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關統計顯示,2008年,深圳口岸共進口廢紙368.3萬噸,價值8.2億美元,分別比2007年(下同)增長4.8%和26.4%,增速分別放緩15.2個和28.8個百分點;進口平均價格222.2美元/噸,上漲20.6%,基本均由外商投資企業進口。主要呈現以下特點:
一、進口均價先漲后跌,11月以來急劇回落,12月創下新低。2007年以來,深圳口岸廢紙進口平均價格持續走高,2008年5月到達244.8美元/噸的頂點。但從6月份起,進口均價開始緩慢回落,11月份開始急速下降,12月降至117.6美元/噸,大幅下降46.5%,為2007年以來最低點。
二、一般貿易進口大幅增長,取代加工貿易主導地位。2007年7月,商務部和海關總署聯合發布2007年17號公告,將下游紙類商品列入加工貿易禁令(包括深加工結轉),導致廢紙進口貿易方式發生轉變,2008年,深圳口岸以一般貿易方式進口廢紙219.3萬噸,大幅增長52.9%,占深圳口岸進口總量(下同)的59.6%,所占比重提高了18.8個百分點,成為進口主要貿易方式。同期,加工貿易進口150萬噸,下降28.3%。所占比重由2007年的59.2%跌至40.4%。
三、自歐盟進口持續高速增長,超過美國成為深圳口岸第一大進口來源地。歐盟與美國是深圳口岸主要廢紙進口來源地, 2者合計占77.2%。美國作為次貸危機的首發國,其國內廢紙供應量受經濟衰退影響明顯減少,2008年深圳口岸自美國進口廢紙135萬噸,下降11.9%,除1月、4月和9月之外,均呈現下降趨勢,10月以來降幅逐漸擴大,11月和12月分別快速下降33.7%和45.3%;而自歐盟進口廢紙穩定增長,2008年共進口149.4萬噸,增長16.6%,11月、12月分別實現了64.9%和40%的高增長,部分原本自美國進口廢紙的廠商可能轉向受金融危機影響程度較低的歐盟尋找貨源。
2008年深圳口岸進口廢紙呈現價格先增后降、進口增速放緩的態勢,主要原因有:
一、下半年來金融危機影響擴散導致進口需求低迷、價格下滑。與2008年上半年,國際市場廢紙價格不斷抬升的形勢相反,下半年來隨著金融危機影響擴散,全球經濟趨于惡化,紙品需求持續低迷,廢紙等原材料價格明顯回落,12月31號美廢8號報價僅105美元/噸,此前企業擴大庫存也加劇需求低迷局面,導致進口廢紙增速放緩。
二、主要廢紙出口國供應縮減,貨源不足。美國作為全球最大廢紙出口國,因為經濟衰退而大幅減少廢紙供應,其國內造紙企業出于環?紤]也開始擴大廢紙作為原材料的使用量,進一步削減出口供給;另外,部分廢紙商不愿將高價收購的廢紙在行情慘淡時低價拋售,均導致國際廢紙供給縮減,進口廢紙貨源難以保障。
我國是世界廢紙最大的進口國和消費大國,雖然近期廢紙進口需求相對減緩,但作為工業制造業的重要原料,我國廢紙消費仍大部分依賴進口,國內廢紙回收利用行業發展仍較落后,面臨“兩低”困境:
一、國產廢紙回收利用比率低。據統計,2007年國內廢紙回收率僅37.9%,低于47.7%的世界平均水平和發達國家70%左右的水平,國內廢紙回收行業建設嚴重滯后,廢紙質量和數量難以滿足生產需要,導致我國造紙行業對國際市場依賴程度不斷加深。
二、國內廢紙回收利用產業化程度低。我國至今尚未建立統一的廢紙回收分類質量標準和檢測方法,尚未建立完善的廢紙回收市場體系,回收方式原始落后,成本高,效率低。缺乏回收分類分選加工打包能力,廢紙收購質量差含雜高回收的廢紙只能作低檔原料處理,令不少制漿造紙企業對國產廢紙望而卻步。
為進一步規范國內廢紙回收利用市場,建議有關部門: 一是盡快出臺和嚴格執行國內廢紙回收分類質量標準、廢紙回收利用政策實施細則及相關的管理辦法,使其逐步規范化、標準化運作。二是建立具有一定規模和水平的廢紙回收集散基地、廢紙加工基地和規范化的廢紙交易市場,推進國內廢紙回收利用產業化進程。三是加快淘汰產能落后的小型造紙企業,給予大企業更多政策扶持,促進造紙行業整體升級,減少資源損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