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紙行業門戶網站
 首頁 > 新聞中心 > > 正文 搜索關鍵字       
產能過剩為何成為長期性難題
 
http://www.hnckzkzs.com  2009-12-04 中國經濟時報

  產能過剩的根本原因是對市場的需求認識不足,很多預測出現偏差,行政命令多、質量標準門檻少、政策時機不對等也是重要原因。產能是否過剩,應該由市場決定,政府和政策難以準確判斷市場。在結構調整上,無論是否發生危機,都需要持續不斷地調整結構,不能為了速度而延遲結構調整。

  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以來,為擴大內需,國務院陸續出臺了十一項產業振興規劃,這些規劃中一個很重要的內容就是鼓勵兼并重組,淘汰落后產能,進行結構調整。今年8月26日,國務院進一步部署抑制部分行業產能過剩和重復建設問題,此后,有關部門提出了具體實施意見。兼并重組、淘汰落后產能與結構調整、抑制行業產能過剩,是一個問題的兩個方面。政策上已經多次提出這個問題,為什么長期沒得到解決?

  產能過剩、結構調整難的原因

  首先,對市場的需求認識不足,很多預測出現偏差,這是根本原因。

  以鋼鐵行業為例,1996年突破1億噸就爭論說過剩了,“十五”期間鋼鐵產能規劃到2005年產鋼1.4億噸,而實際達到3.52億噸。2007年粗鋼近5億噸,鋼材達到了5.7億噸,目前也只認為過剩1億噸。越認為過剩,發展越快。何以如此?

  一是預測方法不當。按照經驗數據乃至計劃數據來測算需求,往往不準確。過去十年,我國的規劃預期經濟增長速度一般為7%—8%,而實際達到10%—13%。依據速度計劃制定的產能發展要求不可能符合實際。

  二是對市場前景把握不當,缺乏長遠因素論證。2002年后大力發展鋼鐵工業,是因為我國經濟高速增長超過預期,需要大量進口。而2005年提出鋼鐵產能過剩的重要原因,是我國從鋼鐵凈進口國轉變為出口國,鋼鐵價格出現周期下跌。但2006年下半年到2008年上半年,我國鋼鐵產品價格卻漲得很高,產能再上新臺階。

  三是對農村、城市市場的潛力認識不足。在計算需求的時候,對農村乃至城市的需求往往估計不足,尤其是持續性需求估計不足,很多家電產品就是如此。

  四是把能力看作產量。任何產能都不是產量。產能過剩15%—25%是正常,有利于結構調整和適應市場波動。

  其次,壓縮過剩產能行政命令多,具體監督、檢查少,效果有限。

  過去壓縮產能和調整結構,都會發文件和通知,甚至實行強制措施解決,但效果不明顯。

  前幾年,政策提出控制污染比較大的小水泥廠、小造紙廠、小煤窯等,在規模以下的,制定計劃強制淘汰。政策剛出臺的時候,執行力度比較大,但半年左右,情況就不同了。有些即使制定了計劃,但并沒有機構去嚴格檢查。即使檢查了,也沒有處罰的法律依據。部門行政命令對地方行為沒有法律約束效應。

  再次,規模標準多,而環境保護、技術水平和質量標準的門檻少。

  每次壓縮產能過剩和調整結構,往往規模標準限制居多,而環境保護、技術要求和質量要求的標準少(或比較松),要求很低。類似鋼鐵高爐立方米限制、煤礦產能(3萬噸)限制,企業提高標準和產量就可以解決。事實上項目的規模標準并沒有誰去逐個檢查,對于違規或沒有執行也沒有任何處罰,因此,風頭過后,需求上來,就不再有人過問。

  相比之下,如果在技術標準、污染處理標準和環境指標等方面設立要求,進行過程乃至事后的監督、檢查,約束力會更大。

  再其次,政策出臺的時機與經濟周期錯位。

  制定淘汰產能過剩的規劃和標準,經常選擇在經濟和市場出現低迷時期,并會給企業一個整頓改革時間,而周期一過,企業調整還沒有到位,市場情況卻發生變化,所謂過剩產能不一定過剩,鋼鐵工業在2009年是最典型的案例。在經濟擴張時期,尤其是在頂峰時期,由于市場需求大,價格持續高漲,供給出現緊張,政策上鼓勵大企業、國有企業上新項目,但由于大項目投資大,項目審批和確定時間長,投資周期也長,不能滿足市場的即刻需求,而投資少、周期短、見效快、能夠適應市場的變化的小企業自然就迅速擴張,最后,出現小企業與大企業的競爭,大企業總也吃不掉小企業,而是被小企業蠶食,鋼鐵工業是典型。

