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莞人最關心的環保問題莫過于運河、內河涌、大氣污染等。13日,《東莞市環境保護規劃綱要(2006-2020)》(以下簡稱《綱要》)正式公布,東莞將在15年里投入812.965億元建設環保。在這期間,將對全市內河涌分為7個控制區整治,且實現“不黑不臭”。另外,今后新建項目將實施“五個不批”。
問題
大部分內河涌水質為劣Ⅴ類
《綱要》將2006-2020年共15年分成了三個階段,即近期(2006-2010年)、中期(2011-2015年)和遠期(2015-2020年)
東莞目前的環境形勢依然不容樂觀,水環境問題首當其沖!毒V要》顯示,東莞局部地區存在水質性缺水,部分村鎮飲用水水源地面臨著污染威脅。大部分內河涌水質為劣Ⅴ類,主要超標污染物為氨氮和總磷。
在大氣環境方面,東莞降雨中大部分都是酸雨,二氧化氮日均值有超標現象,煤煙型污染和機動車尾氣型空氣復合污染疊加,讓治理變得更加復雜。
舉措
新建項目實施“五個不批”
為了減緩工業發展對環境的影響,此前,東莞一直對新建工業項目實施“三個不批”,即采用國家和省明令淘汰的落后生產技術和設備的項目不批;位于東江上中游地區、石馬河、寒溪河、東引運河流域的重污染項目不批;已超出排污總量控制指標的地區,增加污染物排放量的項目不批。而近三年東莞全市共拒批污染項目1484項。此次《綱要》增加了:實心粘土制品廠、立窯水泥廠不批;燃煤手燒鍋爐和燃木糠鍋爐項目以及市區規劃控制區、各鎮中心規劃控制區范圍內鍋爐項目不批;“四純兩小”(純電鍍、純漂染、純洗水、純印花企業和小規模造紙廠以及小規模制革企業)項目不批。
另外,對2005年5月底之前建成,投資規模達到3000萬元以上的五金、紡織、制衣企業,需要新增配套車間的,位于中上游地區的原則上不批;位于沿海和水鄉片區的,可根據實際情況報審批;對新建且需要配套電鍍、漂染、洗水、印花工序的大型五金、紡織、制衣項目,原則上投資規模要達到5000萬元以上、并有一定的環境投資比例,報市政府審批。
措施
水環境
內河涌整治分7個區
為了實現內河涌“不黑不臭”,將按照“截污、清淤、活源、治堤”思路,以“水清、水滿、水動”為目標,實行分區控制。全市內河涌劃分為7個整治控制區,包括馬河整治控制區、海引寒整治控制區、溪河整治控制區、黃沙河整治控制區、城區段整治控制區、沿海片整治控制區和水鄉片整治控制區。
近期重點進行運河城區段清淤,實施上游河涌的清淤和河床修復工程,其中城區清淤段為宏遠橋至石鼓橋,河長約4.3公里;中遠期完成全市其它河涌的清淤與河床修復。
另外,中遠期繼續加強對各鎮工業污水排放源的控制,工業企業排水達標率達到95%或以上,分別削減化學需氧量、氨氮和總磷15.49萬噸、5.20萬噸和1.58萬噸。
大氣
將對沙角電廠和玖龍紙業脫硝
2008年上半年,東莞再次步入“重酸雨區”。而氮化物主要來自電廠和汽車尾氣,清潔燃燒技術和煙氣脫硝技術的推廣被提上日程。
《綱要》對東莞脫硝有了明確計劃。2010年-2020年,沙角電廠機組將實施脫硝工程。2015年前,東莞造紙業大戶玖龍紙業有限公司將實施熱電聯產機組脫硝工程。
另外,還將完善城市燃氣管網配套,擴大城市供氣范圍。2010年將清潔能源的使用比例提至55%,2015年前提至65%。
固體廢物
每鎮街至少設1廢舊電子收集點
《綱要》顯示,將建立和健全生活垃圾分類收集和回收網絡,在一些條件較好的鎮街實行生活垃圾分類收集試點,城鎮生活垃圾分類收集率將達到80%,農村生活垃圾收集率達到70%。
東莞將組建廢舊電子電器收集網絡,各鎮(街)至少設置1個收集點。2010年廢舊電子電器收集率達70%;2020年前達95%。
另外,還將建設廢舊電子電器及電池回收處理技術研究與推廣中心、廢舊電子電器及電池綜合處理中心。2020年前,資源化利用率將達80%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