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二十一日從陜西省環保廳獲悉,西部大開發戰略實施以來,黃河的最大支流——渭河流域水質明顯改善,二00九年一月至十月,渭河干流百分之七十五以上的時段消滅了劣五類水體。一度魚蝦絕跡的灃河、澇河等渭河支流重現生機。
渭河是黃河流域最大的支流,流經甘肅、寧夏、陜西三省區,流域總面積十三點五萬平方公里。其中在陜西境內流域面積六點七一萬平方公里,占渭河流域總面積的一半,被稱為陜西的“母親河。
十年來,陜西不斷加大渭河污染治理力度,渭河水質綜合污染指數由二00三年的九點零四降至二00八年的二點四四,降幅達百分之七十三,渭河潼關出境斷面的化學需氧量和高錳酸鹽指數已從原來的劣五類改善為五類,二00九年上半年高錳酸鹽指數均值達到四類標準。污染比較嚴重的支流灃河、澇河水質由二00三年前的劣五類變為目前的四類,水體生態功能基本恢復,魚蝦重現。
十年來渭河流域共淘汰關閉小造紙企業六百余家、電鍍企業一百三十余家、化工企業十余家。目前,渭河流域造紙企業已減少為六十二家,減少了三分之二以上。
截至二00九年,渭河流域內所有的市縣均開工建設了污水處理設施,已建成二十二座,日處理能力達到一百三十六萬噸,另有三十三個合計日處理能力八十四萬噸的污水處理廠即將投入運營。渭河的黑臭現象已明顯改善。
從二00六年起,陜西省財政每年拿出一點五億元人民幣用于渭河污染治理。五家排污量大的造紙企業完成了正規堿回收工程,二十四家造紙企業完成了“零排放”工程,三十家造紙企業實施了節水減排工程,四十家化工、果汁等企業完成了環保技改工程,工業綜合排污量減少了三分之一。流域內各市還開展了河道綜合治理,在河灘種植蘆葦等,對凈化水體緩解污染起到了良好作用。
自二0一0年一月一日起,陜西省開始正式實施《渭河流域水污染補償實施方案(試行)》。地處渭河干流流域內的西安、寶雞、咸陽、渭南四市將根據考核斷面出境水體中的化學需氧量月平均濃度,確定是否需要向該省財政繳納污染補償資金。此舉旨在加大渭河綜合治理,改善流域生態環境,使渭河沿線成為三秦大地的綠色長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