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造紙業面對原材料價格高漲、環保要求節節上升,該如何應對已成企業發展的主要問題,外資造紙業進入國內可能正另找“出路”。臺灣造紙業龍頭永豐余集團,近日就因北京平谷的造紙廠土地爭議裹足不前。據記者了解,由于2006年12月23日國土資源部下發了自2007年1月1日起實施的《關于發布實施『全國工業用地出讓最低標準』的通知》,影響了永豐余在平谷區囤積土地的利益,因此這個來自臺灣、勢力雄厚的財團,正透過各種管道,要求平谷區政府做出符合于該集團利益的決定。后續發展,值得密切觀察。
永豐余集團從2004年開始,在北京市平谷區以開發造紙行業為理由,圈下了四百畝土地。在繳納百分之三十定金后,其余的資金歷經四年都無法到位,其間也沒有對投資行業提出任何可行性分析。造紙行業早已經國際認定屬于高污染行業,永豐余遲遲不愿提出可行性分析,主要原因應該是該集團高層判斷,相關計劃無法通過北京市政府對環保的要求。此外,也可能與該集團計劃將土地挪做其它用途有關。
這次的爭議爆發,主要在于根據國土資源部下發了自2007年1月1日起實施的《關于發布實施『全國工業用地出讓最低標準』的通知》,永豐余集團所持有的四百畝土地,未開發部分應按照政府規定,繳納最低每畝為13.6萬的土地出讓金。但是,永豐余只愿意繳納每畝3萬元。該集團并透過各種管道向平谷區政府表示,他們關系良好,相關部門一定會予以配合。
永豐余集團是臺灣的上市財團,以經營高污染的紙業產品起家,2006年公司營收約人民幣120億元。隨著兩岸關系逐漸透明開放,臺灣永豐余集團仍以黑箱作業的方式獲取商業利益,并拒絕配合政府相關規定,令人難以理解他們管理層的思維與想法。北京市政府的處理方式與態度,值得持續觀察,因為本案也將成為政府在處理許多以產業為名,四處圈地的外資與臺資企業的指標性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