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環境保護部部長周生賢24日在第十一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六次會議上作報告時稱,水污染防治工作將以污染減排為中心,以飲用水水源保護為重點,以跨行政區域水質目標考核為手段,進一步加大水污染防治力度。
周生賢在報告中表示,當前水污染防治工作還存在以下問題:水環境安全仍然面臨威脅;主要污染物減排面臨巨大壓力;飲用水水源水質安全依然面臨威脅;重點流域水污染防治規劃實施進展緩慢;突發水污染事件時有發生;環境監管有待加強。今后工作將采取以下措施:
促減排,嚴準入
周生賢稱,今后將全面落實《節能減排綜合性工作方案》,著力推進結構減排,督促地方各級人民政府加大對造紙、釀造、印染、制革、醫藥、選礦以及化工等行業落后產能淘汰力度,大力推進技術改造;加快推進工程減排,進一步加大城鎮污水處理工程建設力度,在36個大城市率先實現污水的全部收集和處理;大力推進管理減排,不斷加大環境執法力度,嚴厲打擊環境違法行為,積極推進清潔生產,引導循環經濟有序發展。繼續實施主要污染物減排考核制度,強化地方政府減排責任。
針對近兩年將有4萬億元的投入用于基礎設施建設和社會醫療保障等工作的情況,周生賢表示將嚴格擴大內需過程中的環保準入。在環評審批方面,對國家政策支持、符合擴大內需要求和環保法律規定的建設項目要加快環評審批,開辟“綠色通道”。同時,對高耗能、高污染項目從嚴把關,嚴禁審批國家明令淘汰、禁止建設、不符合國家產業政策和環保政策的項目。
抓重點,保水源
周生賢稱,將進一步強化重點流域水污染防治工作,實施規劃執行情況評估考核制度,推動地方政府加快規劃項目建設。督促太湖等重點流域實施更加嚴格的水污染物排放標準。強化對點源的監督管理,研究面源污染治理綜合措施,開展內源污染防治,采取調水、清淤、生態修復等綜合措施,切實改善重點流域水環境質量。將產業結構調整與重點流域水污染防治工作有機結合起來,在水資源緊缺、水污染嚴重的流域、區域,把強化產業結構調整、加大淘汰落后產能作為深化水污染防治工作的重要手段,全面提升水污染防治水平。
在飲用水水源保護方面,將嚴格按照水污染防治法的規定,科學劃分飲用水水源保護區;實行最嚴格的保護措施,加大保障飲用水安全相關規劃的實施力度;完善飲用水水源保護區分級管理制度,強化保護區內建設項目和人為活動的監督管理,嚴肅查處環境違法行為。
重農村,建考核
在農村分散水源地的監測與管理問題上,周生賢稱,將因地制宜處理好農村生活污水和垃圾,加快人口集中和環境敏感地區鄉鎮污水集中處理設施建設。積極防治土壤環境污染,在深入做好土壤污染調查的基礎上,啟動農村土壤污染修復試點工程,確保農產品質量安全。繼續推進農村環境綜合整治,繼續擴大鄉村清潔工程建設范圍和規模,大力普及農村戶用沼氣;推廣集成配套的節肥、節藥、節水實用技術,從源頭防治農業面源污染。
完善跨行政區域水質考核制度也在報告中被提及。與此同時,將跨行政區域水質考核情況向社會公開,接受群眾監督,切實推動地方人民政府落實水污染防治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