報了解,個別濕紙巾的毛利率可達50%。
維達國際(03331.HK)南方地區某銷售經理梁先生還表示,盡管一線品牌有知名度,但也要選擇一些廉價的原材料,以降低生產成本。維達國際近期就推出了原料為甘蔗纖維的新品牌“綠活”,改變了維達國際一直推崇原木漿原料的做法。
相關資料顯示,甘蔗纖維的成本,要比木漿成本節省30%左右。
而紙廠也積極通過擴產的方式,形成規模效應,從而獲得更大的采購話語權,拿到便宜的紙漿。維達國際各地紙廠的總產能是32萬噸,目前在湖北、華中、遼寧等地大幅擴產,以實現同點擴產、多點布局的戰略。恒安國際的湖南廠房去年年底已投產,其集團總產能已達42萬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