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年4季度以來原材料、產成品價格下跌的混亂局面在進入09年初已基本趨于穩定,廢紙、文化用紙等價格甚至有小幅的回升。由此可以確認原材料、產成品價格恐慌性殺跌已基本結束,市場銷售將逐漸恢復正常秩序。由于原材料價格的大幅下跌,在4季度經過對大部分高成本庫存(包括原材料和產成品)的消化,雖然我們不能直接得出行業已見底的結論,但目前已是行業最壞時刻的可能性非常大,只是難以確定其在底部延續的時間。最重要的是觀察開工率和銷售量的變化。
08年4季度大多數紙業上市公司將有一定的虧損,或者說08年11月、12月將面臨全行業性的虧損。對于09年1季度的市場形勢判斷,絕大多數的上市公司都表示的相當謹慎,不排除1季度大多數公司仍然虧損的可能。對于09年2季度及下半年的行業變化,我們仍然認為將取決于國內整體經濟狀況的復蘇程度,同時鑒于造紙行業在整個經濟復蘇過程中的相對滯后,我們仍維持行業的“中性”評級。
2008年1-11月份,全國共生產機制紙及紙板7690萬噸,同比增長10.6%(低于2007年同期15.4%的增長);其中生產新聞紙430萬噸,同比增長11.6%(高于07年同期10.7%的增長);2008年1-11月份全國共生產紙漿1911萬噸,同比增長0.32%(低于07年同期8.0%的增長,且11月份當月同比下降21.0%);進口紙及紙板334萬噸,同比下降11.1%;出口紙及紙板384萬噸,同比下降10.7%(大大低于2007年同比32.7%的增長)。
回顧整個08年,上下半年恍如隔世,上半年原材料價格一路上揚,多數產品產銷兩旺,價格也呈上漲之勢。進入三季度已現頹勢,四季度急轉直下,原材料、產成品價格全面崩潰。與上半年高點相比漿價下跌30%左右,廢紙價格下跌65%以上,大多數成品紙價格下跌20%左右。
在目前市銷售仍處于困難的同時,09年上半年較08年也有一些好的消息有助于行業的復蘇。
首先是已經實施的增值稅轉型,將提升在建項目的盈利能力;第二,國家將通過貼息的方法對造紙行業進行技術改造;第三,09年5月1日起,執行新的污水排放標準。09年預計淘汰落后產能不低于08年的100萬噸;第四,有實施或提高出口退稅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