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國際環保組織綠色和平發布報告《防治水污染,綠色和平在行動》,報告指出:中國是一個嚴重缺乏水資源的國家,在水資源緊缺的情況下,中國正面臨嚴重的水污染。綠色和平的水污染防治項目從推動“清潔生產”和“企業信息公開”兩個方面入手,匯集政府、企業、專家和關心中國水污染問題的公眾的力量,努力促成積極的改變。
無獨有偶,作為造紙業領軍企業之一的金光集團APP,深刻感受到社會日益增長的用紙需求以及造紙業對未來經濟和自然資源發展的影響,于2008年6月27日制訂“立足中國,綠色承諾”宣言,就噸紙漿耗水、噸紙漿排水、化學需氧量(COD)等設定了明確目標。本著公開、誠信和嚴格自律,APP(中國)在10月14日又發布綠色承諾首份季報,將企業生產過程中清潔生產、節能減排等方面的指標達成情況向社會做出了報告,實現了企業信息公開。
環境問題的批評者綠色和平和被批評者造紙企業APP(中國),在清潔生產、節能減排這個理念上,難得地出現和諧呼應。綠色和平以文字倡導社會公眾、政府和企業共同努力,APP(中國)則以實際行動來落實企業責任、公開企業信息、實踐綠色承諾。
造紙業一向被視為污染嚴重大戶,污水橫流、臭氣熏天、煙塵滾滾是很多造紙廠留給社會公眾的形象。2005年,全國造紙行業廢水排放量為36.7億噸,占全國工業廢水排放總量的15.1%,COD排放量為159.7萬噸,占全國工業COD排放總量的28.8%;2006 年,全國造紙工業廢水排放量為37.4億噸,占全國工業廢水總排放量的17.98%,排放廢水中化學需氧量(COD)為155.3萬噸,占全國工業COD總排放量的33.6%。2007年,全國造紙業的廢水排放量和COD(化學需氧量)排放量分別占到了全國工業污水排放總量和COD排放量的17%和35.2%。
水是制漿造紙的主要消耗資源,造紙業主要污染物也是通過污水排放產生的。因此,降低噸漿和噸紙的耗水量、減少污水中主要污染物濃度,是造紙業實現清潔生產、節能減排的關鍵。國家發改委2007年發布的《造紙產業發展政策》明確指出:到2010年實現造紙產業噸產品平均取水量由2005年103立方米降至80立方米、綜合平均能耗(標煤)由2005年1.38噸降至1.10噸、污染物(COD)排放總量由2005年160萬噸減到140萬噸,逐步建立資源節約、環境友好、發展和諧的造紙產業發展新模式。
綠色和平倡導:“清潔生產”是一種應對水污染問題的全新思路。從源頭和生產鏈上每一個環節減少水污染的方法,當中包括原料來源、加工過程、產品設計及使用,到棄置方式的每一個步驟,都是清潔生產所涉及的范圍。 清潔生產鼓勵以一種預防性原則進行工業生產,實現真正的環境保護。
作為林漿紙一體化綠色循環經濟的實踐者,APP(中國)通過“生態營林、環保制漿、綠色造紙”的理念,將清潔生產、節能減排落實在企業行動中踐行承諾。在營林過程中,APP以環山水平作業的方式減少水土流失,保留林緣植被和林間雜草以維護生態和減少土壤水分蒸發;工業化育苗控制和節約苗木生產用水量,滴灌方式營林提高水資源利用率并降低水的消耗。這些具體措施體現了企業對資源的珍惜和環境的愛護。
在制漿生產中,APP將污染控制在過程中,國家規定的制漿企業COD排放濃度為400毫克/升,APP金海漿紙的COD排放濃度為100毫克/升以下。金海漿紙通過堿回收鍋爐燃燒廢物發電,相當于每年節約標煤70萬噸,少排二氧化硫2131噸,每年減少排放COD18萬噸,廢水2億噸。國家環保部主要污染物減排工作簡報第十期指出:海南金海漿廠木漿生產線,代表目前最先進的制漿工藝,黑液提取率高于99%,漿回收率大于98%。企業污水處理廠的二級生化處理設施和三級處理裝置,采用混凝沉淀法進行生化深度處理,使排放水體中的COD濃度能夠降低到100mg/L 左右,遠遠優于國家制漿污水排放標準,噸漿COD排放0.15kg 。
在造紙環節中,APP力求將耗水量和污染物排放降至最低。國家規定的噸紙污水排放量是60噸,APP金海漿噸紙污水排放量8.65噸,金東紙業噸紙污水排放量7噸以下,約為國家標準的1/8;國家規定的造紙企業噸紙COD(化學需氧量)排放排放量為6kg/噸紙,APP的噸紙COD(化學需氧量)排放排放量為0.61 kg/噸紙,約為國家標準的1/10。
2006 年,我國紙及紙板產量6500萬噸,紙漿消耗量為5992萬噸,造紙工業廢水排放量為37.4億噸,占全國工業廢水總排放量的17.98%,排放廢水中化學需氧量(COD)為155.3萬噸,占全國工業COD總排放量的33.6%。2006年,APP金東紙業產量205萬噸,約占全國產量的3.1%,金海漿產量120萬噸,約占全國木漿產量的1/12。如果全國的紙漿企業都能達到APP的環保水平,每年造紙業可以節約用水上百億噸,制漿業節約用水幾十億噸,全行業COD排放量可減少近百萬噸。
綠色和平倡導:從源頭入手,推動企業清潔生產,從生產的每個環節減少或避免污染;同時與各級政府合作,推動環境信息透明公開,賦予公眾監察環境問題的權力。APP(中國)通過生產實踐,把污染物控制在生產過程中,將生產中的資源消耗指標和污染物排放指標公之于眾,向社會公開信息并作出莊嚴承諾,接受社會監督。環保組織的倡導和企業的行為,在清潔生產、節能減排的行動中形成了不謀而合的和諧呼應。
中國的造紙業,一直是備受環保組織批評和抨擊的重點行業,也是社會公眾極其關注的熱點行業。但從APP綠色承諾的行動和綠色和平關注水污染報告的和諧呼應,我們可以感覺到,在可持續發展的道路上,我們的造紙企業已經邁出了可喜的步伐,企業負責任的行為已經成為可持續發展理念的具體實踐。在可持續發展的道路上,我們需要大聲疾呼的倡導者,但我們更需要一大批如APP一樣腳踏實地的實踐者和行動者,只有這樣,我們才能堅持可持續發展的理念,才能實踐可持續發展的理念,才能真正實現社會發展的和諧。(任文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