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鉛山縣“連史紙”2006年就被列入首批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目前,這一沉睡了近20 年的原始古代造紙工藝,在有關部門的積極推動下,得以復蘇,使人更加清楚地認識到我國古代造紙文化的魅力所在。
據了解,鉛山“連史紙”歷史上也稱“連四紙”,至今已有近800年的歷史。一張連史紙,從毛竹到成品,前后需要花費60天時間,整個手工制作過程要經過20多道工序,用它印成的書久看不倦眼、經久不變色,故有“壽紙千年”的美稱。我國許多名貴典籍多采用連史紙印刷,如明代的《十七史》、商務印書館出版的《四庫全書珍本初集》等。直至上世紀80年代,鉛山“連史紙”仍然是北京榮寶齋、上海朵云軒等指定的專用品,并出口日本、韓國等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