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紙行業門戶網站
 首頁 > 新聞中心 > > 正文 搜索關鍵字       
太湖治污 巨資難解?
 
http://www.hnckzkzs.com  2009-01-01 時代周報

  2008年12月,中國“水體污染控制與治理十一五計劃”終于在千呼萬喚中正式編制完成。按計劃,在2010年之前,中國水專項總資金投入為112.66億元。  
 
      而2007年爆發藍藻事件的太湖則是計劃的首要治理試點之一。

  100億人民幣,足夠解決包括太湖在內的中國湖泊的污染問題嗎?

  記者了解到,此前十年,太湖治污已花費270億元,結果的是迎來“藍藻”暴發。2008年5月份獲國務院批準的《太湖流域水環境綜合治理總體方案》已擬投集中巨資:到2020年之前,將太湖水質從V 類提高到IV 類,部分水域III 類,計劃總投資為1114.98 億元。其中,江蘇583.73 億元,浙江470.04 億元,上海36.89 億元,跨省市24.32 億元。據內部消息,真實投資總額可能超過2500億,僅江蘇一省就超過1000億。

  這無疑是新中國有史以來投資最大的環境治理工程。但治療太湖這個沉疴,需要找到新的藥方。

  太湖水質未見大改善

  2008年11月24日,江蘇省宜興市大浦鎮湯瀆村,飄起小雨,有點冷,公路邊的稻田已經收割完畢,一些稻田已經整耕,有的已經種上了冬小麥。藍藻不見蹤跡,但也許是準備著來年蘇醒。

  薛廣健蹲在一條通往太湖的小河旁。這個來自廣東的中年男人是綠色和平食品與農業組項目主任,今年已經第7次來到這里。他把湖水灌進1L的容器,旁邊的志愿者幫他密封和冰鎮。

  薛廣健把冰鎮好的樣品緊急送到上海譜尼測試技術有限公司,在那里,他們會根據《GB 3838-2002 地表水環境質量標準》中規定的方法檢測樣品中的氮(包括總氮和硝態氮)、磷濃度。

  這是薛廣建所在的食品農業項目組承擔的項目之一。其他兩個項目包括農業污染和轉基因食品。

  20多天后,2008年的圣誕節來臨之前,一份《太湖化學農業污染與中國化肥施用簡析》的報告赫然擺在記者面前。

  “我們僅僅進行了有限幾次采樣,檢測結果所反映的氮、磷污染狀況卻十分嚴重。硝態氮(NO3-N)是總氮的一部分,其在總氮中所占比例可反映出多少污染物來自于農田化肥流失,檢測結果顯示仍有大量的氮來自化肥流失,農業污染仍然是造成太湖富營養化、藍藻頻發的重要原因!

  “太湖的富營養化并沒有太多的改觀,這些水不僅不能飲用,甚至不能用于工業和農業灌溉,我們采集到的大部分水樣都是失去使用功能的劣Ⅴ類,仍然是重度富營養化!眻蟾嫒缡菍懙。

  農業污染是主因

  湖泊治理學者、中國環境科學研究院所長金相燦指出,目前在世界范圍內湖泊面臨著五大問題:水量縮減與萎縮、富營養化、生態破壞、酸化以及有機污染等有毒有害的污染,中國的湖泊的首要問題就是“富營養化”。

  據學者們分析,太湖從“中營養化”到“富營養化”大約經歷了二、三十年,肆意排污、侵占濕地、修筑堤壩、市民的不文明行為,都在增加對湖水的污染。

  中國地理學家蔣高明具體解釋:太湖藍藻爆發和云南滇池“水華”一樣,都是陸地上大量的氮、磷等營養物質在湖水里集中,以藍藻、裸甲藻為主的水生植物大量繁殖,導致水中氧氣缺乏,魚蝦死亡、水體變臭。同時,居民直排污水、農田化肥、農藥污染,尤其工廠不達標排放,都是水體“富營養化”和水體變臭的原因。

  安徽巢湖的情況可與江蘇太湖相佐證。按巢湖市委書記夏望平的說法,巢湖市40%的化肥、60%的農藥最后都進了巢湖。南京環科所研究員李德波也告訴時代周報記者,當地施用的化肥只有三分之一被作物吸收,很大一部分又匯入太湖。

