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肯定超額完成任務。”在被問及今年52萬噸的淘汰指標時,中國造紙協會環保工程師錢毅非常肯定地表示。而事實上,650萬噸的“十一五”造紙行業淘汰落后產能的實施進度也非常順利。
造紙行業是個淘汰“好學生”
淘汰650萬噸落后產能,是造紙行業的一道“緊箍咒”,同時也是造紙行業清還污染歷史欠賬的重要手段,錢毅說。
造紙行業和食品、化工、紡織等4個行業的化學需氧量排放量占整個工業的70%。水平低下、污染嚴重的小造紙拖累了行業發展水平,成為“十一五”行業結構減排首要開刀的對象,淘汰力度不斷加大。
從2007年以來,節能減排綜合性工作方案、《造紙產業發展政策》(以下簡稱產業政策)等對行業影響巨大的政策陸續出臺。其中,產業政策以環保為重,淘汰的目標指向年產3.4萬噸以下草漿生產裝置、年產1.7萬噸以下落后化學漿生產裝置、環保不達標且年產1萬噸以下的廢紙漿生產裝置等。同時指出,2007年我國造紙產能約2000萬噸,計劃到2010年,淘汰落后產能650萬噸。
根據國家發改委和原國家環保總局隨后公布的淘汰落后產能時間表,2006年至2010年,全國淘汰落后造紙產能的年度目標分別為210.5萬噸、230萬噸、106.5萬噸、50.7萬噸和52.3萬噸(合計650萬噸),合計減排化學需氧量(C O D )47萬噸。
業內人士分析認為,這650萬噸落后產能中,40%為低檔文化紙,60%為瓦楞紙,草漿在其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由于3.4萬噸以下產能治污成本較大,而其COD排放量占到造紙COD排放總量的近60%,因此以草漿為原料的中小產能成為落后產能淘汰的重點。而經過2007年的集中淘汰,目前,大部分污染重點單位基本關停。
回顧近年來的淘汰成績,造紙行業無疑是個“好學生”。從統計數字看,每年都是按時甚至超額完成任務。而中國造紙協會有關人士提供的數據顯示,相關數據顯示,截至2008年底,造紙落后產能淘汰547萬噸,而2009年一年淘汰超過50萬噸,行業已經淘汰落后產能約600萬噸。
與此同時,從2006年~2008年,造紙行業COD排放量年均下降超過25%,行業減排取得的進步與關閉污染小企業、淘汰落后產能密切相關。造紙協會秘書長趙偉在接受采訪時透露,僅僅2006年~2007年,全國就已經淘汰4018家企業,淘汰的總量已經達到了450萬噸。
5萬噸將成新的門檻
和水泥、煉鐵等行業的情況有所不同,造紙行業產能過剩的問題并不嚴重。在談及當前和今后一段時間造紙行業的發展政策時,錢毅表示,重點將放在調結構和提升治污水平上,淘汰落后仍然是重要任務之一。
去年5月3日,國家發改委出臺了鋼鐵等行業的落后產能淘汰目標,要求到2011年,淘汰200萬噸以上的落后制漿造紙生產能力,減排10萬噸COD排放。200萬噸盡管只是行業總產能的3%,但每年至少淘汰60萬噸以上的落后產能,這比之前國家發改委和環境保護部“50萬噸”的目標有所提高,因此,仍然需要不斷加大力度。
而業內人士則表示,盡管650萬噸的淘汰任務可以順利完成。但這個目標是基于舊的淘汰標準。按照新的《造紙產業發展政策》,3.4萬噸以下的小企業要關閉,可能還要涉及上千家企業,總量還有幾百萬噸。
一方面,隨著造紙污染物新排放標準的實施,行業整體治污成本將上升,這對大部分中小企業來講是難以企及的,而相當一批5萬~10萬噸的中小紙廠,還有其中近1/3環境治理設備沒有落實到位,將成為當前和未來調整的重點。
業內人士分析,隨著結構調整、污染防治力度的不斷加大,5萬噸將成為新的門檻,小造紙企業壓力將越來越大;產業政策通過嚴格限定造紙業新上產能總和以及單機規模,為5~10萬噸中型企業設置了準入條件;而通過實行新的水污染物排放限值,使大量中小企業退出市場。三管齊下,預計會有2000多家企業造紙面臨生死考驗。
而另一方面,山東、江蘇、湖南等造紙大省由于區域減排壓力較大,造紙落后產能淘汰力度將進一步加大。如山東省明確提出淘汰5萬噸以下規模企業,湖南省也將逐步提高淘汰標準至5萬噸。
■數字
目前,全國有造紙企業3494家,其中小型企業占近90%,真正上規模的企業不過400多家。小企業平均產能不過兩萬噸,卻消耗了大量的能源和水資源,污染問題嚴重。
2009年省區淘汰造紙落后產能任務(單位:萬噸)
陜
西 |
廣
西 |
江
西 |
河
南 |
湖
南 |
寧
夏 |
河
北 |
福
建 |
廣
東 |
吉
林 |
遼
寧 |
浙
江 |
新
疆 |
山
東 |
天
津 |
貴
州 |
甘
肅 |
四
川 |
內
蒙
古 |
8.3 |
8 |
6 |
5.2 |
5 |
4 |
3 |
3 |
1.5 |
1.3 |
1 |
1 |
1 |
0.7 |
0.5 |
0.5 |
0.3 |
0.2 |
0.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