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歷經“提案門”,“血汗門”漩渦的張茵,在面對“破產門”傳言時,選擇了沉默。
不過,這個白手起家,歷經多年奮斗終錘煉成福布斯中國富豪榜榜首的杰出女性,骨子里自有一股不服輸勁頭。
十年來,玖龍紙業給張茵帶來了巨大的財富和名聲的同時,也給張茵保留了過于樂觀自信的心態。張茵從未停下擴張的步伐,她似乎已經陷入了不斷“求大”的怪圈:不斷借貸,不斷投產,然后繼續借貸,繼續擴張。
眼下,全球金融危機給高速擴張的玖龍紙業以沉重打擊,企業股價一瀉千里。
張茵制定的三大策略:嚴格控制資本開支,保障充裕的現金流,加強經營成本控制和銷售風險控制,最終能讓玖龍紙業轉危為安嗎?
現在用大起大落來形容中國第一位女首富張茵的2008年軌跡,可能比任何時候都要貼切。
2008年之前,她是迅速崛起的“女首富”、環保英雄、白手起家的商界先鋒。而在2008年年末,即便面對市場傳言玖龍紙業即將破產的紛擾時刻,出身軍人家庭、在東北長大、一向被公認為性格爽直敢言的張茵,在面對國內各方的問詢時,卻選擇了深度沉默。
時間回流到8個月前。張茵怎么也沒有料到,一段質疑新《勞動合同法》的言論會在倏忽將自己推上輿論的風口浪尖。而一個月后,香港學生組織關于玖龍紙業是“血汗工廠”的報告,更讓張茵感覺到近乎窒息的重負,再多的解釋也是徒費口舌。因此,當在2008年末遭遇“破產”傳言,張茵干脆選擇了沉默應對。
從“提案門”到“血汗門”再到“破產門”,張茵在2008年不經意陷入一個又一個輿論漩渦的同時,全球金融危機更是給了高速擴張的玖龍紙業重重一擊,在過去的13個月里,從26.75港元到0.7港元,玖龍紙業股價直瀉約97%,張茵似乎從公眾眼中消失了。
不過,這個白手起家,歷經多年奮斗終錘煉成福布斯中國富豪榜榜首的杰出女性,骨子里自有一股不服輸勁頭。
2008年張茵最后一次公開說話是在12月19日于洛杉磯在接受美國《僑報》采訪,。張茵言談中傳遞出骨子里的堅強。張茵樂觀地說,“做生意講循環,有高潮就會有低潮!痹谄淇磥恚C就是轉機,玖龍紙業的第一條生產線就是在亞洲金融危機中開工的。據悉,張茵現正在美國度假,見到朋友,她仍然笑得很開心。
3月“提案門”:
直率張茵禍從口出
在今年3月的全國“兩會”上,全國政協委員的張茵向全國政協提交提案,建議取消無固定期限勞動合同。她認為,新《勞動合同法》妨礙企業用人的靈活性,制約了企業發展。
“新法過于保護勞工利益,企業運作有困難!北闶菑堃饘π隆秳趧雍贤ā酚嘘P條款的理解。她強調說,在保護基層勞工方面,企業更能接受調高工人最低工資的方式。但在新法下,企業連聘請臨時工都要簽合同,解雇員工有困難,成本支出亦相應提高,對企業影響很大。并且,這會間接造成低技術工人的失業。
新《勞動合同法》無疑給中小企業增加了人力成本。今年下半年以來,全球金融危機的影響開始在中國中小企業中顯現,回頭看,張茵敢為人先,其所言所論并非全無道理。
但禍從口出,此言不虛。“提案門”自此成為張茵的一個影子,此后不管做什么事,張茵總逃不脫被媒體質疑。對張茵的“有罪推定”,只因其被視為“資方代言人”。
5月“血汗門”:
輿論壓頂張茵落淚
4月12日,香港SACOM學生組織發布報告,稱2006年胡潤百富榜女首富張茵是“點血成金”,其創辦的玖龍紙業生產環境惡劣、隨意罰款、工傷頻繁,是典型的“血汗工廠”。該組織提供的數張照片顯示,玖龍紙業的車間“廢紙成堆、污水橫流”。
此時,遠在美國的張茵正在為發行3億美元的債券四處奔忙。面對香港學生組織“點血成金”的道德指責,張茵自稱曾為此“哭了起來”,但卻始終沒有回國就此事進行解釋。
張茵的“漠視”激起了SACOM更強烈的不滿。他們開始有針對性向投資玖龍紙業的機構和玖龍紙業的跨國公司客戶發出電郵,要求賣出玖龍紙業股票或停止采購玖龍紙業產品。這些“血汗工廠”報告的傳播對象,都是玖龍紙業的“上帝”。他們或關乎玖龍紙業的融資體系,或影響玖龍紙業的銷售渠道。
5月7日,張茵成功地在美國完成3億美元融資任務后,急匆匆趕回東莞召開新聞發布會并組織媒體記者對玖龍紙業車間進行了現場參觀。在新聞發布會面對記者的提問時,張茵一度情緒失控地說:“冤,太冤了!應該去和同類型的企業作橫向比較嘛,‘血汗工廠’,怎么能這么定位玖龍?”
