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新一輪紙品漲價推動,原本發展較為落后的云南造紙業則面臨著更多挑戰。廢紙消耗能力低、產業鏈不完全、生產規模較小等因素制約著紙業發展。據不完全統計,云南80%以上的廢紙均不在本省消化,而是直接拉往省外,如四川地區等紙企進行回收處理。
云南陸良銀河紙業生產技術專家趙先生介紹,從整個大環境看,中國回收廢紙利用率為30%左右,而美國、日本等國家廢紙處理與回收生產能力達到了70%-80%。從此層面講,云南回收、消化廢紙的能力也就更加有限。而目前省內最大消化廢紙的陸良銀河紙業自去年引進新的廢紙脫墨制漿生產線后,也僅能消耗處理5萬噸廢紙,占整個云南年廢紙量的10%-15%。
如何才能使云南紙業具備競爭力,趙先生分析,關鍵在于提高廢紙回收利用率。對于紙企而言,采用并引進脫墨制漿生產線是能提升紙企競爭力的。因為廢紙脫墨制漿技術不僅能縮減生產環節,減少生產成本同時還能使污染負荷減少。他說:“與木材造紙工藝相比,廢紙脫墨制漿技術僅有木材制漿流程的1/5,投資規模也只占木材制漿技術的1/5。由于云南地處西南邊陲,交通運力有限、火車運程遠,使云南紙企在物流運力上承擔較大成本壓力,如果通過此技術在本省對1噸廢紙進行再造,最終要比在省外進行廢紙再造、回流節約成本近600元。”
此外,云南知名紙業人士認為,要發展云南紙業還要突破兩個問題。首先就是加強融資能力,拓展融資平臺、擴大規模效應,從而進行資源整合,這樣企業生產制造的紙張產量在整個國內供應市場上才能占有一席之地,從而才可以與各大紙業競爭紙價。其次,就是要利用豐富的云南林木資源加強科研,開發出高質量低成本的木漿原料,提升紙張質量拓展品牌消費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