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保護部部長周生賢7日表示,太湖流域未來數年間仍有可能發生藍藻,但人民的飲水安全將得到保障。
全國人大代表、江蘇省省長羅志軍對《第一財經日報》透露,將投入數百億元資金治理太湖流域的水環境問題,“相比之前的規劃,目前無論是中央財政還是地方財政投入,都有了大幅度的提高。”
飲水安全可以保障
在列席江蘇省人大代表團全體會議時,周生賢表示:“大家都很關心今年太湖會不會發生藍藻,我的回答是太湖在今后五到十年內,不發生藍藻是相對的,發生藍藻是絕對的,只是發生的頻率和面積大小上的差別!
江蘇省近期印發的《太湖流域水環境綜合治理實施方案》即表示,“目前我省太湖流域部分飲用水水源地水質污染現象依然存在,河網地區水質更為嚴重,水源地水質仍然存在水質惡化的風險!
2007年5月,江蘇無錫等地區一度出現飲用水危機,其背后主因便是太湖藍藻。
周生賢表示,太湖每年發生藍藻的頻率、面積及污染程度不盡相同,因為太湖的水面已經形成富營養化水體,治理還需要一個過程。治理太湖既要揚湯止沸,及時打撈藍藻;更要釜底抽薪,從源頭上監管,不能再向太湖繼續排污。
“對于藍藻問題,誰也不敢說哪一年不會發生,但在藍藻發生的情況下,不管程度有多大,都要確保人民的飲水安全,這個是可以保障的!敝苌t透露,“羅志軍同志曾在國務院常務會議上,當著總理的面拍過胸脯(保證過)!
力爭到2020年太湖水質明顯好轉
作為經濟大省的江蘇,在保增長的同時也將環保建設放在了優先位置,尤其是太湖治理。
根據《太湖流域水環境綜合治理實施方案》,江蘇將對太湖地區的化工、醫藥、鋼鐵、印染、造紙、電鍍、釀造(味精)等重污染行業進行專項整治,到2010年底,凡達不到排放標準的工業企業一律停產整頓或關閉。確保到2012年太湖水質有所改善,湖體富營養化趨勢得到遏制;力爭到2020年太湖水質明顯好轉。
而對于環保部將在治理太湖流域方面采取何種措施,周生賢也表示,將從三個方面加大對太湖治理的支持力度:加強監督檢查,確保規劃落實,確保資金按時足額到位;堅持以“水專項”為龍頭,在太湖地區推廣國內外環保先進技術;提供政策和標準方面的有力支持。
當前地方為刺激經濟而展開大規模投資,是否會對太湖流域的水治理進程產生影響?
羅志軍表示,太湖流域實施的可能是全國最嚴格的排污政策,包括沿湖各市都施行了地方條令法規。過去兩年中,江蘇關閉了4300多家“小化工”,并將開展新一輪的太湖流域“小化工”專項整治。
“我們不是在發展經濟的同時,兼顧環保,而是把環保和經濟放在同樣重要的位置,相信只要堅持下去,江蘇環保大省的目標一定會實現!绷_志軍強調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