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晨鳴紙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是在壽光縣造紙廠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壽光縣造紙廠是1958年建成的地方國營企業,從建廠到1986年的28年間,企業積累的總資產僅有1470萬元,其中凈資產502萬元,年生產能力6000噸。1986年底,企業陷入虧損狀態,到1987年2月,壽光造紙廠出現長達7個月的連續虧損,負債1100多萬元。
21年后的今天,這個差點破產關門的縣辦造紙小企業,憑借著驚人的內部管理控制能力、高效的滾動式發展戰略和低成本擴張戰略,頑強地成長壯大起來。如今的山東晨鳴紙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總資產達260億元,年紙品生產能力近400萬噸,經濟效益主要指標連續13年名列全國同行業首位,跨入中國企業500強和世界紙業50強,被評為中國上市公司百強企業和中國最具成長性的50家藍籌公司之一;“晨鳴”商標被認定為“中國馳名商標”;2006中國品牌500強中,晨鳴以36.48億元品牌價值列同類品牌第一。2008年6月在香港聯交所成功發行H股,成為全國惟一發行A、B、H三種股票的上市公司。晨鳴紙業正穩健地向全球一流造紙企業沖刺。
與市場接軌不破不立
縣辦企業應引入先進企業管理機制
1987年初,壽光造紙廠領導班子調整后,新的一班人擔負起在市場經濟條件下艱苦創業的重任。從1987年下半年開始,壽光造紙廠選準改革三項制度這一切入點,在全省同行業率先對人事、用工和分配制度進行了大刀闊斧地改革。上崗靠競爭,收入憑貢獻;能者上、平者讓、庸者下;在全廠范圍內引入競爭機制,打破國家干部與工人、正式工與合同工、有文憑與無文憑“三個界限”;在分配上,各盡所能、按勞分配、多勞多得。三項基本制度的改革,建立起了新的用人、用工和分配機制。機制活,企業興。1987年當年企業扭虧為盈,并逐步踏上了良性循環的軌道。到1989年,實現產值2375萬元,創利稅973萬元,其中利潤524萬元,經濟效益被列在全省114家造紙企業的首位。
三項制度改革雖然能調動企業和員工的積極性,但卻不能從根本上解決企業的經營機制轉換問題;要想大發展,必須迅速地從機制上與市場接軌,從企業的產權關系上進行改革。
1993年,壽光造紙廠被列為山東省首批50家股份制改造試點企業。同年9月28日,通過定向募集的方式,順利完成了股份制改造,山東壽光造紙(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成立,搭上了企業產權改革的頭班車。
1995年,壽光造紙廠利稅總額第7次列全省造紙行業首位,利潤額從1994年的全國造紙行業第四位躍居第一位。
在股份制改造成功的基礎上,晨鳴紙業又把企業上市作為增強企業造血功能、加快發展的關鍵來抓。為適應企業上市的要求,1996年12月6日,壽光造紙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更名為山東晨鳴紙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1997年5月26日晨鳴紙業以10倍市盈率在深交所掛牌交易,募集資金5.46億元,成為全國造紙行業第一家B股上市公司。2000年,又成功地把握住國家對B股上市公司增發A股的機遇,于2000年11月20日在深圳證券交易所成功增發A股7000萬股,募集資金14.56億元。2004年又成功發行20億元可轉換公司債券。短短幾年時間里,晨鳴紙業共募集資金40億元,為公司大規模進行技術改造、做大做強奠定了堅實的資金基礎。
從嚴治廠,強化制度建設
融入晨鳴文化,是低成本擴張戰略取得成功的關鍵
在全國造紙行業里,晨鳴紙業為人所津津樂道的,是其通過租賃、控股、合資、收購等多種形式,大力實施的低成本擴張戰略。在10多年時間里,先后重組10多家陷入困境的國有企業,演繹了重組一個、搞活一個的“晨鳴現象”。
1996年,是晨鳴資本運作的新起點。元旦剛過,山東省委領導希望壽光造紙集團將長期不能正常生產的齊河縣山東黃河板紙廠經營起來。
山東黃河板紙廠有當時全國最大的板紙生產項目,從爭取立項到二次停產,前后共12年的時間,因為制漿工藝不過關、企業管理混亂等原因,遲遲不能投入正常運行,共計生產板紙不到1萬噸,而債務卻累計達到3.4億元。
1996年6月,晨鳴紙業以每年向對方交納500萬元的租賃費,租賃經營山東黃河板紙廠,企業定名為“山東壽光造紙集團齊河板紙廠”。山東省第一個跨地區租賃經營的國有企業由此誕生了!包S河”起死回生,當年實現利稅515萬元,以后每年實現利稅達5000萬元左右。接下來幾年時間,晨鳴紙業又先后投資6億多元建成了齊河晨鳴工業園,新上了年產18萬噸的高檔板紙生產線,使生產能力由原來的3萬噸提高到30萬噸,成為我國最大的箱板紙生產基地之一。2007年創利稅達2.37億元。
“晨鳴在實施低成本擴張過程中,堅持圍繞造紙這一主業來進行,并購企業絕不僅僅將其救活,而是把它們變成一張張行業中的王牌。”董事長陳洪國如是說,“也沒什么絕招,就是靠輸入管理和人才,整合制度建設,隨后進行全面技術改造!
