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紙行業門戶網站
 首頁 > 新聞中心 > > 正文 搜索關鍵字       
東莞中堂造紙企業1/3產能低 亟待升級換代
 
http://www.hnckzkzs.com  2010-05-31 南方日報

國家大力推進循環經濟發展,東莞成為廣東省第一批循環經濟試點城市,中堂鎮作為東莞市第一批試點。中堂鎮以造紙產業為平臺,體現“資源——產品——再生資源”的循環經濟增長模式。

中堂鎮為將造紙產業對生態環境的影響降至最低,除了大力監管廢水廢氣達標排放之外,同時扶持企業節能減排、清潔生產,尤其是完善“北海仔”紙品產業基地,摸索并規劃建設廢水收集專用管道,實行轉移排水、技術處理,促進紙品產業長遠發展。

“減排”需要再發力

中堂鎮制定了完善的循環經濟發展目標,其中一項是通過調整優化產業結構,推動產業發展生態化,構建循環經濟示范產業結構。而推進節能降耗,構建循環經濟要求的生態產業體系成為首要任務。

“將廢紙再生產”的模式本身就是一個循環經濟體系,但是過程中,不可避免的,要比眾多行業消耗更多水資源。中堂到底如何節能,如何減排?

“節能,每一家企業都想做,可以節約成本。但減排不是每家企業都很好做到,需要投入大成本,成效不明顯。”廣東省造紙協會副會長呂永松說,如何節能非常重要,但是如何減排更需要企業堅持去做,扛起社會責任。

中堂造紙協會副會長黎滿賢說,“減排”并不吃力,關鍵是用心用力做好。減少水還是件好事,節約了成本?刂莆鬯畯U氣排放,這筆投入是非常重要,非常有價值。

“狠抓環境綜合整治,以‘整治’促減排,全面提升造紙企業節能減排!敝刑铆h保分局長郭首建說,“我們專門制定造紙行業環境責任落實制度,做好在線監控及脫硫除法設施。”

清潔生產突破難度大

中堂作為循環經濟試點,需要推行清潔生產,減少污染物排放,同時加強資源綜合利用,構建再生資源回收利用體系。“清潔生產”成為這一目標的重要環節。

“清潔生產”需要較高的準入條件,投入大量資金,而效益卻不明顯,遠遠不及技改起效快。中堂造紙企業開展“清潔生產”成績顯著的,已有3家企業獲得“廣東省清潔生產企業”稱號,另有多家企業正申報。小企業開展“清潔生產”往往遇到很多難題。首先,他們需要克服意識差問題,繼而是資金問題,最后才是效益問題。

“這個更高要求的投入,并非要求造紙企業馬上普及清潔生產。中堂造紙企業已達到環保指標,推行清潔生產需要一個過程。”中國造紙學會秘書長曹振雷說,清潔生產更多是意識與責任問題。

中小型造紙企業在中堂為數不少,這些企業需要與國際市場接軌,它們將更多資金放在產品提升上。“產品才是企業的競爭力,清潔生產是企業下一步的方向!

“為此,中堂造紙技術創新中心應運而生,進一步提升造紙水平、優化節能,縮減原材料,將會帶來一次技術革新! 華南理工大學造紙與污染控制國家工程研究中心副主任曹國平教授全程參與籌劃的創新中心,他深感欣慰,創新中心將會成為推動節能減排、清潔生產的引擎。

全面推行清潔生產,難度很大,但中堂鎮政府創新思路朝著這一目標進發。

1/3企業產能低

中堂鎮加快造紙產業基地的建設,通過政府推動,熱電聯產技術、新型變頻改造技術及余熱余壓利用技術等一批節能新技術在造紙企業得以廣泛應用,廢水處理深度和回用率不斷得到提高。

從數據可見,中堂造紙廢水回用率從65%提高到80%,與2005年相比,生產每噸紙能耗分別下降到用電400千瓦時/噸紙,下降了18%;用水18.43噸水/噸紙,下降了54%;用煤0.269噸標煤/噸紙,下降了15%。

但中堂造紙形勢還是不宜盲目樂觀,如果不加快升級轉型,就會處于落后被動狀態,難以保持強勢的競爭力。

“中堂造紙有三個1/3,其中1/3是先進水平,1/3是中等水平,1/3是低產能。中堂需要對1/3低產能企業進行技術改造,提升產能,如果不淘汰1/3低產能企業,就會影響到中堂造紙的整體發展! 中國造紙學會秘書長曹振雷認為,中堂造紙如何推行技術改造,增強競爭力,到了一個需要思考的階段。

