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從永川區林業局獲悉,香港理文造紙在該地投資5000多萬元,租賃5萬畝坡地建自有原料基地。不但解決了原材料供應不足,也為當地林農帶來了經濟效益。
據悉,2006年,總投資30億港幣的香港理文重慶造紙項目落戶永川,包括高檔文化用紙、生活用紙、包裝用紙、竹漿紙、牛皮箱板等多條生產線。但由于重慶本地的原材料供應不足,2008年部分生產線建成后,60%左右的木竹原料,只能從四川、貴州、廣西等地購進。
“后來實施了林改,我們發現自己種樹更加劃算。”重慶理文造紙有限公司廠務經理王德誠說,一方面,可以和業主就木材生長標準和產量加以約定,保證木材質量;另一方面,因每天需要數百車的原料運輸,可以減少路途時間和成本,并能平抑木材價格波動。
“根據目前生產的實際狀態,一天要用原材料1000噸以上。”王德誠說,前年初,公司就在永川租賃了5萬畝坡地建設自有原料基地,種植撐綠竹、桉樹等竹木材原料,預計可年產竹木材10萬噸以上,兩三年后,公司外購進原材料的比例將下降到20~30%。
據了解,自林改以來,林農也吃了定心丸,再加上理文公司對原料的巨大需求,也極大地增強了農民的造林積極性。永川區雙竹鎮的農民呂自立就是其中嘗到甜頭的人,他在去年分得30畝林地,后又在附近租了300多畝荒山荒坡,營造速生桉。
呂自立說,按現在的市場價計算,經過5年,桉樹成材后,扣除各種成本,平均每年每畝林地可以收益近400元。而在桉樹采伐前,他在林下飼養了2000只土雞和100頭山羊,發展林下經濟。今年他還計劃將養殖規模擴大到1萬只以上,以彌補林木投產前的收益。
據悉,永川區去年共營造速生桉林、雜交竹林等經濟林20萬畝,使森林面積迅速擴大,林木蓄積量也大大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