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1979年5月大連市環保局成立至今30年間,大連市把工業污染較為嚴重的工業城市,建設成為享譽世界的“全球環境500佳”城市。30年間,共有105家污染企業遷出大連市區,8成以上煙囪不再冒煙。
80年代初,大連市提出以“三廢”點源治理為重點,把大連建設成為空氣清新、海水清澈、樹木成蔭的美麗城市;到90年代,遵循“不求最大,但求最好”的城市發展理念,對傳統經濟、產業結構和布局進行環境革命,把大連建設成為環境優美的花園城市;再到新世紀,大連市提出把大連建設成為人與自然和諧的生態宜居城市,大連的環境保護事業步入高速發展的良性軌道。
這期間,大連市對3000多臺燃煤、燃油爐窯進行消煙除塵,實現了市內80%的鍋爐不再冒黑煙;同時建成了112平方公里煙塵控制區。對地處市內能耗高、污染重、效益差的工業企業,實施整體搬遷改造,共搬遷改造105家,騰出市區土地300萬平方米。企業搬遷原址植入了商貿、物流等新型產業,建起了廣場、公園等公共設施和住宅:散發著刺鼻氣味的大連油脂化學廠搬走后,這里誕生了海軍廣場和濱海居住區;廢水排放大戶渤海啤酒廠遷走后,這里誕生了綠草茵茵的希望廣場和商務大樓;廠房破舊的大連麻紡廠也搬走了,這里建成了美麗的住宅小區。
從1999年至2008年這10年,是大連市環境保護事業的全域發展、全面提高階段。經歷了10年工業污染點源治理和10年的工業污染面源治理,大連市已有了較好的環境基礎,大連市及時地確立了全域發展、建設生態宜居城市的發展目標,打造碧海、藍天、青山、綠地的良好人居環境。1999年,全市1311個工業企業污染源在全國率先全部實現達標排放:實施了星海灣、黑石礁及凌水灣周邊地區、梭魚灣區域等環境綜合整治;投入13億元清理海上養殖浮筏;10年間拆除燃煤鍋爐4004臺,煙囪3260根,改善了市區“煙囪林立,煙塵四起”的狀況。
為解決市內污染嚴重的最后一塊硬骨頭――甘井子工業區環境污染問題,大連市實施了關閉礦山、搬遷大鋼、大化、大水泥等污染嚴重的企業、治理大化渣場、城區北拓四大戰役,開展了甘井子工業區環境綜合整治,并把這項工程列入大連市“十一五”發展規劃綱要。全市36家落后水泥企業、36家造紙企業關閉,甘井子區31個“非煤礦山企業”關閉。
目前,大連市已確立了到2020年生態建設和環境保護的總體目標,即基本建成生態宜居城市。為此,城市環境空氣質量優良天數達到355天,中心城區生活污水處理率達到100%,中水回用率達到70%;工業固體廢棄物綜合利用率達到90%;城市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達到100%;全市森林覆蓋率達到47%,城市建成區綠化覆蓋率達到48.5%,城市人均綠地面積達到20平方米;水土流失治理率達到80%;使用沼氣、太陽能等清潔能源的農戶達到20%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