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全面推進集體林權制度改革的意見》推行兩個多月以來,多家造紙公司研究取得林權的可能性,華泰股份、岳陽紙業、太陽紙業、博匯紙業等開始著手擴大林紙項目。造紙產業可望規避大量進口木漿受制于人的風險。
產業一體化增強競爭力
近日,國內新聞紙行業龍頭企業———華泰股份發布的2008年上半年報顯示,營業收入同比上漲14.24%%,達到33.72億元;凈利潤同比上漲12.58%%,達到3.16億元。
除華泰股份外,另有6家造紙公司:岳陽紙業、晨鳴紙業、美利紙業、太陽紙業、博匯紙業、福建南紙相繼傳出喜報。
與此同時,借助今年7月14日國家頒布的《關于全面推進集體林權制度改革的意見》的東風,這些上市紙企也同時在林權謀求之路上獲益頗豐。
造紙行業研究員雒雅梅認為,幾乎占據我國林槳半壁江山的進口原料今年已提價24%%左右,且上漲趨勢未止,“眾紙業上市公司對上游林業的渴望十分迫切,林權改革也使相關公司吃了定心丸!
華泰股份證券事務代表曹延濤表示,華泰股份已在東營60萬畝速生林擁有協議林,目前正在進一步謀求取得安慶240萬畝速生林的林權。
此外,岳陽紙業目前擁有林場98.59萬畝,且已進入輪伐期,可以滿足其造紙需求。2008年5月,岳陽紙業還收購了駿泰公司股權及配套的14萬公頃林地。
而太陽紙業今年也在老撾成立了中國太陽老撾有限公司,主要從事育苗和示范林的建設。太陽紙業稱,上述項目的經營將幫助上市公司大大增強對原材料的控制能力。
博匯紙業證券事務代表潘慶峰告訴記者,博匯紙業目前正在論證林業項目,“上市公司將選擇在南方或者國外發展林業項目!迸藨c峰還表示,林權改革后,公司將研究取得林權的可能性。
林權指森林、林木和林地的所有權、使用權、收益權和處置權。按照法律規定,除林木有個人所有形式之外,其余均歸國家或集體所有。此次林權改革就是將林地的所有權與林木的經營、處置權分離,允許個人在政策許可的情況下,充分享受林木資產帶來的收益。
與林業關系最密切的下游行業就是造紙業。目前,全國種植的5500萬畝速生豐產林主要用于造紙。業內人士表示,進一步明確林權所有制,加快放寬林木資產的使用權和收益權,不僅可為推動“林紙一體化”鋪就宏觀政策環境,而且能夠促進林權的流轉。
對于造紙行業而言,林權進一步放寬,有助于紙企進入上游林企,符合“林紙一體化”的戰略要求。由于紙企多為資金充裕企業,所以收購林業資產將為林業注入充足的資金。
顯而易見,具備自有林地企業的可以規避上游成本上升帶來的沖擊,收益期也將大大提前。記者了解到,很多企業已經通過租地或和當地農戶合作的方式開展了造林合作,趁著此次改革的東風,能夠快速進入開展合作的通道。對于部分企業而言,如晨鳴、岳陽等,已經收購了林地,并已具備一定的植被,收益期將加快。一句話,具備自有林地使用木漿企業———產業鏈一體化競爭優勢更為明顯。
林權改革不能阻礙天然林保護
從林權改革意見中不難看出,諸多做法是將農村家庭承包經營制度從耕地向林地拓展和延伸,是對農村土地制度的一次重大變革。站在發展農村生產力、促進農民特別是山區農民脫貧致富的角度,這次林權改革將起到推動作用。與此同時,專家提醒,也需要預防改革可能在環境保護方面帶來一些意料之外的影響,設計好應對之策。
有關人士推測,林權改革全面鋪開之后,大片林地將在短期內迅速流轉、集結到某些商業造林公司手中,被他們全部替換完之后再種各種經濟林,包括農業經濟林和工業經濟林。后果就是,森林成了最簡單的纖維、生物燃料、果品、藥材這些“農產品”或者說“商品”。
評論人士表示,集體林權改革,除了“提高資源成本”、“幫助農民增收”之外,也給了愿意投身森林保護的人一次機會。一個國家光有森林面積、森林覆蓋率是不夠的,只有這片森林擔當起生態效益、生物多樣性效益、水土保持效益、自然景觀效益的時候,才算合格。衡量一個國家環境保護能力的重要指標,是它的自然保護能力,尤其是天然林保護能力。
紙業分析員表示,林權改革之路或許會有很多陷阱,如何能在紙企與林業保護之間找到平衡點,是各方面都要動腦筋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