接壤中堂的麻涌鎮,重力發展港口經濟,但是一個玖龍紙廠加上當地幾家造紙企業,麻涌的造紙總產量與中堂不相上下。大量產能偏低的企業到底是中堂造紙體系的潛力股還是軟肋,的確很值得反思。

曹振雷認為,中堂造紙企業不但需要技改,更需要更換整套設備。如果長期依靠技改來提升,效果畢竟是有限。當企業抓住像金融危機等休整期間,大刀闊斧地更換設備,競爭力提高了造紙整體實力才會提升。

呂永松也認為,現在中堂產量達到400萬噸,如果進行全面技改或者更換設備,總產量達到700萬噸也是可以的。

對話:

專家訪談

中堂環保分局長郭首建:

以“監管”促減排 加強現場執法

記者(以下簡稱“記’):造紙在廢水廢氣處理等方面難免產生污染,中堂環保分局推出哪些措施進行監管?

郭首建(以下簡稱“郭”):我們要求企業加快技改,提升生產工藝,使得回用水達到80%;赜寐侍岣吡,促使水循環再利用。排放水的量減少了,就達到減排的目的。

我們狠抓污染源頭監管,以“監管”促減排,圍繞飲用水源保護區(吸水點)、北海仔造紙產業基地等重點,全面加強現場執法檢查頻次和檢查力度。

記:督促造紙企業減排,重要措施就是讓造紙企業完成脫硫工程和在線監控的安裝。中堂造紙企業在這兩方面開展情況怎樣?

郭:根據《中堂鎮造紙行業環境規范管理工作分工和責任落實安排》,督促企業實施減排,此外對企業進行在線監控和并督促完善脫硫除法設施。截至去年9月底,東莞市潢涌銀洲紙業有限公司、東莞市三聯熱電廠有限公司、東莞理文造紙廠有限公司、東莞建暉紙業有限公司等4家企業已全面完成脫硫工程和在線監控的安裝。東莞市雙洲紙業有限公司、東莞市中堂東江造紙廠、東莞中堂中聯造紙廠等3家企業全面完成脫硫設施的安裝和驗收。

記:“廢水收集專用管道”建設有什么方案,目前進展如何?

郭:有政企投資及BOT兩種方式。政企投資即是成立項目公司,由政府和造紙企業融資去開發。初步預算,政府投資30%,企業投資70%,同時搭建一個幫扶企業的融資平臺。

而采用BOT方式,發揮市場經濟的優勢,由投資方經營管理。根據每家企業的污水排放量,收取相應的費用,用來維護管網。

目前已著手開展排水專管立項、融資等方面工作,初步確定了項目公司名稱,與銀行多次接觸,初步達成融資方式;完成地質勘察項目招投標,確定干勘探公司;目前正加緊籌集項目公司驗資及啟動資金等。

記:在引導企業開展“清潔生產”上,開展情況怎樣?遇到什么難題?

郭:“清潔生產”工作順利鋪開,已有三家造紙企業獲得“廣東省清潔生產企業”稱號,現在全鎮造紙企業中推廣。很多企業意識到通過技改節能,但對“清潔生產”意識不夠。

“清潔生產”對企業的長遠發展有幫助,但是目前門檻較高,企業需要不斷改善設備與環境,才能達到申報條件。為此,我們做了大量的工作,現在企業對“清潔生產”的意識逐漸增強,不少企業開始申報,這是未來的發展趨勢。

中堂造紙協會副會長、中堂鎮有利造紙廠總經理黎滿賢:

借助科技創新平臺推動多元化發展

記者(以下簡稱“記”):國家逐步提高造紙企業生產門檻,限制中小規模造紙企業,你作為中堂造紙協會負責人,你如何給予當地造紙企業建議?

黎滿賢(以下簡稱“黎”):首先要貫徹上級部門政策,完善環保設施。中堂鎮造紙企業的環保設施按照有關規定來執行的,所排放的污水、廢氣均由環保部門鑒定,并達標排放,環保方面不是問題,加上在線監控等措施非常完善,造紙企業將環保作為頭等大事來抓。

另外,中堂造紙其實是一個資源再生過程,不同于一般的木漿造紙。再生紙不等同于常規概念的造紙,本身已具有環保性。中堂造紙一直在吸納東莞當地乃至珠三角所消費的紙箱,將這些廢料循環使用,如果沒有這些造紙企業,如何處理這些廢料成為一個大問題。

記:“減排”會不會很吃力?

