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了50萬的貸款,咱老百姓1500畝土地的種樹錢有著落了!”當抱著50萬沉甸甸的“支票”時,雙流縣黃龍溪鎮響水村村委會主任的激動之情溢于言表。昨日,在我市雙流縣舉行了一場特別的抵押貸款發放儀式,以前對抵押房產抵押車子早已見慣不驚,但這次林地也當上了“抵押品”!響水村189戶農民將自己的土地入股合作社,用1500多畝林地抵押貸款了50萬元發展巨桉種植。據悉,這是我市林改鋪開以來首個高數額的林權抵押貸款。
林改邁出市場化步伐
信貸新產品
“專合組織將農戶入股的1500多畝林地集中起來,用其林地的使用權及其部分林木的所有權和使用權,一共貸款了50萬元,作為合作社的林業產業發展資金!”雙流縣城鄉園林綠化管理局局長楊斌介紹說,為了加大林業產業的發展力度,鞏固林改試點成果,今年7月,雙流縣林改辦會同縣信用社、縣現代農業發展投資有限公司、縣林業產權管理中心、黃龍溪鎮政府和永安信用社與雙流縣黃龍溪響水巨桉種植專業合作社達成了林權抵押貸款意向,并在規范林權抵押貸款的相關程序后,金融部門推出了“林權信貸新產品”,最終合作社向專合組織達成了授信50萬元抵押貸款事宜。據了解,以林權作抵押進行貸款,也是我市金融部門為農村產權制度改革推出的林權信貸新產品。“首筆高額貸款的發放,也標志著全市農村產權制度改革邁出了市場化的一步!”相關負責人如是說道。
據了解,為了規范林地的流轉和抵押,我市首個林業產權管理中心在雙流縣正式成立并投入運行。記者昨日在服務大廳里看到, “集體林地流轉的形式與程序”、“集體林地辦理林權證需要的材料”等便民服務式的提示欄一應俱全,工作人員正在抓緊進行林權證的打印工作……雙流縣作為全市林改試點縣,從2007年9月就全面鋪開了林權改革,而率先成立的林權交易中心,也成為全市首個搭建的林權交易平臺,在這里可集中辦理林權登記、林地評估、林權交易、林權證核發等業務。據統計,到2008年6月30日,雙流縣已完成9.2萬宗、18.0956萬畝林地的確權勘界和數據錄入工作,現正加緊林權證的打印核發。
50萬貸款為發展“墊支”
林地作抵押
剛剛領到50萬集體林權抵押貸款的雙流縣黃龍溪響水巨桉種植專業合作社理事長賈成江一臉激動,“這下子,我們的老百姓又有好日子過了!” 守著一座座“金山銀山”,卻從來“守山,不吃山”,過去,響水村的農民們重復著傳統的耕種,獲得那“有口飯吃”的微薄收益;貞浧鹨郧暗那榫埃鳛轫懰宕逦瘯魅蔚馁Z成江不禁感慨萬千。我市林權改革全面鋪開以后,響水村作為雙流縣林改試點確定的“五鎮八村”之一,探索出一條讓林農致富增收的新路子!耙苑N植加工速生林木——巨桉樹為主,我們成立了雙流縣黃龍溪響水巨桉種植專業合作社!”在賈成江口中記者得知,專合組織成立后,村民以林地入股,將林權委托給合作社,合作社將零星分散的林地按照“統一經營、集中管理”的方式成片集中起來規模經營!拔覀儸F入社面積1553畝,涉及到農戶189戶!”賈成江如是說道。
“有了這50萬元的貸款,我們就有了前期投入的資金!”賈成江告訴記者,我們將農民的土地變為資本,以前農民要種樹,最犯愁的就是沒有錢買原料,現在可好了,用貸款的50萬來買種苗、化肥,農民自己不用花一分錢!熬掼竦姆N植要3—5年才能見效益,所以有了這筆高額貸款,我們也少了發展巨桉種植的后顧之憂!”賈成江如是說道。據了解,這筆貸款響水村專合組織將分批有計劃地投入使用,確保每一分錢的落實到位。
“訂單”協議不愁銷
4份收益保收入
“現在響水村村民的積極性都很高,看到了效益的農戶們,都積極地將林地入股,由合作社進行規模經營!”在談到合作社現有1000多畝林地的規劃發展時,賈成江告訴記者,根據這里的土質條件,我們準備栽種竹子和巨桉,因為有龍頭企業的帶動,所以生產出來的竹子和木材完全“不愁銷”!拔覀兎N植的巨桉要與國棟簽訂‘訂單’協議,保障農民的收益,而且,現在沿海地區的木材價格遠遠高于內地,我們還打算將我們的木材遠銷沿海呢!”說到這里,賈成江臉上泛起了希望的微笑。突然從這“零收益”的土地上“長”出了千元收益,賈成江非常激動,他扳著手指給記者算著農民的收益“4本賬”:首先農民以土地形式入股,我們每年會付給他們50元/畝的租金;同時,合作社的經營效益是按照農戶、合作社、村集體的6∶2∶2分成,那么每年農民還能收到“6份”的分紅;不僅如此,農民還可以當“產業工人”,到自己的林地上打工,獲得務工收益;除此之外,林下套種養鳳凰雞或者食用菌的“以短養長”模式,還能為農民在頭幾年的“空窗期”,增加一筆額外收益!拔覀兂醪焦浪懔艘幌,以前農民每畝地只有幾十元的收益,而現在種植了巨桉之后,3—5年后每畝巨桉的收益可以達到1500元左右,如果加上其他的收益,這里的農戶每年的人均收入將突破萬元呢。”相關負責人如是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