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紙業門戶網站
 首頁 > 新聞中心 > > 正文 搜索關鍵字       
“林紙互促”模式打造循環經濟
 
http://www.hnckzkzs.com  2008-06-24 人民網

    歷史上中國紙業政策的“草木之爭”,造成目前國內大多數企業以草漿作為造紙原料。雖然草漿在我國造紙原料結構的比例逐年下降,但2003年仍然占到49%。

  在國際上也有造紙原料“草木之爭”的經歷,然而最終人們還是確定木材是更適合現代造紙工業的原料。

  紙業專家顧民達說,世界紙業的發展已經證明,紙業不但沒有破壞生態,而且還促進了林業的生態建設。國外紙業把原料林基地建設作為自己生存的極為重要的條件,所形成林紙互促的循環經濟是當代紙業的一條成功經驗和發展模式。由此可見,提高木材在紙業原料結構中的比例,實施“林紙一體化”,是解決我國紙業環境困局的關鍵所在。

  紙業發達國家走循環經濟之路

  紙業專家顧民達說,在美國、加拿大、日本、芬蘭、瑞典等經濟發達國家,造紙工業已成為其國民經濟十大支柱制造業之一。它們的“林紙一體化”道路,主要有兩條:有選擇地砍伐天然林;在科學管理下種植人工林。國外紙業大國在處理紙業與林業關系時,遵循“林紙一體化”的原則,使林業和造紙業從互相消長轉變為互相促進。

  美國、加拿大、芬蘭、瑞典等國,森林資源豐富。這些國家的紙漿的原材料,主要來自于本國的天然或半天然森林,但他們砍林時,以“擇伐”和“漸伐”為主,杜絕剃光頭式的“皆伐”,并對砍伐的數量和砍伐資格有嚴格的限定。

  芬蘭是世界第二大紙張、紙板出口國和第四大紙漿出口國,其森林覆蓋率高達66.5%,其中一半以上為私人森林。到目前為止,其境內所有進行采伐的森林都得到了由歐洲承認的芬蘭林業證書系統頒發的證書——向客戶保證森林是在有利于環境和社會發展的前提下經營管理的。1998年芬蘭森林生長量達到8000萬立方米,而砍伐量只有5000至6000萬立方米。

  斯道拉-恩索(Stora Enso)公司是歐洲最大的森林工業公司。公司在上世紀80年代就制定了綠色政策——不砍伐雨林,不碰濕地和溪流,并確保合理砍伐,遵循森林的自然循環法則,砍伐最弱的樹木,讓強壯的樹木有足夠的生長空間,在砍伐完畢后,立即補種。

  中國林業科學研究院研究員盛煒彤說:“擇伐和漸伐,可以達到林業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的統一,使在一塊林地上一直有木材采伐,也有利于水土保持和水源涵養,是比較理想的采伐方式,值得推廣!

  顧民達說,紙業已成為世界木材的最大用戶。據統計,造紙用材為世界工業用材的27%,每年消耗7億至8億立方米,需要砍伐幾千萬公頃林地。許多年前,有人曾擔心紙業是否會成為破壞全球生態系統的罪魁禍首。但是多年來世界紙業的發展證明,紙業不但沒有破壞生態,而且還促進了林業的生態建設。紙業把林業基地建設作為自己生存的重要條件,形成林紙互促的循環經濟,是當代紙業的一條成功經驗和發展模式。這一點,已從北歐、北美的紙業較為集中的國家產業發展中得到印證。由此可見,提高木材在紙業原料結構中的比例,實行“林紙一體化”的企業模式,是解決紙業環境困局的出路。

  草漿:造紙污染的“首犯”

  國內著名的紙業專家、南京林業大學教授李忠正在談到造紙業污染的問題時認為, “對于造紙業,原料結構的狀況對整個行業的影響之大是其它行業難以相信的。原料結構不僅影響產品品種檔次和質量,還影響著企業的建設規模、裝備水平以及環境污染的治理和勞動生產率!

    歷史上中國紙業政策的“草木之爭”,造成目前國內大多數企業以草漿作為造紙原料。雖然草漿在我國紙業原料結構中的比例逐年下降,但2003年仍占到49%。這些使用草漿的紙廠主要分布在我國華北、華東、華南等平原地區,由于林木缺乏,使用草漿幾乎成為惟一選擇,而污水對環境的損害也幾乎成為這種選擇的惟一結果。

  此外,由于草類纖維原料運輸半徑比木材小,因而草漿廠的規模不可能很大,其技術裝備水平相對于大規模的木漿生產相差了幾十年。這也正是造成我國“小造紙”遍地、 “大造紙”難覓的原因。據了解,目前我國最大的草漿生產線年產也只有10萬噸,而絕大多數草漿生產線的年產規模則只有l萬到3萬噸,而草漿廠的污染治理水平與其規模有很大關系。

