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河北華泰紙業有限公司揭牌
2009年,華泰集團收購挪威諾斯克公司旗下企業——諾斯克河北紙業股份有限公司(下稱河北諾斯克),成立河北華泰紙業公司,成為行業的一件大事。
華泰的舉動讓一些業內人士不解——為什么要碰新聞紙廠?收購后會不會背上包袱?怎樣克服原工廠遺留的發展瓶頸問題?這成為華泰并購行動留下的迷團。
諾斯克為何出售工廠?
河北諾斯克的一位員工介紹說,工廠可謂生不逢時,從投產到被收購一直虧損,即使是2008年每噸新聞紙賣到5800元—6100元也虧損。這中間的利潤大多被進口廢紙中間商賺走。
據了解,歐洲一些企業有一個潛規劃,在國外3年不賺錢就要撤資。除了河北諾斯克,挪威諾斯克還把在中國上海的一家年產能為14.5萬噸的工廠的大約50%多的股份轉手美國第一大廢紙經銷商——美國潛力工業股份公司。
挪威諾斯克早在2007年就啟動退出亞洲行動,連續售出位于韓國的年產能為100萬噸的造紙廠和在泰國的年產能為十幾萬噸的新聞紙廠。
華泰為何收購諾斯克河北工廠?
不少業內人士不明白,新聞紙市場趨于飽和,華泰為何還要收購生產新聞紙的河北諾斯克?
華泰集團董事長李建華說,華泰收購河北諾斯克并不是頭腦一時發熱的舉措,而是經過深思熟慮后的戰略重組。同時,華泰也不是要“稱霸”新聞紙行業,相反,是為了中國新聞紙行業有序、穩定發展。
李建華認為,中國新聞紙行業仍然有很好的發展前景。近幾年,國內新聞紙市場趨于飽和,主要是市場無序競爭和一些企業盲目擴張造成。
早在幾年前,華泰就有增上新聞紙項目和進行產品結構調整的考慮。收購河北諾斯克前,華泰總部合計年總能為40萬噸的9號機、10號機已轉產文化紙。收購行動,不僅鞏固了華泰在新聞紙行業的實力,而且消減了國內新聞紙的總產能,優化了行業的競爭環境,此外,也進一步增強了華泰在文化紙領域的競爭力,可謂一舉多得。
李建華自豪地說,收購河北諾斯克,是華泰低成本擴張史上的杰作之一。
河北諾斯克設備和工藝世界一流——造紙機由芬蘭美卓公司制造,廢紙脫墨制漿設備由德國福伊特公司和奧地利安德里茲公司聯合提供;漂白工藝為“全無氯”,單位產品耗水8.5立方米,耗蒸汽1.45噸,居世界領先水平;投資1億多元建設的污水處理設施能保證生產廢水達標排放。但由于“水土不服”,工廠自投產起就嚴重虧損。2006年諾斯克開始與華泰接洽。
考慮到工廠設備先進,配套良好,而且有著靠近京津、輻射中西部地區的區位優勢,有利于華泰新聞紙的全國戰略布局,當時華泰動心了。而當時的收購價高達20億元,相當于建一個新廠,且華泰此時正在增上年總產能為85萬噸的11號、12號新聞紙機,無暇顧及。
2007年初,華泰與諾斯克洽談,但幾經反復,價格一直降不下來。金融危機爆發后,國外銀團對全球經濟及河北諾斯克的前景很悲觀,急于撤資。對方終于撐不住了,于是將工廠低價相讓,最終僅相當于8億多元成交。
華泰推進管理革命
幾年前,曾去河北諾斯克考查過的老專家李玉華說,工廠離天津港和黃曄港300公里,對于以美國廢紙、歐洲廢紙和日本廢紙為主要原料的諾斯克來說,運輸成本很高。
