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歐盟正式決定對中國銅版紙進行反補貼立案調查。兩個月前,歐盟已經對中國銅版紙發起反傾銷調查。自此,中國銅版紙在歐盟遭遇“雙反”已成事實。日前,商務部新聞發言人姚堅發表談話表示,銅版紙案是歐盟對中國產品發起的第一起反補貼調查,中國公眾和業界對此強烈不滿,中國政府對此表示嚴重關切。
中投顧問輕工業研究員熊曉坤認為,歐盟跟風美國對中國銅版紙采取“雙反”調查,與當今主要西方經濟體宏觀經濟走勢并未完全擺脫金融危機陰影,其國內貿易保護主義傾向抬頭的大背景是分不開的。歐盟對銅版紙的雙反調查,一方面將會對國內銅版紙行業發展造成一定程度的負面影響;另一方面將對歐盟自身銅版紙產業和當地消費者利益帶來損害。
熊曉坤指出,歐盟對中國銅版紙采取雙反調查,將進一步加劇國內銅版紙產能過剩的局面。目前,國內銅版紙的產能過剩的趨勢已十分明顯,2009年國內銅版紙總產量在490萬噸左右,其中有100萬噸左右的銅版紙需要出口外銷,而出口到歐盟的銅版紙大約占了外銷總量的15%—20%。歐盟“雙反”調查的后續動作,很有可能是對出口到歐盟的國內銅版紙征收懲罰性關稅,這將直接推高國內企業出口到這一地區的銅版紙成本。這會使外銷歐盟的銅版紙中很大一部分回流到國內市場,最后引起國內銅版紙行業競爭加劇,企業開工率下滑,行業整體利潤被攤薄。
熊曉坤進一步指出,目前,歐盟銅版紙市場的發育程度已經處在了一個比較高水平。區域內的銅版紙價格水平和需求量都相對穩定,如若驟然將中國生產的這部分銅版紙產能排除在歐盟市場之外,那將造成當地銅版紙市場短期供給不足和價格上揚,這就大大的增加了當地消費者的采購成本,對下游印刷出版行業造成不利影響。
短期內,歐盟當地的銅版紙生產企業會因為銅版紙市場競爭激烈程度的下降,獲得較大收益,但從長期來說,這會在客觀上延緩當地銅版紙企業產品升級換代的步伐,造成保護落后產能的效果。實際上,出口到歐盟市場的國內銅版紙成本綜合起來比歐盟廠商低100元人民幣左右,不僅僅是因為國內人力資源成本較低的緣故,這還與國內幾大銅版紙企業近年來紛紛上馬先進的生產線,主動節能增效是分不開的。
中投顧問輕工業研究員朱慶驊也指出,歐盟“雙反”使用雙重標準非常不公平,一方面在不承認中國市場經濟地位的情況下對中國出口產品反傾銷調查中采取歧視性的“替代國”做法,另一方面發起只適用市場經濟地位國家的反補貼調查,這相互矛盾。國內銅版紙企業在對“雙反”積極應訴的時候,要找準“雙重標準”這個關鍵點進行反駁,將自身低價格的合理性論證出來。(中投顧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