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經濟“保八”無虞的同時,倡導多年淘汰過剩產能已到“動真格”階段,“調結構”正成為中國經濟面臨的重大戰略任務。
十二月三日,工業主管部門工業和信息化部出臺抑制平板玻璃行業產能過剩和重復建設的意見。中國平板玻璃的年產能為六點五億重箱,占世界產能的一半。受金融危機影響需求大幅下降,平板玻璃行業上半年虧損四億多元,而在建和擬建的產能還有三十條。
工信部稱,對于抑制平板玻璃過剩產能,主要采取嚴控新增產能、加快淘汰落后產能、鼓勵兼并重組、支持技術改造等手段。
而在項目審批環節,國家發改委加強了對多個行業的審批管理。國家發改委產業協調司巡視員熊必琳三日表示,“將加強對鋼鐵、水泥和平板玻璃的項目審批管理,不再核準和支持單純新建、擴建產能的鋼鐵項目”。這位負責人稱,嚴禁各地借等量淘汰落后產能之名,避開國家環保、土地和投資主管部門的監管和審批,自行建設鋼鐵項目。
實際上,在傳統工業多個領域,中國都已經出現嚴重的產能過剩。工信部部長李毅中曾經介紹,工業和信息化部已經制定了九個行業的兼并重組指導意見。
有消息稱,國務院即將對九大過剩行業“動真格”。據悉,九大行業包括電力、煤炭、鋼鐵、水泥、有色、焦炭、造紙、皮革、印染。
據介紹,多個部門將“聯合作業”參與淘汰落后產能,其中包括發改委、工信部、環保部、國土部、商務部、海關總署、財政部、央行、銀監會、質檢總局、安監總局、工商總局、電監會、能源局等。
工業和信息化部三日將淘汰過剩產能的任務分解到各地方政府,涉及電力、煉鐵、煉鋼、電解鋁、鐵合金、電石、焦炭、水泥、玻璃、造紙、酒精、味精、檸檬酸等十三個行業。據悉,淘汰落后產能目標完成情況或將納入地方政府績效考核體系。
另據了解,國家擬出臺的重點舉措還包括:對產能過剩行業將堅持新增產能與淘汰落后產能“等量置換”或“減量置換”的原則;嚴禁向落后產能和嚴重過剩產能建設項目提供土地;抑制高排放產品市場需求,嚴格限制出口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