  顧民達說,近10年來,我國的紙產量與國民經濟發展一樣增長很快,從1990年的1443萬噸增加到2003年的4200萬噸,增長了2.9倍,年平均增長率為14.96%。雖然草漿紙的比例在不斷下降,但其總量卻依然在逐漸增加。2002年中國環境年報公布的數據顯示,紙業的排水量為35.3億立方米,占全國工業總排水量的18.2%,COD排放量287.7萬噸,依然占全國總排放量的40.8%。

  另外,草漿紙在制作時還要消耗大量的水資源。由于目前中國紙業正在向部分地區集中,逐步形成產業集群的格局,這就易形成水資源短缺的問題,特別是在缺水的北方地區。例如山東,造紙工業用水約占全省的47%,2003年耗水4.3億立方米。山東省水資源嚴重短缺,人均占有水資源344立方米,僅占全國人均占有量的1/6。山東造紙業要持續發展,制約的最主要因素是水資源短缺。

  出路:以木代草,實施林紙一體化

  前不久,國家發改委公布了《全國林紙一體化工程建設“十五”及2010年專項規劃》,計劃未來10年內向我國林業、造紙業投資2000億元,并積極引進外資。規劃將打破林業、造紙業分離的傳統模式,用資本紐帶和經濟利益將制漿造紙企業與營造造紙林基地結合起來,以實現經濟效益、生態效益、社會效益的統一。

  規劃提出,力爭通過10年左右的時間,建設速生豐產造紙林基地500萬公頃,新增木漿產量550萬噸,將國產木漿比重從目前的6%提高到15%,實現造紙業與林業共同發展,造紙業耗水明顯降低,污染物排放大大減少。

  據預測,2005年,我國紙及紙板消費量約為5000萬噸,2010年將達7000萬噸。目前,我國造紙工業已成為國民經濟發展中為數不多的產品供不應求且市場潛力巨大的產業,但長期以來,由于我國林業資源短缺,造紙工業走了一條草漿造紙為主的發展道路,與世界造紙工業發達國家相比,差距很大,問題十分突出。

  紙業專家李忠正說,在中國推行“以木代草”的林紙一體化模式還有一定的難度,而且在今后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中國紙業還都不能離開草類原料,因此,隨著中國紙漿生產總量的增加,草漿生產量不但不會減少,反而還會有所增加。對此,政府應加大對草類纖維制漿清潔生產技術研究的支持力度,如果能夠解決這個世界難題,將會大大提高中國目前造紙業的治污能力。

  要落實規劃,必須按規劃的要求抓落實,必須走產學研結合、科研與生產一體化的路子。在造紙工業原料林基地建設中,最重要的是如何按照企業所需漿種的要求,選擇對應的速生豐產的闊葉樹或針葉樹的優良樹種,采用適宜的營造技術問題。應當從基地建設一開始,就以最新的林業技術為依托,選用適合當地自然條件的最優良的速生豐產樹種,采用先進的營林技術去建設基地,形成產學研緊密結合,使科研成果立即轉化為生產力的全新機制,走出一條“高科技、高投入、短周期、高產出、高效益”的新路子。

  建設造紙原料林基地,應有多渠道、充足資金支持。造紙工業原料林是建設造紙企業的第一車間,是一種生產原材料的前期投入,只要依靠科技,選好優良樹種,加強培育管理,營造楊樹、榿木等速生豐產林,8年畝產10立方米木材是完全做得到的。

  如果造林時每畝投入300元,8年后,加上資金利息,每畝投入約400余元,每立方米木材的投入約40元。采伐時,每立方米木材的林價至少為120元,為投入的3倍,完全是有利可圖的。加上141號文件規定的貼息、育林基金自提自用、稅收的優惠等政策的落實,木材采伐后,除去給林農和林業部門的分成部分以及采伐工資和運費、合理的稅收外,企業得到的木材進廠的價格仍遠遠低于市場木材的價格,而且企業能獲得穩定的木質原料供應,是很劃得來的。因此,建設原料林基地,除了企業努力自籌一部分資金外,金融、財政部門均應給予大力支持,落實專項資金,使項目得到順利實施。

評論】【推薦】【打印】【關閉
用戶
匿名發出
 紙印論壇 ·紙業 ·印刷 ·造紙 ·紙張 ·包裝 ·出版 ·紙網 · ·景華 ·紙品 >> 更多
·金光集團黃奕聰慈善基金會與廣西希望高中金光之星學生合影
Copyright @ 2000-2008.Beijing IUUI Network Sci-Tech Co.,Ltd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國紙網加入收藏夾
版權所有 恩佑科技  
聯系電話:010-51660216 值班電話:010-51660219
傳真:010-51662132 客服信箱:service@paper.com.cn
欧美一区二区三区香蕉视