  最后,政策本身存在不足。

  這一點,集中體現在:壓縮產能和調整結構的政策往往被逆向操作,結構調整與速度、就業目標矛盾,產業結構調整與企業組織結構調整不匹配,價格體系扭曲、缺乏結構調整動力等方面。

  主要政策建議

  產能是否過剩,應該由市場決定,政府和政策難以準確判斷市場。政策應著重解決環境、技術標準(包括材料、能源、水耗、空氣中的有關物質含量等)和準入門檻問題,解決審批體制問題,做好監管、檢查。

  第一,政策應更多考慮核心競爭力而不是產能和產量。

  對于產能過剩,政策不要做輕易判斷,留待市場決定。政策要著眼于長遠發展,乃至將規劃進行立法。

  對產業發展應進行每3年滾動調整的20年長遠規劃,規劃要從全球產業變化趨勢和國家長遠戰略角度出發,從國內農村需求和城市需求發展、變化以及國際市場的競爭來考慮,從產品的國際定價權和行業標準的話語權來考慮,從提高企業和產業核心競爭力來考慮,同時,產業規劃應與大企業的發展規劃結合,考慮進和退,并制定出具體實施方案。

  第二,將備案核準制改為核查登記制,加強事后監督檢查。

  將對投資的備案和核準制改變為對投資項目的技術、質量、能耗和環境等標準的事前核準和登記,事后監督、檢查,定期年檢。年檢不合格的,必須停產整頓,限期達標,否則,取消登記。未登記的企業和投資項目,則為非法。

  項目核準登記部門和檢查部門應進行垂直管理。將重復建設和產能過剩以及結構調整的責任落實到部門,并建立責任追究制度。

  加強立法管理。出臺《投資法》,對投資項目違反規定的,進行責任追究和法律追究。投資項目沒有達到環境保護標準、技術標準等要求,產生危害的,要賠償、罰款,以瀆職罪追究有關人員責任。

  第三,切實解決好國有企業和民營企業的關系。

  國有企業和民營企業的結構調整涉及到企業制度和機制的安排,涉及到產業集中度和社會就業的矛盾,也涉及到政策的公平問題,只有在這個問題上有了突破,產能過剩和企業淘汰才能真正有效。

  此外,在景氣周期階段,應該限制和禁止國有企業基本建設投資,更多要求是進行技術改造、研究和開發新產品、申請技術專利等。這樣,在經濟低迷和社會缺乏資金時期,國有大企業就可以有資金以較低的價格對小企業進行收購、兼并。

  第四,提高政策的有效性。

  要切實轉變地方政府的職能。要使地方政府注意力不在經濟增長而在如何為經濟增長服務上,讓政府的注意力重在環境治理和生態保護,重在把握投資項目的技術標準和質量、安全標準,重在市場準入門檻,重在公共利益的發展和社會福利、保障制度的建設、完善。

  要用好出口退稅政策。應采取結構性出口退稅政策,對過度競爭或需要限制、控制的產業,取消出口退稅。保持匯率穩定,切實提高出口企業的工人工資水平,加強對工資和各種社會保障的制度立法和執法檢查。這樣,就可以推動企業進行結構調整。

  要理順價格體系。加大資源和環境污染成本約束力度,開征資源稅和環境污染稅,大幅度提高資源價格,提高污染費用標準,抑制企業低成本投資和能力擴張,鼓勵企業加大創新、研發投入,讓企業自覺進行結構調整;大幅度提高農產品(000061)價格,增加農民收入,使農民具有消費能力和投資能力。

  第五,創造和實現低增長、高就業的發展模式。

  我們應該創造出一種低增長(經濟增長為6%—7%)、高就業、高收入的發展模式,也只有這樣,才能真正實現結構調整和轉型。這是完全可以實現的,關鍵在于調整收入分配、調整產業結構、調整就業結構、提高勞動工資在增加價值中的比重以及解決住房價格過高等問題 。

  要完善社會保障制度,尤其是中國農民的保障制度,包括養老和醫療保障制度,使農民敢于消費。這樣,既可以擴大內需,也可以調整結構。

  對于結構調整要有戰略目標和實現期限,無論是否發生危機,都需要持續不斷地調整結構,不能為了速度而延遲結構調整。不因市場周期到來而放棄結構調整,應利用周期,加快產業結構的升級換代步伐。

評論】【推薦】【打印】【關閉
用戶
匿名發出
 ·造紙 ·印刷 ·銅版紙 ·牛皮紙 ·振興規劃 ·紙制品 ·包裝 ·出版 ·金融海嘯 ·環保 更多
·啟東沿海一帶養殖戶抵制簽名
Copyright @ 2000-2009.Paper.com.cn,All Rights Reserved.
紙業網加入收藏夾
版權所有 恩佑科技 
010-60204993、18510100716
傳真:010-51662132 客服信箱:service@paper.com.cn
欧美一区二区三区香蕉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