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6日21世紀經濟報道,國家林業局正在會同其他部門,抓緊時間制定《林業產業調整與振興規劃》。據相關官員透露,初步的規劃編制意見將林業加工產品分為十大門類,其中人造板被認為是需要振興的最重點門類。對于林業第一產業如造林來說,最引人注目的新政只有"走出去",編制參與者們期望出臺一些優惠政策,鼓勵企業海外造林、海外森林開發和開拓海外農產品市場,而對于國內造林企業則很少券顧。對此,中國循環經濟發展問題專家蔣伏利指出,在林產業發展問題上,如果不能很好地對待第一產業,通過本次機會振興第一產業,不但累及第二產業,還將殃及第三產業。
關注中國林業第一產業發展已經很多年。對本次中國林產業調整與振興規劃,國人可能更關注該規劃到底要調整什么振興什么。通觀各類媒體報道,加起來主要有以下幾點:一是規劃重點在林業的第二產業,也就是加工業。二是十大林產品門類中,人造板被認為是需要振興的最重點門類。三是木制家具和木漿造紙業(如APP金海漿紙、太陽、晨鳴等),由于輕工業調整和振興規劃中已被列入,林產業規劃對其不會有更多新政出臺。四是扶持林業企業技術改造,支持重點企業擴大規模,淘汰落后產能、建立產業發展基金。五是涉及林業第一產業,雖然森林資源資產抵押、林業小額貸款、商品林造林補貼等內容有所涉獵,但只有"走出去"一條新政,即鼓勵第一產業企業海外造林、海外森林開發和開拓海外農產品市場。
仔細分析上述林產業振興規劃5大措施,很難說高興或者不高興。高興,是因為2月以來,隨著十大產業調整振興規劃的相繼出臺,國人的關注點早已經不是什么規劃,而是"全國兩會"如何討論"中國經濟最難一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沒想到繼"房地產確定被列入十大產業振興規劃"的夢想被始作俑者自己在新浪發文戳穿后,林產業調整振興規劃又呼嘯而至。據報道,林業被列入后,國務院行業振興規劃最終將超過十個。按照此前官方有關"所有振興規劃都將在兩會召開前交國務院常務會議討論通過"的說法,第十一個振興規劃如林產業,也將在兩會前通過。
不高興或者高興不起來,是因為按照上面規劃清單排列的順序(媒體排列順序?),林業第一產業顯然被輕視了,第三產業顯然被忽視了。照規劃編制者說法,林產業振興將林業分為第一產業、第二產業、第三產業來編制規劃,其中,第一產業主要指造林和林業附屬農產品比如香菇木耳等企業,第二產業是林業加工業,包括人造板、家具、造紙、竹產品、林化產品、生物制藥等十大門類,第三產業主要指與林業相關的旅游業。姑且不論此分類法是否科學合理,先從關聯性來看,第一產業發展好壞既關乎第二產業原材料供應,也關乎第三產業興衰。如果不對第一產業進行特別支持,對第三產業進行特別扶持,該死的還會死,該亡的還會亡。根據金光集團APP中國等企業的經驗,在科學發展層面,企業只有優先做大人工漿紙林,即充分發展林業第一產業,才能談及環保制漿綠色造紙,即可持續發展林業第二產業,才能圍繞打造國家環境友好型企業目標,發展工廠旅游如APP金東紙業和森林旅游等黃金第三產業。
當然,編制者會強調說,林業第二產業如人造板的興衰事關勞動就業、拉動內需等。事實上,他們也的確是這樣解釋的:國際金融危機給我國林業產業(如人造板業)帶來了巨大沖擊。國外需求陡降、內需供求失衡,庫存積壓劇增、企業經營困難,停產倒閉增多、就業崗位減少,企業融資困難、資金面全面緊張等。據統計,2008年,我國人造板(僅包括膠合板、纖維板、刨花板)總產量同比下滑了7.55%,主要板材出口基地60%以上企業關停,造成人造板及相關產業就業農民工(含林農)比2007年減少了49.61%。加之我國林業產業發展本身存在資源支撐較弱、產業整體素質不高、生產力布局不夠合理等固有問題,當前,林業產業(如人造板業)發展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難。
但我想覆巢之下沒有完卵,比第二產業之人造板業更悲慘的要數第一產業之造林企業。據筆者掌握的情況,國內造林大企,由于國際原材料(以漿紙材為例)價格從每噸600多元急遽下降到300多元,再加上銀行為求自保惜貸或不貸,導致造林大企或大幅裁員或規模變賣林地以求不破產不倒閉。相對用工有限規模有限的人造板企業,造林大企勞動用工動輒成千上萬,資產估值動輒上億幾十億,如此大企要是轟然倒下,累及的不僅僅是企業自身。
如果規劃編制者換一個思路,將國家4萬億中分給的那一杯羹將大頭拿去支持第一產業之造林企業,同時還兼顧第二產業之人造板企業和第三產業之森林旅游業,情形就會發生大變。好在,規劃還在完善中,離全國兩會召開的最后報批期限還有好幾天,要改正還來得及。果真能如此,則是達成光榮和夢想的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