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全國“兩會”期間,擺在代表、委員桌上的文件袋、便簽等將從以往的“可再生紙”換成“石頭紙”。
中華環保聯合會、中國環境與健康宣傳領導小組等單位26日在國務院新聞辦新聞發布廳宣布,今年全國“兩會”上將嘗試使用具有自主知識產權、更為環保的“石頭紙”。
戰略性新興產業
與傳統造紙技術相比,“石頭紙”生產過程不需要水,也不產生廢氣、廢水及其他有害廢棄物。此外,這種紙還具有可降解、可回收再利用、防水防潮、書寫性好、印刷性能好、清晰度高等特點,可替代60%左右的木漿、草漿造紙。
首批進“兩會”的“石頭紙”由吉林省延邊朝鮮族自治州特供。據延邊朝鮮族自治州人民政府州長李龍熙介紹,吉林省計劃投資106億元建設“石頭紙”生產項目,總建設規模將達到年產“石頭紙”540萬噸。這一項目已于2009年4月1日開工建設,一期工程將于2011年建成,可年產“石頭紙”108萬噸。
據介紹,該項目每年可節約864萬立方米木材,相當于減少砍伐1016平方公里的森林,每年可節約水資源10.8億立方米,減排廢水6.5億噸,節電18.9億度。
CBN記者在吉林省人民政府2010年《政府工作報告》中查詢到,今年該省將推動環保“石頭紙”規;a,并將其列入戰略性新興產業中的新材料產業加以培育。
據介紹,此前在世界范圍內只有日本可以生產“石頭紙”產品,但不叫“石頭紙”,而叫“合成紙”,其碳酸鈣含量不到60%,還得大量采用其它添加元素才能把紙合成。
由地球衛士(大連)石頭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與數十家大專院校、科研機構研發的“石頭紙”擁有自主知識產權,達到了國內領先、世界先進的技術水平。
中科院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首席研究員董鎖成認為,造紙業是中國污染最大的產業,如果“石頭紙”能在一定程度上替代傳統紙張,其經濟效益、生態效益,尤其是對節能減排的作用將相當大。
仍處產業發展初期
據調查顯示,由于近年來國家加大了對造紙行業的污染減排力度,石頭造紙項目已經在一些地區興起。
去年7月,內蒙古自治區宣布投資60億元人民幣,與香港龍盟環保紙集團有限公司合作,規劃建設規模為年產72萬噸“石頭紙”高科技項目;當年8月,位于安徽淮北的天象集團也宣布,總投資3.6億美元建設石頭造紙項目,預計今年4月項目一期年產6萬噸環保紙生產線將順利投產。
而地球衛士(大連)石頭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計劃5~8年內在全國建設20個生產基地。截至2009年10月,已建設了3個生產基地。
“由于‘石頭紙’生產單位能耗僅為傳統造紙工藝的2/3,‘石頭紙’的價格更低。”地球衛士石頭紙業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宋旭說,“這一產業符合國家節能、環保、減排的產業政策,利潤空間比較大,未來的利潤足以支撐其可持續發展!
不過,有專家表示,中國廠商雖然持有“石頭紙”核心技術,未來這種產品的市場容量也可達上萬億元,但目前“石頭紙”產業仍處于產業化發展初期。董鎖成也表示,今年將到“石頭紙”的原材料基地和生產基地進行調研,對石頭紙的能耗、效能、污染物排放、降解等指標進行檢測和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