租賃“黃河”成功后,晨鳴又對漢陽造紙廠進行重組。
漢陽造紙廠是原輕工業部的定點廠,被稱為全國八大紙廠之一,曾經有過輝煌的歷史。但進入20世紀90年代以來,漢陽造紙廠逐漸衰落:到1997年,資產負債率高達98.7%,總負債7億多元,已到了破產的邊緣。
雙方經過進一步考察、洽談,最終商定,漢陽造紙廠以部分優質資產作價2億元入股,占49%的股份;晨鳴紙業以現金2.08億元入股,占51%的股份,組建“武漢晨鳴漢陽紙業有限責任公司”,合作期限50年。晨鳴紙業派出執行董事、副總經理陳洪國出任總經理。
1997年隆冬,陳洪國率領20多名晨鳴員工踏上了華中大地。漢陽造紙廠管理的癥結比當年的壽光造紙廠更為突出、更為復雜。陳洪國覺得,新成立的漢陽公司要有一個良好的開端,首先要借新老公司交接的機會解決人浮于事、人員過多的問題。
改革的第一步,是實行定員定崗。
陳洪國倡導的“能者上,平者讓,庸者下”的用人機制迅速建立起來。企業機制的轉換和員工觀念的轉變,使各個環節、各個崗位分工明確,責任到人,徹底解決了過去推諉扯皮、“踢皮球”的問題,企業迅速從“怪圈”中跳了出來,工作效率和工作質量不斷提高,1月份恢復生產,當月便扭虧為盈,利潤達225萬元。
“一個企業要走上正軌,必須從嚴管理。否則,一盤散沙,那將沒有任何戰斗力。像漢陽紙廠這樣一個傳統的國有企業,職工有著根深蒂固的計劃經濟觀念,只有從嚴治廠,員工才能形成合力,企業才能步調一致,五指并攏,握成拳!标惡閲缡钦f。
晨鳴經營管理機制的活力不斷顯現,到3月底,武漢晨鳴正式運行3個月,實現利稅1324萬元,其中利潤1018萬元,實現了首季“開門紅”。
1999年,陳洪國率領公司員工不斷進行挖潛改造,在設備、人員沒有大幅增加的情況下,利稅比1998年翻了一番,達到1.8億多元,成為武漢市屈指可數的利稅大戶之一,在全國造紙業的排名中,列晨鳴集團總部之后的第二位。武漢晨鳴成立10年來,在湖北省累計創利稅20多億元,提供就業崗位5000多個。同時,還成功盤活了赤壁晨鳴等幾家企業。
2005年9月,對曾是全國生產規模最大的造紙企業吉林造紙廠進行戰略性重組,成立了吉林晨鳴紙業有限責任公司,開展了大規模的技術改造和項目建設。目前已經形成了25萬噸高檔文化紙和15萬噸高檔環保書寫紙的生產能力,公司經營運行情況穩定,產銷勢頭良好。
輸入晨鳴理念,強化制度建設,融入晨鳴文化,是晨鳴紙業集團低成本擴張戰略取得成功的關鍵。同時,實現管理的統一和集中,保證戰略意圖、管理理念得到強有力的執行。在晨鳴的整合下,一個個瀕臨破產的大型造紙企業獲得新生,形成了進軍國際市場強大的晨鳴艦隊。
打造綠色產業 加速國際化進程
“晨鳴”向全球一流造紙企業沖刺
2001年5月初的一天,時任武漢晨鳴漢陽紙業公司董事長兼總經理、35歲的陳洪國,擔任集團公司董事長。
“未來的晨鳴,不能僅僅是中國的晨鳴,必須是世界的晨鳴。晨鳴集團必須以國際化的視野進行定位,搶抓新機遇,迎接新挑戰,躋身于全球一流造紙企業行列!
