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6月3日,金光集團APP在廣西生態工程學院開展了循環經濟專題講座,這是APP循環經濟專題講座的第六所高校,也是第一所林業?圃盒。
2009年6月2日,APP循環經濟專題講座的前一天,廣西生態工程職業技術學院舉行了迎接“六?五”世界環境日啟動儀式,這是該院社團聯合會環保協會、植物認識與保護協會承辦世界環境日主題活動。這一活動的目的就是為了宣傳我國環保不確定的世界環境日主題“減少污染,行動起來”,促進年輕學子提高環境意識,從我做起、從今天做起,了解自然、心系家園、保護環境。
2009年6月4日,APP循環經濟專題講座第二天,國家環保部周生賢部長簽發了《2008年中國環境狀況公報》,公報顯示我國在污染減排、環境基礎設施建設、重點流域污染防治、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等方面取得了積極成效。
2009年6月5日,“你的地球需要你–聯合國際力量,應對氣候變化”成為第38個世界環境日主題。主辦國墨西哥作為環境署“十億棵樹”項目的積極參與方,從總統到平民的支持使得這個國家承諾且種植了高達全球目標25%的樹木,它顯示了當今拉丁美洲在對抗氣候變化,以及碳交易市場中不斷上升的地位。
作為一家具有社會責任感的企業,APP中國在各大高校開展的循環經濟專題講座,推動傳統經濟模式向資源節約型循環經濟模式轉變,引導公眾關注污染防治,積極參與清潔生產、節能減排工作。APP高校宣講的主題《傳統經濟學批判與循環經濟增長模式思考》和《科學發展人工林案例》,均以APP中國在國內發展林漿紙一體化綠色循環經濟的具體實踐為案例,把APP中國國內企業通過巨額投入開展清潔生產、節能減排的具體措施、科技創新和管理體系以及APP在人工林營造中堅持生態營林、依法營林、科技營林的相關內容融入教材,使高校師生對循環經濟增長模式和社會經濟可持續發展有了更加具體的認識。
廣西生態工程職業技術學院作為國家級重點中專學校,其前身是創建于1956年的廣西林業學校。幾十年的發展,廣西生態工程職業技術學院已經成為了廣西基層林業管理部門和林業企業人才培養的搖籃,從該院畢業的學子,遍布在廣西林業戰線的各個層次,成為了廣西林業建設和生態文明建設的骨干力量。學校的畢業生基本都分配到基層工作,老師們因為教學及指導生產需要,也經常深入農村,因此對廣西生態工程學院的師生來說,對社會經濟可持續發展有著更加深刻的認識。
一般人認為,經濟發展一定會影響生態環境的保護,但是作為長期從事林業教學和科研及生產實踐指導的廣西生態工程職業技術學院副院長石祖豪教授認為:經濟發展的模式和經濟發展水平直接影響環境意識和環境保護工作的開展,選擇正確的發展模式和發展方式,可在實現經濟發展的同時實現對生態環境保護的有益促進。從廣西林業的發展層面來看,廣西屬于八山一水一分田的區域,絕大部分農村地區的經濟發展希望在山、出路在山,如果不能實現林業產業化發展,提升林產品的資源價值和附加價值,農村經濟的落后就無法從根本上得到改變,這樣農村地區的教育以及生產方式都將繼續處于落后狀態。從廣西引進林漿紙一體化項目以來,桉樹人工林產業發展極為迅速,目前廣西已經成為中國最大的桉樹產業基地,桉樹人工林面積超過1000萬畝,同時廣西人工速豐林總面積達到2600多萬畝,年商品材采伐限額1313萬立方米,均居全國第一。在人工林產業發展的過程中,農村勞動力獲得了就近務工的機會,同時得到勞動技能培訓,提高了林業生產技術水平,偏遠地區的道路交通等基礎設施建設得到了發展,土地得到了升值,這些都促進了農村經濟發展和農民增收。林漿紙一體化作為主動進行資源培育的循環型經濟發展模式,不但實現了廣西經濟持續向好發展,也實現了森林資源的永續利用,而且間接提升了生態公益林的保護水平。
石副院長還指出,解決貧困問題和提高森林管理與環境問題之間存在內在聯系,林業產業化發展可以促進經濟發展,解決貧困,人工林具有儲藏碳匯的功能,因此大力提倡循環經濟發展模式和科學發展人工林,通過林漿紙一體化,促進森林分類經營,提高森林管理水平,以循環產業鏈帶動落后地區經濟發展,促進新農村建設,這些都是林業生態文明建設的核心內容,必將對未來的社會發展和環境變化產生積極影響。APP在廣西生態工程職業技術學院開展循環經濟主題宣講,結合企業的具體實踐貫徹循環經濟理念,是對世界環境日宣傳主題和社會可持續發展理念的積極推動,這已不僅僅是企業內在發展的需要,更是對社會可持續發展和林業生態文明建設的有益促進。(任文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