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大盤起伏不定,部分資金流入造紙板塊做短線。然而綜觀該板塊年報預期與三季度報表,業績呈現明顯的兩極分化情況,投資者不可同等看待。
其中,大中型公司業績增長迅猛,岳陽紙業三季度業績增1.8倍,凈利潤達到了1.9億元,公告年報預增20%到40%;行業龍頭晨鳴紙業三季度凈利潤增長了85%,達到了12.7億元,年報預期增長40%以上;美利紙業業績增長64%,達到了5219萬元;民豐特紙三季度凈利潤增長了27%,達到了1381萬元。
與此同時,業績大幅度下跌的造紙公司數量同樣眾多,其中,青山紙業三季度凈利潤大幅度減少了36%,僅為2198萬元;景興紙業三季度凈利潤暴跌50%,僅為3113萬元;冠豪高新凈利潤暴跌87%,僅為82萬元。
成本費用導致業績分化
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了造紙公司業績的分化呢?一分為二分析,對于業績高增公司,主業收入并沒有大幅度增長,成本費用的節約才是其制勝法寶。其中,對于晨鳴紙業而言,其2008年三季度主業收入僅比去年同期增長了13%,但其主業利潤卻增長了23%,較之前者幅度為大;而且,其本期財務費用銳減44%,比去年減少了1.3億元,無形中也使得最后的利潤多出了高達1.3億元的數值。美利紙業本期主業收入僅增長了27.5%,但主營業務利潤增長達到了49%。
而對于業績暴跌的公司,恰恰與之相反,多數公司的本期主業收入并沒有減少,反而大幅度增加,成本與費用的提高成為了導致其業績減少的主要原因。其中,青山紙業的主業收入大幅度增加了23%,但其主業利潤卻不增反降5%,加上其財務費用大幅度提高為去年同期數據的71%,最后的凈利潤反而大幅度減少。
景興紙業的情況完全類似,其三季度主營業務收入大增了109%,但由于成本控制不當,其當期主業利潤卻僅僅增長了62%,其財務費用則增長為原來的2倍,高達8000萬元,管理費用則增長了81%,最后的業績受拖累反而暴跌了50%。
風險控制是今年經營關鍵
總結來看,成本費用控制成為了造紙業經營的關鍵名詞,而在這背后則是金融危機擴大、行業競爭激烈的現實壓力。財務費用往往代表一個企業投資方面的進展,投資過快,則需要支付高昂的銀行利息,財務費用大幅度增長,但若控制投資,則財務費用遞減。
晨鳴紙業高管李經理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2008 年是紙張市場動蕩猛烈的一年。鑒于國際經濟危機對于中國的影響可能在2009年繼續體現,造紙行業應當審慎看待前景。晨鳴紙業已通過一些產業調整提高了抗風險能力,抵抗一般意義上的行業周期波動應當是沒有問題的。
看來,是否避開盲目擴張、提高自身抗風險能力是衡量一家造紙企業2009年表現的重要標準,投資者可以此篩選股票。(作者: 井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