  據蔣高明親眼所見,太湖邊的不少居民仍長期將糞尿、洗衣廢水等直接傾倒太湖;園林工人在岸邊噴灑農藥;上游大量工廠、農田,居民都在日日對太湖排放污染。

  過去幾年,國務院,江蘇,浙江,上海諸省市在花費巨資治理太湖的階段性成果即是關閉了大量中小型化工廠,但在太湖周邊采訪時,記者仍發現一些單位往太湖中直排生活污水。

  局報道,太湖污染的嚴重性和目前我國農村生態環境保護不力,大有關系。包括太湖流域在內的中國大多數地區,生活污染和工業污染疊加,新老污染相互交織。據悉,目前,我國農村每年產生的畜禽糞便約27億噸,已成為農村首要污染源。特別是80%的規;B殖場缺少污染治理設施,大量糞便、污水不經任何處理直接排入水體。同時,我國是世界上化肥、農藥使用量最大的國家,而利用率僅為30%-35%,流失的化肥、農藥造成了水體和土壤污染。

  中國環境保護部污染防治司副司長凌江12月10日在中國政府網接受在線訪談時表示,中國農業面源污染突出,主要是大規模的畜禽養殖企業造成,還有就是農藥、化肥超量使用和水產養殖大量投放餌料。

  治理確實在努力

  因為藍藻爆發引發國際關注,太湖沿岸邊的城市曾開展轟轟烈烈的打撈運動,但運動式打撈并未取得實際成果。宜興治理太湖辦公室官員就曾對媒體抱怨藍藻打撈勞民傷財。

  “那么大的湖,弄些小船,拿個小勺舀藍藻。當時要求一個村準備50條船,船上插紅旗,一個鎮上要準備幾百條船,每人50塊錢一天,農民也知道沒啥用,就在岸邊打撲克。撈完的藍藻直接堆在太湖邊,下個大雨藍藻液又透析回太湖了,3000多萬就打水漂了!

  本報記者從江蘇環保部門獲悉,為治理太湖,江蘇省提出到2012年和2020年的分階段治理目標任務,安排了12項治理任務和10大類治理工程。其中,對15條主要入湖河流實行“雙河長制”。

  “各地除開展每日環湖、雙日湖體網格巡查監測外,還大力實施‘引江濟太’, 并力促無錫、蘇州、常熟、武進、張家港等市、縣均建成第二水源供水!苯K環保廳相關負責人說,江蘇太湖流域內所有城鎮按計劃全部開工建設污水處理廠,并在太湖流域廣泛開展植樹造林,建設濱湖林帶、前置庫、人工濕地等生態隔離帶。

  “我們將治太工作作為市縣黨政主要領導干部政績考核評價的重要內容,實行‘一票否決’。從去年起,省財政每年安排專項資金20億元,流域各市、縣每年從新增財力中劃出10-20%,專項用于太湖水污染治理!

  而早在上世紀末,江蘇就已把治理太湖農業污染提上日程,曰“建設太湖生態農業”。

  如此多管齊下,為何太湖沉疴難起,湖水仍然泛著令人不快的腥味。

  “十年治湖,總走著邊污染邊治理的老路!痹K省副省長仇和曾經這樣評價太湖治污的歷史。

  凌江在中國網友面前說:“控制富營養化是一項很復雜的工程,是一個很長期的任務!笨梢娭袊畬μ挝鄣钠D巨性是有充分認識。

  據悉,“十一五計劃”中,國家確定10%的削減污染物排放目標,然而從現在完成情況來看,前兩年才完成2.3%,后三年要完成7.7%,任務量非常大,或者說難以實現。

  “即使這五年10%的任務順利完成,污染物排放仍超過容量。這種情況下,總體戰略的考慮就是要減輕風險,包括兩層含義,一個是防止惡性的水污染事件,不出大的事故。第二個是確保人的健康和安全!绷杞陌l言揭示了中國湖泊問題的嚴重性以及環保部門的現實態度:先不談如何澄清湖水,首要是避免類似太湖藍藻爆發這類嚴重影響民生的惡性環境事故。

  新方式帶來的新期待

  “治湖是非常復雜的工程,比江河治理復雜得多!眹噎h?偩指本珠L張力軍這樣表態!昂磁c河流不同,它是一個相對封閉的生態系統,不正確的治理方案有可能傷害到這一系統,影響國家的生態安全!苯鹣酄N告訴記者。

  據悉,中央已經明確,重大水專項研究中,要重點支持關于湖泊治理的研究。巢湖、太湖、三峽等湖庫的生態安全評價工作2007年就已啟動,鄱陽湖、小浪底、丹江口、洪澤湖正在進行。

  2008年12月,中國“水體污染控制與治理十一五計劃”終于在千呼萬喚中正式編制完成。按計劃,在2010年之前,中國水專項總資金投入為112.66億元。而2007年爆發藍藻事件的太湖則是計劃的首要治理試點之一。

  然而治湖和治江一樣,需要跨區域合作。2008年12月15日,蘇浙滬兩省一市共同簽訂了《長江三角洲地區環境保護工作合作協議(2009—2010年)》。長三角從2009年起,將分別在水體、發電廠、尾氣等領域統一行動,開展污染治理合作。