2005年3月,江西晨鳴年產35萬噸輕涂紙生產線一次性投產成功,陳洪國實施的國際化發展戰略向前推進了一步。這一項目的投產運行,不僅引進了外資,進一步優化了產品結構,壯大了晨鳴集團的實力,更重要的是通過與國際一流企業的合作,引進和嫁接國際先進的管理經驗和運行模式,促進晨鳴全方位與國際慣例接軌。與此同時,晨鳴紙業與世界最大的特種紙生產企業法國阿爾諾維根斯公司合資建設了年產10萬噸特種紙項目。
2006年11月26日,被列為國家重點項目的湛江晨鳴70萬噸木漿工程在廣東省湛江市隆重奠基。該項目是經國務院批準的大型國家重點項目,是國家推進林、漿、紙一體化建設的重點工程,2005年11月國家發改委通過招標確定由晨鳴紙業承建。項目設計規模為年產漂白硫酸鹽闊葉木漿70萬噸,配套建設速生豐產林基地300萬畝,總投資94.3億元,建成投產后,對推進晨鳴紙業林、漿、紙一體化進程、優化結構、實現又好又快發展產生重大影響。
2006年11月30日晚,晨鳴紙業總投資24.56億元的年產30萬噸超壓紙項目試車成功。全套設備由芬蘭美卓公司引進,配備了DCS、QCS和電器傳動系統,紙機設計車速每分鐘2000米、網寬11.15米、紙幅寬10.635米,是目前世界上紙幅最寬、車速最快、單機產能最高的造紙生產線。
2007年1月10日,吉林晨鳴18萬噸輕涂紙項目試車成功,晨鳴紙業為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譜寫出新的篇章。
截至2007年底,晨鳴紙業生產能力由2000年的50萬噸增加到400萬噸,利稅、利潤指標分別為2000年的4倍和6倍,主要經濟指標連續13年保持了全國同行業第一位。
在企業發展中,晨鳴紙業始終以高度的社會責任感,致力于建設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企業,將環境保護視為“生命工程”。上世紀90年代,為與企業生產規模相適應,建設了日處理100噸堿回收和4萬立方米中段水項目,實現了廢水達標排放。此后,隨著新項目的建設,在本部又陸續新上了日處理200噸堿回收、6萬立方米中段水、3.5萬立方米中段水和厭氧處理等項目,使環保與造紙配套發展。這方面,已累計投入20多億元,各子公司均實現了環保達標。在此基礎上,加強了環保產業化管理,全面推進節能降耗、資源綜合利用。自備電廠燃煤產生的灰、渣用于生產水泥和新型建材;厭氧處理污水過程中產生的沼氣回收脫硫發電;造紙產生的污泥生產有機肥料,延伸了環保產業鏈。在生產系統,實施了分質、分量、分工序、分工藝用水,實行封閉循環使用,抄紙白水回用率達到95%以上,水循環利用率達到85%以上,在全國同行業率先通過ISO14001環境體系認證,被評為山東省環境友好型企業。去年,晨鳴紙業投資近4000萬元,建成了國內首例大規模造紙廢水深度處理工程,日處理3萬立方米中水回用項目,經處理后的廢水全部回用于生產,污染物及排污總量減少40%,年最大可減少COD排放量3600噸,為振興我國民族造紙工業闖出了一條新路子。2008年晨鳴紙業榮獲山東省節能先進企業稱號。
據中國企業聯合會、中國企業家協會公布的2008中國企業500強排名顯示,晨鳴紙業再次進入中國企業500強,繼續保持行業首位。
今年6月份,晨鳴紙業董事長陳洪國榮獲美國銳思“年度最佳CEO獎”。在他的率領下,晨鳴紙業正穩健地向打造全球一流造紙企業的目標邁進。
山東晨鳴紙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
山東晨鳴紙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是以制漿、造紙為主業的大型企業集團,全國首家A+B+H股三種股票上市公司,擁有武漢晨鳴、晨鳴熱電、齊河晨鳴、湛江晨鳴、江西晨鳴、赤壁晨鳴、延邊晨鳴、海拉爾晨鳴、吉林晨鳴等10多家子公司?傎Y產260億元,年紙品生產能力近400萬噸,進入中國企業500強和世界紙業50強,被評為中國上市公司百強企業和中國最具競爭力的50家藍籌公司之一, “晨鳴”商標被認定為中國馳名商標。
目前,集團擁有國家級技術中心、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及多條國際一流水平的造紙生產線,主導產品為高檔銅版紙、白卡紙、輕涂紙、新聞紙、雙膠紙、電話號簿紙、靜電復印紙、箱板紙、書寫紙、高密度纖維板、強化木地板等,其中12個產品被評為“國家級新產品”,23個產品填補國內空白,4種產品列入“國家免檢產品”,產品遠銷英國、日本、美國、澳大利亞等50多個國家和地區。企業經濟效益主要指標連續13年保持全國同行業首位,在全國同行業率先通過ISO9001質量體系認證和ISO14001環保體系認證,先后榮獲“全國五一勞動獎狀”、輕工業全國十佳企業、中國企業管理杰出貢獻獎、全國精神文明建設先進單位等省級以上榮譽稱號150余項。
面對全球經濟一體化的機遇和挑戰,晨鳴集團以發展為主題、以創新為動力,大力實施國際化戰略,致力于建設成為全球最具影響力的造紙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