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國內糖價到了3200元/噸的低位,基本上跌破了大部分制糖企業生產成本價格! 4日上午,廣東省糖業協會副理事長翁卓對本報記者說,國內甘蔗大幅增產,這個榨季全國產糖高達1480萬噸,預計供給過剩達到了130萬噸—180萬噸之間。
兩年多時間內,中國糖價已從最高5400元/噸的價位,降至目前的3200元/噸,下跌幅度為40%,這直接影響了制糖業為主的上市公司業績。
廣東甘化和中國最大的糖業上市公司南寧糖業年報均顯示,兩公司在營業收入同比增長的基礎上,其營業利潤同比均出現下降。而虧損的主要原因是,白砂糖市場價格持續走低且甘蔗收購價格偏高。
相對于糖業的虧損,兩家公司在造紙業務上卻都有較快增長:南寧糖業為8.67%,廣東甘化為0.56%。隨著糖價的持續走低,造紙業務能否成為制糖業上市公司的扭虧法寶?
造紙業務救急
在糖價走低中,大部分中小糖廠已經面臨虧損。
“目前公司的高層已經對糖價的下跌對今年的業績影響做出了評估,但是在半年報出來之前,還不方便做出具體的預測”,4日下午,廣東甘化的證券代表龔健鵬對本報記者表示。
雖然受第一季度糖價的走高,廣東甘化在一季度實現了174.5萬元的利潤,但同比仍下降34.15%。
“糖價的低迷影響了公司的業績增長”,貴糖股份證券部門工作人員直言。她表示,公司目前制糖業只占公司銷售額的30%,而公司的主業在造紙上。這讓公司受糖價下跌的影響不那么大。
“大型的糖業企業可以利用蔗渣造紙,攤薄制糖的成本”,翁卓說,“造紙業務已經成為了制糖企業重要的增長引擎”,它可以平抑企業因糖價下跌帶來的損失。
在糖價隨市場波動較大的這幾年,造紙在一些制糖業上市公司的比重不斷增加。
據了解,2007年,南寧糖業造紙業務的銷售收入達9.8億元,占總銷售收入比例超過了30%;廣東甘化造紙業務的銷售額為2.6億元,超過了制糖業的銷售;貴糖股份造紙業務銷售已占到了其銷售總收入的60%以上。
“文化用紙銷量以及紙類售價同比增長較快,這成為了公司業績增長的主要動力”,上述貴糖股份證券部工作人員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