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業是我國經濟的最大主體,是消費能源、資源,產生環境污染的最主要行業。全國能源消耗70%在工業,兩項主要污染物化學需氧量、二氧化硫排放量工業分別占全國的37%和87%左右。工業增加值能耗、重點行業主要產品單位綜合能耗逐年降低,為萬元GDP能耗下降發揮了重要作用。
2009年要圍繞落實產業調整和振興規劃,堅持推進“兩化”融合、自主創新和大規模技術改造,堅定走技術節能信心。
節能減排是應對金融危機,落實中央擴內需、保增長、調結構一系列政策措施,落實十大行業調整和規劃的具體手段。以節能減排為抓手,促進產業結構優化升級和落后產能淘汰,把工業節能技術改造與擴內需、保增長結合起來,進一步推動工業技術進步,是實現工業節能的關鍵。
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十一五”規劃綱要中,明確將單位GDP能耗降低20%左右作為約束性指標。通過各方面的積極努力,“十一五”前三年單位GDP能耗持續下降。2006年,全國單位GDP能耗比上年降低1.79%,雖然沒有完成當年目標,但實現了自2003年以來的首次下降。2007年和2008年,全國單位GDP能耗比上年分別降低了3.66%和4.59%,呈持續下降態勢。工業節能做出了突出貢獻,重點耗能產品能效水平明顯提高。2008年,全國規模以上工業單位增加能耗同比降低8%以上,高于GDP能耗降低幅度,按照工業增加值能耗降低計算,規模以上工業全年完成節能量達到2億多噸標準煤。
“十一五”以來,工業領域技術進步較快,主要工業產品能耗明顯下降,與國際先進水平的差距顯著縮小,電解鋁等產品能耗已達到國際先進水平。2008年統計的規模以上企業,53種工業產品單位能源消耗指標中有39項指標都有不同程度的降低。其中噸鋼綜合能耗下降0.05%,煉焦工序單位能耗下降4.98%,單位氧化鋁綜合能耗下降8.06%,單位電解鋁綜合能耗下降1.67%,單位合成氨生產綜合能耗降低2.41%,單位燒堿生產綜合能耗降低4.01%,噸水泥綜合能耗下降4.22%,每重量箱平板玻璃綜合能耗下降2.16%,機制紙及紙板綜合能耗降低5.86%,萬米印染布綜合能耗降低8.36%。主要工業行業單位產品能源消耗都有不同程度的下降。
節能要靠三個方面來完成:結構、技術和管理節能。結構節能是長期的,管理節能是有限的,加快工業技術進步,大力推廣節能先進技術,大幅度降低單位產品能耗,是當前和今后相當長時期工業節能的主攻方向。
企業技術改造對整個行業的節能降耗功不可沒。作為傳統用能大戶的鋼鐵行業,近幾年進行了大量的技術改造,通過設備大型化、采用高效連鑄技術、噴煤技術、連鑄坯熱送熱裝和直接軋制技術等,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約10%,此外,開展專項節能降耗技術改造大幅降低了能源消耗。有色工業大型預焙槽和鋁電解系列不停電技術、煙氣余熱利用等一批新科技成果和先進工藝裝備成功應用到生產實踐中,主要有色金屬產品單位能耗大幅下降,一些主要的技術經濟指標接近或達到世界先進水平,產業技術進步成為有色金屬行業節能減排的重大推動力。在汽車行業,電動汽車、混合動力汽車等重大項目初見成效,節油效果顯著,為我國汽車業從高能耗、高污染向綠色環保轉變奠定了基礎。
工業技術節能主要體現在產品結構和工藝技術、裝備上的重大變化,包括技術改造、淘汰落后和節能技術應用。
雖然我們在提高資源利用效率、清潔生產和環境保護的技術上都取得了一定進展,但總體上看,先進適用技術的普及還相對滯后,有關技術信息的渠道也不盡暢通。
加強節能減排,必須切實加強工業設備的更新改造,加快核心、關鍵技術的開發推廣。工業和信息化部將圍繞促進工業化和信息化融合,積極落實九大行業調整和振興規劃,大力實施技術改造,提升工業整體水平。制定高耗能設備電子信息技術改造專項規劃,開展電機、鍋爐、內燃機、風機、水泵等重點耗能設備產品融入信息技術改造,為國民經濟各部門和全社會提供高效節能設備、產品方案。
制定高耗能設備更新淘汰規劃,采取節能設備租賃等新機制,力爭在3年—5年時間內完成對工業鍋爐、窯爐、電機、風機、水泵等高耗能落后設備的淘汰任務。
大力推進重要技術裝備和基礎裝備,提高裝備制造企業的自主創新能力,推進節約、高效、環保的重大技術裝備的自主制造。培育一批擁有自主品牌、核心技術能力強、市場占有率高、能夠提供較多就業機會的優勢節能環保企業。
工業快速發展使我國成為制造業大國,但離制造業強國的差距還很大。關鍵是缺乏自主創新的核心、關鍵技術和裝備。
完成“十一五”單位GDP能耗下降20%的目標,技術節能是關鍵。從我國的現實來看,也存在著實現技術節能跨越式發展的可能:一是我國工業能耗比重過大;二是單位產品能耗相對較高;三是工業技術進步和重大技術的創新逐漸顯現;四是企業投資欲望和需求強烈。這些,必將推動產業結構升級,帶動節能減排上的重大突破。從宏觀層面上講,我國落實科學發展觀、走新型工業化道路以及擴內需、保增長的一系列政策都為實現技術節能提供了契機。國際金融危機帶來的全球經濟放緩,正是淘汰一些產業過剩落后生產能力的良好保證。目前,國家擴內需、保增長的政策措施也帶動了工業各行業的發展,節能減排成為各行業發展的基礎和主要內容。此外,更重要的是,與發達國家先進水平相比,我國各行業節能潛力仍然巨大。
今年,按照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的要求,緊緊圍繞落實產業調整和振興規劃,我們將以節能減排為抓手,促進產業結構優化升級和落后產能淘汰,重點要抓以下幾個方面工作:一是分解下達和落實煉鋼、煉鐵、鐵合金、焦炭、電解鋁、電石、水泥、平板玻璃、造紙等9個產品落后產能淘汰計劃;二是研究建立淘汰落后產能退出機制和政策,支持企業在淘汰落后產能過程中妥善解決職工安置、企業轉產、債務化解等問題;三是發布重點行業節能減排先進適用技術,開展技術推廣專項行動;四是加快推廣重點節能減排技術,組織編制并實施推廣專項規劃;五是組織實施重點行業節能減排技術改造,按照九大行業規劃明確節能減排技術改造重點;六是協調實施重點節能減排項目示范,開展節能評估和審查試點;七是加強工業節能減排宏觀指導,加大先進典型經驗的總結交流和推廣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