黎:“減排”主要包括減少污水以及減少廢氣兩大部分。減少水是好事來的,減少對生態環境的污染,同時減少得越多就越有利潤。造紙用水排放少了,就證明企業回收率高。

控制污水廢氣排放,這是企業的社會責任,這筆投入是非常重要的,非常有價值的。而減少廢氣中的二氧化硫,則需要投入成本的,但現在去除二氧化硫的材料主要還是石灰,運行成本并不是太高。

記:中堂鎮中小型造紙企業如何在產能技改、產品類型等方面進行突破?

黎:在金融危機時,中堂造紙企業受到影響,但是很多企業反而抓住這個機會去優化設備,加強技改,并不斷完善環保設施,當經濟有所回暖時,之前所做的措施便發揮了很大作用,企業煥發出更強的生命力。

中堂造紙產品過于單一的歷史,已被改寫了。中堂政府與華南理工大學合作科技創新平臺,在紙箱生產、印刷包裝、生活用紙、文化用紙等方面進行延長和充實,推動紙品產業多元化發展。

記:“廢水收集專用管道”有政企合作及BOT兩種方案,你更傾向于哪個方案?

黎:兩種方案都是政府為企業貼身考慮的。在政企合作方式上,政府搭建融資平臺,延長企業還款期限。像供車一樣,分期還款,讓企業將更多資金用于生產上。

不過,我更傾向于采用BOT方式。如果推行政企作方式,按環保批復的排放量來核算資金組合的話,不少企業實際排放量與批復排放量有差別。有些企業批量小而實際排放量多,對這些企業有利。采用BOT方式,排放與收費成正比,有利于促進企業抓好環保設施建設,盡量減少排放量。

廣東省造紙協會副會長呂永松:

企業可分享節能降耗經驗

記者(以下簡稱“記”):中堂造紙企業起步早,設備使用時間久,技術改造的難度會不會比較大?

呂永松(以下簡稱“呂”):中堂造紙企業起步早,相比于新興的造紙企業,當然有利與弊。中堂很多造紙企業都是在原設備基礎上技改的,難度會比較大,效果也差一些。

不過,更關鍵的看政府的推動與經營者的意識。銀洲造紙廠是全省最早的社區企業之一,利用舊機的排量,引進了兩套國產機器,產能提高了,減排效果也明顯。

新興的造紙園區,有另一個優勢便是企業集中,可以開展集中治污,而中堂的企業相對分散,在治污方面就會投入更高成本。不過,中堂造紙也有相對的集中,像北海仔造紙基地,聚集這么企業,企業間互相利用熱能進行互補發展。

記:中堂鎮中小型造紙企業及金洲、建暉等為代表的主流企業,它們推行循環經濟,提升空間還有多大?

呂:推行循環經濟生產方式,是有很多有利因素的,企業摸索更多渠道來降低能耗,這等同于技改所起的作用。

能否做好,就涉及到很多因素,包括意識、資金等問題。當然很多企業不一定馬上可以做好,但是這是一個努力的方向,每家企業都希望節能降耗,減污增效。銀洲造紙廠提升機會很大的,銀洲用水大約10噸,F在有人提出用水量只需5至8噸。用水量大,生產成本會大,用水量少,排污量自然會少。中堂眾多造紙企業提升空間很大的。

記:中堂造紙企業布局沒有新興造紙園區集中,超大型企業很少,中小型企業較多,中堂造紙如何發揮出降耗增效的潛力?

呂:中堂鎮造紙增產潛力很大,因為企業多,土地量大,排污指標大。企業將可以多渠道來增資擴產,例如將舊的設備加以改造,或換上新設備,但是前提條件是增產不增污。像銀洲就將舊的設備拆掉,產量上升到40萬噸,污染卻沒有增加。

要做到增產不增污,確實要投入很大成本。像銀洲這樣的大企業,有實力才能增產,對一些小企業而言就不好說了,要視乎經營者的想法,F在中堂產量達到400萬噸,如果進行全面技改或者更換設備,總產量達到700萬噸也是可以的。

中國造紙學會秘書長曹振雷:

有了好設備效能就不成問題

記者(以下簡稱“記”):國家工業與信息化部下達了今年淘汰落后產能目標,包括造紙行業,你認為對造紙行業發出一個怎樣的信號?

