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紙業能否踏入“綠色(證券)之門”的前提是能否做到與環境友好。要做到與環境友好,就必須在堅定不移走林漿紙一體化道路的同時,堅持科學發展人工林。這是本人在北京大學、北京林業大學、海南軟件職業技術學院等10所高校演講的主要觀點之一(具體見《蔣伏利——傳統經濟學批判與循環經濟增長模式思考》)。日前從中國紙業可持續發展論壇傳遞出來的信息,印證了本人的觀點(見中國青年報7月13日《造紙業也能入“綠色之門”?》)。
上述觀點的提出,基于國家環保部環境經濟與政策研究中心的研究。研究者認為,傳統造紙業之所以廢水和COD排放量居高不下,主要是由于傳統造紙紙漿結構中草漿、葦漿等非木漿占比偏高:發達國家造紙業紙漿結構為木漿62.6%,廢紙漿34%,非木漿(草漿、葦漿等)3.4%.但在我國,草漿、葦漿等非木漿占比高達22%.其次,是我國造紙業集中度低,小紙廠偏多。再次,我國傳統造紙生產工藝技術落后,綜合利用水平低。實際上,這些高耗能、高耗水的以草漿制紙為主的小紙廠是造紙業重要的污染源。因此,我國造紙業要想做到節能減排、清潔生產,以達成與環境友好的預期,一要通過實施林漿紙一體化戰略,在行業內部大規模進行結構調整,二是國家要制定更為完善的與林漿紙一體化戰略相匹配的法規和激勵措施,比如林業貸款貼息、造林規費減免、林權證辦理等科學發展人工林政策。
在此前提下,企業應當像金光集團APP中國那樣,主動承擔起社會和環境責任,將清潔生產、循環經濟、采用二次資源和可再生能源、生產者責任等工作落到實處,堅定不移走綠色循環經濟之路。引用金東紙業吳省芳總經理在09'中國紙業可持續發展論壇上的話說,金東紙業在工業與環境協調發展的探索中,環保工程累計投資已達11.5億元,約占企業投資總額的5%.雖然增加了經營成本,但是引進的整套先進清潔生產工藝,不僅使得公司的各項排廢指標優于國家標準,節約了污染物治理的費用,而且整個過程資源消耗減少,減輕了生產對資源的需求壓力。除巨額的環保投入外,金東紙業將對企業清潔生產、制程減廢、節能降耗等工作進行“綠色承諾”,公開接受社會監督。用中國制漿造紙研究院副院長李義民的話說,任何企業若想取得可持續發展,必須以承擔社會責任尤其是環保責任為己任,只有這樣才能選擇正確的發展方向,從而取得更為長遠的發展,相信中國造紙業在《循環經濟促進法》的引導下必然可以做到環境友好,并可持續發展。
當然,以上只是問題的一個方面,要者還在于,在積極推進林漿紙一體化戰略前提下,如何通過科學發展人工林、不斷加大木漿權重,進而從根本上改變我國落后的紙漿結構,實現質的飛躍。對此,筆者在海南軟件職業技術學院、北京林業大學、北京大學等10所高校宣講時反復強調,雖然,造紙業有先天性推行循環經濟的特質,比如原料可回收利用,水可以多次循環,能源可以自給,化學藥品可以回收,原料可以再生等,就循環經濟基礎而言,沒有哪個行業可以與造紙行業媲美,只要造紙企業(尤其是林漿紙一體化企業)努力發揮造紙生產過程當中的循環性,就一定可以像金光集團APP那樣踏入“綠色之門”成為萬眾矚目的綠色產業。
然則,什么是科學發展人工林?如何科學發展人工林?具體到中國造紙,科學發展桉樹等人工林是解決造紙纖維原料的重要途徑。桉樹適應性強,成材快,木材密度大,是造紙工業的好原料。加之林下植被豐富,本土化難關已經克服,目前桉樹已成為南方制漿造紙材的重要樹種之一。現在,桉樹林區自然環境得到改善,水土流失得到控制,臺風危害有所減弱。可以說,桉樹人工林是集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生態效益于一體的優勢樹種。
至于科學發展桉樹人工林的思路和措施,一要有科學合理的規劃,處理好公益林和商品林的比例和配置,做到樹種搭配合理,適地適樹。二要擴大桉樹人工林遺傳的多樣性。目前,世界植桉發達國家基本實現無性系造林,我國無性繁殖桉樹林約占全國桉樹人工林的95%.在推廣桉樹無性系造林時,不斷引入新的種質資源,營造多個無性系的桉樹人工林,盡可能擴大桉樹人工林的遺傳多樣性。三要維持桉樹人工林養分的平衡,盡可能保持林地凋落物,把砍伐剩余物歸還給林地,盡量減少扒收林地枯枝落葉作燒柴用。同時,以施肥的形式實現林地土壤肥力的恢復。造林時,采用穴狀整地和深松整地,設置合理的造林密度,防止水土流失。四要提倡塊狀混交造林,樹種輪作,盡量保留林地周邊的原生植被,增加生物多樣性。
綜上,林漿紙一體化是中國紙業能夠進入“綠色之門”的前提,科學發展人工林又是前提的前提。舍此沒有他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