  據報道,從2009年起,除城鎮生活污水處理項目外,在太湖流域禁止新建、改建、擴建化學制漿造紙、制革、釀造、染料、印染、電鍍以及其他排放含磷、氮等污染物的企業和項目。分批制訂禁止建設排放致癌、致畸、致突變物質和惡臭氣體的項目名錄。

  此外,太湖治理經費問題一直為人關切。日本的琵琶湖治理35年總共投入239億美元,1平方公里約耗資5.6億美元。有專家推測,以太湖目前情況,所需時間可能更長。

  據悉,治湖資金主要來源于地方政府。對于太湖治理,國家還將嘗試發行地方債券等形式募集資金。環太湖,這個歷來文教昌盛、財富涌流之地,占全國國內生產總值的10%、財政收入16%。巨大資金的投入能治理治愈它嗎?(記者 盧雁 特約記者 黃麗 發自無錫、上海)

  太湖流域首推排污權交易

  時代周報實習記者 劉琴 發自北京

  “水環境排污權交易是個世界難題,目前美國也只是在試點,中國明確推出流域排污權有償使用和交易制度試點在世界尚屬首次。!”國家環保部環境規劃院水環境部主任李云生日前對時代周報談及這一開先河的事跡,他神情凝重,絲毫沒有先鋒者的喜悅與自豪。

  記者從國家環保部環境規劃院獲悉,太湖流域污權有償使用和交易試點工作已進入準備階段,各項政策、技術細節已經基本到位,預計2009年全面啟動實施。然而專家坦言,對于亟待拯救的太湖,排污權有償使用和交易制度并非一個包醫百病的“萬驗藥方”。

  太湖試點不看好

  據悉,中國水污染物有償使用和交易政策框架設計總體思路為:以流域為管理單元,根據總量減排管理設定的階段水質管理目標,限定水污染物排放總量,對流域內各排污單位進行初次分配,各排污單位間可以通過市場進行污染物排放權的再分配。

  早在1986年,原國家環保局在上海就進行了工業廢水排放權交易試點。上海市環境保護局把總量指標分配給區域內404家企業并核發了排污許可證。接下來浙江省嘉興市做了大膽嘗試,從2001年起,嘉興市出臺多個管理辦法,2007年,嘉興成立了“嘉興市排污權儲備交易中心。同在2007年,江蘇省在其制定的《江蘇省太湖水污染防治條例》中明確提出,要通過試點逐步推行區域主要水污染物排放總量指標初始有償分配和交易制度。

  長達20多年的試點都集中在泛太湖流域,可見太湖問題是多年糾結人心的頑疾。20多年的試點成果如何?按照李云生工程師的話可總結為“排污權交易取得了初步成效!

  李云生曾組織專家為當地企業算了一筆賬:按COD(化學需氧量)2000元/噸計算,排污權“有償使用”帶來的成本增加僅占企業效益的1%左右,經濟影響很小!敖灰住狈矫娴那闆r分兩種,一方面,一旦企業初始購買的排污權指標用完,轉向二級交易市場購買,此時的交易價格就會高出一級交易市場價格很多,從而帶來較大的經濟影響;另一方面,如果企業積極減排,存有指標余額,拿到二級市場交易就能獲利。

  “有一點可以明確,就是即使建成了太湖水污染排放權的交易平臺,其交易量也不可能很大。這樣的交易平臺,長遠看,發展前景并不看好。” 北京師范大學環境學院毛顯強教授不無憂慮地說,排污權交易僅僅是在滿足總量控制的前提下,實現降低達標成本的一種經濟手段,不是包醫百病的“萬驗藥方”。

  李云生工程師也承認,太湖問題很復雜,政府是多管齊下,排污權交易在其中肯定能起一定作用,但作用多大很難預測。目前的重點是做試點后評估,試點前有太多因素不確定,大家只能摸著石頭過河。

  監管仍是關鍵

  據國家環保部某地區的化工污染企業排污調查(據北京市環保局組織對京郊某區小化工企業狀況進行的暗訪調查發現),一些小化工企業周邊的百姓根本不敢飲用井水,因為某這些企業直接將大型排污口探挖到地下偷排,表面上還打著節能環保的口號主動標識地表排污口,明修棧道,暗度陳倉。面對屢禁不止的偷排,百姓很受傷。

  “對污染源的監管是否到位?是否真正對每個排污口都能做到嚴格的實時監控?那些暗藏的排污口都關掉沒有?太湖問題的關鍵在與執法不嚴、監管不力!”毛顯強教授一針見血地指出了太湖治理成效不佳的癥結所在。

  專家透露,2007年太湖藍藻事件發生的主要原因之一其實是在“引江濟太”時引入了一股“不明污流”,導致太湖藍藻大面積死亡、發臭,污染了水源。這股“不明污流”同樣說明了一個問題:太湖污染事故是企業偷排猖獗和政府監管不嚴共同釀下的苦果。