對此,河北華泰董事長田居龍說,對原來的企業來說,存在區位劣勢,但對華泰來說,具有很大的區位優勢。從銷售區域看,對于京津及西北地區來說,工廠與國內其它幾大新聞紙生產企業相比,運距最短。而河北諾斯克在京津及西北的銷售市場一直沒有打開,就連公司所在地的河北市場,所占份額僅為10%左右。以后,華泰在京津地區和西北地區的市場主要從河北工廠供貨,將大大降低運輸成本。從原材料運輸來看,河北華泰國產廢紙用量占廢紙原料總量的60%。而京津地區的國產廢紙收購市場最成熟、量最大,工廠在原材料供應方面具有很大優勢。
擁有如此現代化的設備,河北諾斯克卻一直沒有擺脫虧損,令業內人士頗感困惑。山東華泰紙業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李剛認為,成本控制、管理方法和銷售渠道是最主要的原因。
李剛分析說,從市場銷售來看,由于市場拓展不利,2009年開工率僅55%左右,而且銷售市場主要集中在廣東等南方地區,產品運費每噸近300元;各項原材料采購成本相對市場平均水平偏高許多;銀行貸款高達17億元,資產負債率達到55%,每年的利息支出達8000多萬元。此次華泰在收購合同中對于銀行債務已作了特殊溝通,收購后原有的銀行債務已由諾斯克解決,其它所有包袱也全部解除。
李剛對記者表示,由于中西文化的差異,高層管理者在生產經營上與中層及員工難以溝通,在管理方法上脫離本土實際。比如電工、食堂、物流運輸等,全部按國外的管理方式搞“服務外包”,需要的電工、叉車司機、清潔工等都從外面雇,花錢多不說,責任心和工作質量也沒有“自己人”好。以前往外拉廢品,他們要花錢請人;現在華泰自己收集后賣掉,不僅不花錢,還能掙錢。這些雜七雜八的費用,一年下來至少能省2000多萬元!
“正式接手后我們重點從管理方面進行了優化和改革,目前已經取得了明顯成效!闭f這句話時,田居龍面帶輕松的微笑。田居龍介紹說:“首先是采購方面,華泰與所有原材物料、備品備件供應商進行了重新談判,價格下降6%—10%。大宗物料采購由集團統一集中招標采購,采購成本大大降低。在銷售方面,通過集團總部統一劃分銷售片區,實行集中調撥,充分利用華泰的市場資源,優化市場布局,降低銷售費用。在管理上,對于原先外包的服務全部解除,由華泰統一管理,進一步降低管理成本!
田居龍接著說:“據核算,河北諾斯克2009年1月—11月虧損2.16億元。而華泰接手該廠以后,開機率達到90%,產銷率達到95%。僅2009年12月,河北華泰就實現利潤500多萬元,實現了扭虧為盈!
據田居龍介紹,作為當地最大的企業和龍頭造紙企業,政府也給予河北華泰很大的政策支持。此次交易為股權轉讓模式,原公司的虧損全部留存,5年之內公司的利潤不超過虧損額的部分,所得稅全免。
紙業戰略專家郭永新分析說,三四年前,大家對中國紙業走向世界持懷疑態度,認為不過是產品走向世界而已。而今,中國企業也能并購國外企業了,這是中國紙業崛起、實力增強的象征。外資企業在中國“水土不服”,原因是國外管理模式與中國國情脫節。
“此項收購很成功,目前河北華泰各方面運轉正常,并實現扭虧為盈!焙颖笔≡旒埞I協會會長劉國造先生說,觀念決定理念,思路決定出路。河北諾斯克經營理念有問題,需要華泰來操持。對河北造紙業來說,引進華泰是引進了一個先進的經營理念和發展思路。這對于推動河北造紙業健康發展極為有利。
田居龍自信而堅定地對記者表示,對華泰來說,不僅有能力經營和管理好這個工廠,而且也有責任、有義務讓企業進一步發展壯大,保證就業崗位,造福地方百姓,為地方政府排憂解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