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南陽市是南水北調中線工程重要的水源地,也是生態重要的敏感區。丹江口水庫建成后,特別是從20世紀九十年代以來,南陽市委、市政府先后出臺了一系列的保護生態、治理污染的規劃和措施,大規模整治釀造、造紙等280多個重點污染源,南陽人要把政績融在水里,把豐碑刻在青山上。
這里是河南省南陽市淅川縣的泰龍紙業集團,從頗有氣勢的大門就可以看出,當年這家企業有著曾經的輝煌,然而,現在卻已經今非昔比了,F在的泰龍紙業集團,廠房陳舊不堪,大部分玻璃都殘缺不全,連門上的鎖都已經銹跡斑斑了,墻上的生產標語也隨著時光的流逝變得支離破碎了。雖然廠子已經破敗了,但這里的綠色植物卻生機盎然,負責留守的企業副總經理楊大勝說,南陽市要求,企業關閉,綠化生態不能丟。
這家紙業集團也是適應南水北調中線工程建設而興建的,當時為了防止渠首水源地水土流失,淅川縣大力發展種植龍須草,這是一種比較稀有的植物,而龍須草又是治漿的上等材料,為了實現對龍須草的深加工,泰龍紙業集團應運而生。當時,他們生產的紙漿遠銷日本、德國等國家,而且供不應求。
當時泰龍紙業的年產值達到3億元,占整個淅川縣國民生產總值的1/3,就是這樣一個紅紅火火的企業,為了南水北調中線工程,被勒令關閉了。1996年以來,南陽市有計劃地對800家重污染的十五小企業實施了強制關停,凡是可能給庫區造成污染的項目,一律實行環保一票否決,九五以來,南陽水庫周邊的區域沒有新上一家重污染企業。
淅川縣是國家級的貧困縣。但是,為了確保一渠清水,縣里仍舊從拮據的財政中抽出4000多萬元建設了一個現代化的污水處理廠,對縣城內的城市污水進行集中處理。在這個污水處理廠,可以隨時對處理后的污水進行人工和自動監測,保證污水處理達到零排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