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8月間,陜西一客商到青銅峽洽談一個投資達5000萬元的項目,因缺乏環保配套措施而遭到婉拒。自去年至今年8月底,因“副作用”較大而被青銅峽市拒絕的項目共有十余個,涉及投資額近億元。市委書記高萬金說,盡管發展壓力很大,但加快發展要把科學發展放在首位,絕不能僅用GDP數字來衡量發展速度。
面對招商引資競爭的日趨白熱化,青銅峽市在新上項目中卻設置了一道道 “綠色門檻”,認真把好項目審批關,嚴格執行環境影響評價制度,對不符合環保及城市規劃要求的項目一律不予批準。
青銅峽市不僅防止出現新的污染源,而且還著力治理歷史污染問題。先后投資6000萬元,對市區多個污染源點進行了限期治理,關停小鍋爐、窯爐數百臺;投資3000多萬元推進城市集中供熱,避免了小鍋爐燃煤對大氣的污染;投資近億元建成日處理能力1.2萬噸的城市污水處理廠和日處理能力2.5萬噸的中水處理廠,經過處理的中水全部用于大唐國際發電冷卻用水。
青銅峽市發改局局長史君介紹,為求得“綠色”增長,該市跳出GDP“圍城”,先后關停華麗、懷遠紙業等十余家工藝落后、生產能力低、污染較大的小造紙廠和小化工廠。
青銅峽市拒批“不合格”項目,并沒有嚇跑投資者,反而吸引了大批客商“扎堆”前來投資興業。去年以來,有50家環保達標項目先后落戶該市。今年1至8月,該市完成工業總產值111億元,實現工業增加值28.1億元,同比分別增長7.7%和5.9%。因轉變經濟增長方式,該市在第八屆全國縣域經濟基本競爭力評價中,西部百強縣位次前移至第38位,并評為新時期縣域經濟科學發展優秀范例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