曹振雷(以下簡稱“曹”):淘汰落后產能企業成為大趨勢,但是造紙業并非都是產能落后,像東莞的造紙科技含量較高。隨著社會對造紙產業的標準日益提高,造紙的弊端也會暴露,造紙企業面臨著大的考驗,中堂的造紙企業需要不斷進行技改,提高產能,才能適應當前的發展形勢。

記:東莞大力推行產業升級,發展清潔型企業成,造紙雖然入選東莞八大支柱產業,但是帶一定的污染性,造紙如何在產業升級中站穩腳?

曹:發展高新科技固然是好,但是造紙產業也是經濟的重要部分,東莞造紙其實并不存在過多污染,反而是循環經濟的范本。

東莞造紙并不是木漿造紙那樣存在不可避免的污染,而是將廢紙回收,再加工成原料,這本身就是一個廢品回收的過程,如果廢紙被埋在土里,反而對環境造成更大污染,現在經過再加工,重新回到了市場,當然在這個加工過程中,是難免產生對氣體、水源的污染,不過經過節能減排,污染被控制得較好。

記:中堂節能減排最大問題是什么?如何突破?

曹:中堂推行節能減排,應該來說所遇問題不大,但是如何突破就需要好好考慮。中堂造紙有三個1/3,其中1/3是先進水平,1/3是中等水平,1/3是低產能。中堂需要對1/3低產能企業進行技術改造,提升產能,如果不淘汰1/3低產能的企業,就會影響到中堂造紙的整體發展。

我認為方法就是要完善裝備與技術改造。雖然通過技改提高產能,但是經不起長遠考驗,提高空間都是有限的。是否可以考慮將裝備更換,有了好的設備,效能不成問題,有了好的市場,產量也不成問題,有了完善的環保體系,減排也不成問題。

華南理工大學造紙與污染控制國家工程研究中心副主任曹國平教授:

造紙技術創新在于人才培養

記者(以下簡稱“記”):中堂造紙技術創新中心發揮了什么作用?

曹國平(以下簡稱“曹”):中堂造紙技術創新中心未來不僅將擔負科研課題和市場應用方面的工作,還將積極引進人才,造紙技術的創新在于人才的培養,我們加強對人才培養,全面推進中堂造紙業的進步與發展。

借助這個平臺,研發出對廢水以及污泥的回收利用,經過多次的技術改良,已經縮短了原有的造紙流程,提高了相關環節的利用率。

記:中堂造紙如何演變成一個環保產業?

曹:我們現在已經做的就是變廢為寶,把造紙行業在中堂變成一個環保產業,把他與社會、環境之間的關系處理好,節能減排,循環利用。事實上,目前中堂鎮已經擁有了一批頗具實力的造紙廠,所產生的廢水80%到90%都馬上回收利用,造紙過程中產生的一些污泥也進行處理,不產生對環境污染的垃圾。在我眼里,沒有垃圾,只有不好好利用的資源。

記:技術改造會不會加重企業的負擔?

曹:去年尤其是金融發生以來,中堂鎮的造紙企業也遇到了一些困境,但隨著產業技術的提高,造紙工藝的優化,包裝紙的紙品品質也發生了變化和提高,反倒是加強了市場競爭力,尤其是對動態內循環的有效利用,從長遠看,企業反倒是會出現成本優勢。

與國際現代造紙水平相比,我們本身就不在一個起點上,只能繼續加強原有的技術創新,控制污染,做到清潔生產,使自身的造紙技術逐步成熟和完善起來。

記:中堂造紙如何可以有新突破?

曹:與國際現代造紙水平相比,我們本身就不在一個起點上,只能繼續加強原有的技術創新,控制污染,做到清潔生產,使自身的造紙技術逐步成熟和完善起來。

未來中堂的造紙業年產量將達到500萬噸,可觀的產量背后,企業需要和當地政府一起,與科研院校對接,搭建產學研的合作平臺,把中堂造紙業辦成“常青樹”。

評論】【推薦】【打印】【關閉
用戶
匿名發出
 ·造紙 ·印刷 ·銅版紙 ·牛皮紙 ·振興規劃 ·紙制品 ·包裝 ·出版 ·金融海嘯 ·環保 更多
·3000萬人民幣捐..
Copyright @ 2000-2009.Paper.com.cn,All Rights Reserved.
紙業網加入收藏夾
版權所有 恩佑科技 
010-60204993、18510100716
傳真:010-51662132 客服信箱:service@paper.com.cn
欧美一区二区三区香蕉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