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7日上午,時隔一年,筆者再見到鄧滿球先生時,他正在亞洲國際博覽館7號展館論壇區內,觀眾席左側一堵豎墻邊,拍攝當時講者,佳能香港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佳能香港”)專業圖像產品支持科高級市場主管梁洛楓先生的演講,神情十分專注,筆者留意到他相機鏡框里的人物十分豐滿,看來是十分用心。這也難怪,他去年同期擔任香港數碼印刷協會的副會長,改選后擔任會長,而佳能香港現為香港數碼印刷協會的委員。
香港政府奉行“不理、不干預政策”
筆者與鄧滿球交流時,隨意提到,“寧波我要印電子商務有限公司”系寧波市政府引進的企業。他接上話題,認為香港在這方面做得不夠到位,對企業補貼的并不多,也“要靠熟人”,奉行對企業“不理、不干預政策”。
“我覺得政府這樣好,如果政府參與太多不好。因為政府不懂。一般政府是被動,主動未必是好事。日本很多設計師,自費留學,日本政府不會‘幫補’。香港政府多少會有點‘幫補’!
他同時認為:“很多成功的商業例子,是日積月累形成的,不是刻意做出來的,包括一些城市的波鞋街、女人街,刻意做出來不會成功。要靠企業和消費人群自發地、慢慢地,形成‘社區’和特色。這樣的效果會好過,政府用行政方法干預形成‘商業圈’。當然,如果政府看中了某種商業圈或集群,會快很多。要政府聰明才行!
印刷行業要發展設計最快要十年
印刷企業由于不是內容提供商,其工作內容屬加工制造業范疇,難做到向社會提供“原創”產品,亦難引起社會矚目,本網此前對此多有探討。印刷企業涉足產品“原創”,才能贏更多關注,理論應如此。鄧滿球對此不置可否,舉了香港一例,稱印刷企業要發展設計,形成影響力,最快也要10年:
“香港政府找設計師,設計了一個‘飛龍’LOGO,放在世博會香港館,花了很多錢。但是來自香港設計界和市民的觀點,LOGO十分失敗!编嚌M球認為,審批方、投資方、鑒別方設計素養都有問題。
“這是教育問題——現在印刷包裝企業要涉足設計領域,不止要改善包裝設計,投資者、買家、作品鑒別方都要同步提高設計素養!
“例如大街上,你看到一個流浪漢,給他一幅名畫和一碗飯,他要的或許是飯而不是畫。他不知畫可能會給他帶來巨額財富!
“如果沒有很好的美術教育,負面例子會繼續演繹!编嚌M球感慨。
香港印刷業正走下坡路
近期,香港李育才先生于香港的印刷媒體撰文,表達對香港印刷業憂慮。對此,鄧滿球坦言:“來自內地的競爭、設備及技術跟不上,導致香港印刷業正走下坡路”。
他認為香港印刷業,優勢,在于香港印刷業經營機制靈活、香港資訊發達,商業印刷發達;劣勢,在于香港地方小土地租金貴,紙廠沒法于港維持,大件電器產品的印刷包裝(如洗衣機的包裝)生產沒法做到。
為何資訊發達、亞洲四小龍之一的香港,其印刷企業會“設備及技術跟不上”,“香港大多數印刷企業用10-20年前方法經營企業,方法跟不上發達國家和地區”“如果對香港印刷業進行經營結構優化,可用1/10人手做現在事情。”
“說到數碼印刷,歐美發達國家發達,不需要拿過來香港印;如果是印書,少可以拿去東南亞印,也可以按需印刷;外國的雜志、報刊,多數本土印;唯一留在香港和內地的,是制造的產品!
“香港印刷業的機會,在于發展數碼印刷。因為數碼印刷會讓印刷企業減少工序、人工和工人!
數碼印刷引人矚目的是“速度”
鄧滿球介紹道,香港數碼印刷協會正籌辦兩年一屆的“香港數碼印刷高峰會”,今年8月舉行!跋愀蹏H印刷及包裝展2010”展館展出的“香港印制大獎獲獎作品”每年評比一次。
接著此話題,他談到了現在數碼印刷的發展,最引人矚目的是“速度”!澳壳,市場上的數碼印刷設備,最高可以做到‘一秒鐘印42尺(42尺相當于12.8米)(注:香港采用英尺作為計量單位,1 foot 英尺(呎) = 12 inches 英寸(吋) = 30.48 centimetres 厘米=0.3048meters米)’。正在研發的數碼印刷新設備,一秒種可以印100尺。如果按照這個速度,印16開、一萬張的catalogue,只需要2秒半,還可以雙面印!薄跋愀鄄捎脭荡a印刷設備,3年內可以取代很多傳統印刷機,F在,如果印刷一萬張、五千張以下,可以不用菲林,采用數碼印刷設備,成本上比膠印要便宜!(葉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