爽朗、情緒化、精明與草根氣質,在張茵身上復雜地糅合在一起。張茵不是一個能高明自如、了無痕跡地把控自己喜怒情緒的人。在大部分時間里,她躲避著媒體的追逐,但一旦直面媒體,她卻每每忍不住、迅速地陷到激動的狀態里。
不過記者在此后參觀玖龍紙業生產車間時明顯看出,玖龍已經提前將預備給媒體參觀的車間掃灑干凈,地面竟然可以映照出人影,這與加工廢紙的車間天差地別。
香港SACOM學生組織已經將“血汗工廠”事件由“勞工權益”范疇演變成沖擊玖龍紙業企業安全的“資本事件”,成為玖龍紙業未來融資和加速國際化中難以消除的障礙。
5.12四川大地震次日,張茵即讓玖龍紙業認捐1000萬元,是在此次抗震減災捐款行動中行動最快的民營企業家之一。不過,很快又有相應說法,說她之所以反應那么快、錢也掏得不少,跟她急于洗刷“血汗工廠”的壞名聲有關。
2008年的張茵,真是怎么做都被人質疑。
12月“破產門”:
遠避美國樂觀再戰
造紙業屬于資金密集性行業。喜歡追求盡善盡美的張茵,在建廠之初就采用全球著名的紙機生產商福伊特的設備,第一臺紙機年產能20萬噸,遠超當時多數造紙廠5萬噸紙機的規模,之后陸續建成10余條生產線,每條生產線的投資均動輒上億元。
如此大手筆投入,張茵主要靠銀行貸款。自從在美國獲得了來自中國銀行海外分行的第一筆貸款后,精明干練的張茵逐漸與銀行業建立起密切關系,并逐漸將貸款轉移到美資銀行。而她多年在銀行面前塑造的形象是:“只要給我錢,我就能做大!
十年來,玖龍紙業給張茵帶來了巨大的財富和名聲的同時,也給張茵保留了過于樂觀自信的心態。在金融危機蔓延的2008年,張茵依然在大力擴張,她似乎已經陷入了不斷“求大”的怪圈:不斷借貸,不斷投產,然后繼續借貸,繼續擴張。
也許,屢屢被置于輿論風暴口的心理壓力,需要通過事業上永不停歇的擴張,才能得以稍稍舒緩。
然而這一高增長、高負債的模式在遭遇全球金融危機爆發后已然難以為繼。當“破產門”傳言四起時,張茵面對記者的詢問再也無意理會,而是遠避美國,去思考她的下一步。
坐以待斃,絕對不是張茵的性格。削減資本性開支,開發更多的適合中小企業的產品等系列措施正在玖龍紙業迅速執行。
經歷過早年創業之艱辛的張茵畢竟與眾不同,生性樂觀,熱愛生活的她眼下正和家人在美國歡度圣誕節,也許這才是真正的張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