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泰股份抓住國內新聞紙市場需求快速增長的契機,通過引進4條新聞紙機使得設計產能達到120萬噸,市場占有率接近30%,已成為當之無愧的國內新聞紙龍頭。不過單純依靠產能擴張的戰略在新聞紙需求減緩、供大于求和上下游的多重擠壓之下,華泰的新聞紙毛利率領先于同行的優勢已不復存在,在新聞紙景氣周期向下的背景下,華泰股份難以獨善其身。
受益于2007年以來節能減排力度的加大,草漿為主的文化紙廠關停一度改善了文化紙的供需狀況,華泰文化紙盈利水平在歷經06年、07年低谷之后,08年有所好轉,不過與晨鳴、銀鴿的文化紙相比,華泰的盈利能力明顯遜色。
2008年底投產的25萬噸離子膜燒堿(50萬噸一期項目)將進一步加大氯堿化工業務在公司主營業務中的比重,盡管公司去年通過收購集團旗下的氯堿化工業務減少造紙所需化工產品的關聯交易和降低成本,但新增氯堿化工產能強周期波動特征將加大公司業績波動。
公司通過設立美國華泰公司收購廢紙和建設魯西北林紙一體化項目、安慶林紙一體化項目對上游原材料進行積極戰略布局,不過見效尚需假以時日。
預測公司2008-2010年分別實現凈利潤4.62億、4.88億和5.5億,對應的EPS分別為0.8、0.85和0.97,目前股價對應2008年8.2倍市盈率。
由于新聞紙、文化紙行業景氣下行,而且公司即將投產的氯堿化工產品處于過剩狀態,聯合證券給予公司“中性”評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