  在無法全面嚴格監管的現實下,政府只好想出排污權有償使用和交易這一招,引導企業主動減排。專家說,這是讓他們嘗到利益甜頭,類似炒股票一樣,發配低價的原始股讓其自己交易去。但是,原始分配難以公平,市場制度不成熟,政府監管不完善等一系列問題讓企業紛紛持觀望態度。

  “雖然很難,但是我們仍要摸著石頭過河,審慎樂觀地走下去!”這是國家環保部和江蘇省環保廳共同的心聲。各級政府官員、專家學者都沒有停止探索中國排污權交易制度的出路。

  “排污權有償使用和交易本身經過嚴格設計后會是個好事,但是一旦失控可能變成壞事。”這是李云生工程師對排污權有償使用和交易政策的客觀評價。

  農業污染 使山東缺土

  中國北方最大的蔬菜大棚基地山東壽光和青州兩市,這兩市也是農業化肥污染的重災區。

  據綠色和平報告,在壽光地區,平均每個家庭管理兩到三個蔬菜大棚,每個家庭大約有3-10畝地,大多以種植番茄和黃瓜為主。在過去10年中,農戶為了增加土壤肥力,不得不增加土壤中各種肥料的用量。例如壽光農戶一次在一畝地上大約施用5-6公斤化肥,平均每戶每隔10天上一次肥料,也就是說在一年的作物生長季(大概為240天)期間,溫室大棚每年每畝地要用化學肥料120-144公斤。如果進一步換算,山東地區的溫室大棚中每年每公頃土地上大約用掉1791~2149公斤的化肥。

  過度依賴化肥的后果也是顯見的。綠色和平走訪的所有蔬菜大棚,土地都因為過量施用化學肥料明顯酸性化了,棚里的土地上長著一層青苔,已經看不到黃土地本身的顏色。

  而由于土地嚴重酸性化,喜酸性土壤的根線蟲病在這一帶的溫室大棚內大面積爆發,而且無法治愈,就像土地患上了癌癥。據統計,山東壽光地區90%的蔬菜大棚受根線蟲病的侵擾,此病危害植株根系的生長,其表現為植株的根系腫脹,不再長毛細根。植株的根系遭到侵害后,基本不再吸收水分和養分,植株容易萎蔫,甚至造成絕產。

  “大棚上的年數比較長,就有菌核病,還有根線瘤(蟲),根線蟲危害最大了。以前種糧食的時候沒有,種蔬菜就有,而且賣農藥的也沒有想出好辦法啊。我們有時候只能用溴甲烷熏蒸以及深翻土地把壞土給翻掉。”青州南霍陵村的楊姓農民說,“特別有效的方法基本沒有,多施鹽之類的,比如說上來病后,這個藥不行換那個藥,一種病靠一種藥控制的效果不好。”

  常規農藥無法根治大棚病蟲害,這也給劇毒農藥提供了空間;饰廴,農藥污染,濰坊的水源也受到了影響。

  綠色和平的崔婷婷告訴記者,山東溫室大棚比較多,比較有錢施用化肥,化肥施用量是推薦用量的200倍,大棚十年以后,當地的土地板結得很厲害,不得不從東北運黑土過來,大棚的土地長滿青苔,這是因為土地嚴重的酸性化,其實北方的土地本來不是喜歡長青苔的土質。

  據調查,施用過量化肥和農藥,可能導致地下水產生硝酸鹽污染,因為氮肥中的氮素流失到環境中,便會轉化為一種致癌物質:硝酸鹽。“我們測試了當地的自來水、農田旁邊的水井水,結果均嚴重超標,根據我們的粗略估算,超過國家標準20倍以上。這樣的水不僅僅不適宜人飲用,實際上也已經不適合用作灌溉了,這樣的水用作灌溉,只能加重土地上氮素的積累,并且長此以往,有可能最終使得這片土地上生長的農作物硝酸鹽(致癌物)含量超標! 崔婷婷說,水中硝態氮的含量,可以肯定是來自化肥。

評論】【推薦】【打印】【關閉
用戶
匿名發出
 紙印論壇 ·紙業 ·印刷 ·造紙 ·紙張 ·包裝 ·出版 ·紙網 · ·景華 ·紙品 >> 更多
·APP設獎激勵廣西林業高職人才
Copyright @ 2000-2008.Beijing IUUI Network Sci-Tech Co.,Ltd All Rights Reserved.  
紙業網加入收藏夾
版權所有 恩佑科技  
010-60204993、18510100716
傳真:010-51662132 客服信箱:service@paper.com.cn
欧美一区二区三区香蕉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